钱塘陈乾纬言,昔与数友泛舟至西湖深处,秋雨初晴,登寺楼远眺。一友偶吟“举世尽从忙里老,谁人肯向死前休”句,相与慨叹。
寺僧微哂曰:“据所闻见,盖死尚不休也。数年前,秋月澄明,坐此楼上,闻桥畔有诟争声,良久愈厉。此地无人居,心知为鬼。谛听其语,急遽搀夺,不甚可辨,似是争墓田地界。俄闻一人呼曰:‘二君勿喧,听老僧一言可乎?夫人在世途,胶胶扰扰,缘不知此生如梦耳。今二君梦已醒矣,经营百计,以求富贵,富贵今安在乎?机械万端,以酬恩怨,恩怨今又安在乎?青山未改,白骨已枯,孑然惟剩一魂。彼幻化黄梁,尚能省悟,何身亲阅历,反不知万事皆空?且真仙真佛以外,自古无不死之人。大圣大贤以外,自古亦无不消之鬼。并此孑然一魂,久亦不免于澌灭。顾乃于电光石火之内,更兴蛮触之兵戈,不梦中梦乎?’语讫,闻呜呜饮泣声,又闻浩叹声曰:‘哀乐未忘,宜乎其未齐得丧。如斯挂碍,老僧亦不能解脱矣。’遂不闻再语,疑其难未已也。”
乾纬曰:“此自师粲花之舌耳。然默验人情,实亦为理之所有。”历史网(www.moulishi.com)
【译文】
浙江钱塘人陈乾纬说,以前他曾和几位朋友乘船游览,到了西湖深处。当时秋雨初晴,天际开朗,大家登上寺楼凭栏远望,一片秋色尽收眼底。有位朋友即兴吟咏道:“举世尽从忙里老,谁人肯向死前休?”众人也不由得随之慨叹。
当时寺里有位和尚陪伴在一旁,他合掌念佛,微笑说:“施主此言差矣!据贫僧闻见,死后还不肯罢休的大有人在。几年之前,秋月澄明皎洁,我也是闲坐在这楼上赏月。听见石桥旁边有互相诟骂的声音。而且越吵越凶,越骂越激烈。我寻思,这附近并没有民家住户,深更半夜在这里吵骂,一定是鬼了。就想听听他们吵些什么,而他们吵闹争论得非常厉害,总是听不大清楚,似乎是在争夺墓地的地界。随之听见一人叫道:‘二位别吵了,且听老僧一言行不行?人生在世,谁不是忙忙碌碌,扰扰嚷嚷地混一辈子!只缘他们不知数十年光阴,无非如一场春梦。现今你二位是大梦已醒了的,回思从前在世时苦心经营,千方百计谋求富贵,如今富贵在哪里?从前机巧万般,结下恩恩怨怨,到如今恩怨又如何去酬偿?青山不改,绿水长流,而你们现在连骨头也枯朽了,只剩下孑然一魂。从前卢生梦幻黄梁,梦醒之后尚知省悟,何况你二位都是自己亲身经历过的,反而不知万事皆空。而且,除了真仙真佛之外,世上自古没有不死的人。除了大圣大贤之外,阴间自古也没有不轮回的鬼。即便是你们这孤独的灵魂,不久也不免要随业轮回去的,而你们还在这电光石火般的瞬息之间,争夺这蜗牛爬行的寸隙之地。岂不是在做梦中之梦?’这老师父说罢,双方无言,只听见呜呜咽咽的哭泣声。又听见老师父感叹道:‘人间的喜怒哀乐,你们总是不能忘怀,可惜你们壮志未酬便命丧泉下,却仍这般执着。看来老僧也无法使你们解脱了。’于是便不再说话了,似乎那争墓地的事还是得不到平息。”
陈乾纬说:“这大概是陪同我们在一起的老师父以善巧方便的语言,来规劝世人罢了。然而仔细思量,世道人情之中,也确实存在着这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