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误读的历史真相》

"汨罗江"与"汩罗江"

汨罗江在湖南省,全长不过253公里,若不是因为屈原,不会有多少人知道这条江。

"汨罗江"的"汨"字,读"密"音,右边是个"日"字,现在,将"汨罗江"的"汨"写成"汩"(读古),是典型的别字。

有意思的是,"汨罗江"的"汨"本来就是"汩",是写了别字才成"汨"的。

"汨"字只有一个用处,就是用于"汨罗江",别的地方没有用"汨"的,这个"汨"是什么意思呢?字典从来不说,只说它是"汨罗江"的"汨",别的啥也不说,这也挺怪的。

《辞源》"汨罗江"条说:"水名。在湖南省东北部。上游汨水,流经湘阴县分为二支,南流者曰汨水,一经古罗城曰罗水,至屈潭复合故曰汨罗。"而《《史记·屈原贾生列传》集解、索隐都说:"汨水在罗,故曰汨罗。"

《辞源》在"汩"字条说:"'汩'、'汨'古义相近,篆变为隶,形又相混。古籍中从'曰'从'日'常互通用。"

可见,古代"汨"、"汩"本来就是分不清的,"汨"是在从篆书演变为隶书的过程中,因字形相近误写出来的。

当然了,我们不是古代人,还是得写"汨罗江",不能写成"汩罗江"。

说"父"

在甲骨文中,"父亲"的"父",是一只手拿着一根棍子,后来才变成现在的样子。起笔那一小撇,其实本是一竖,那就是一根棍子。

棍子对于最古的人类来说,有两种用处:一是生产的工具,二是作战的武器。从"父"的样子,可以看出父亲的社会作用,他们是家庭的生产主力,也是家庭的保卫者。父亲的负担真是不轻啊!当父亲很不容易。

最早的中国人,是将所有的父辈全称为"父"的,后来为了区别,比父亲年长的前面加了"伯",年少的加了"叔"。

因为"父"在社会中最受尊敬,所有的成年男子都可以称为"父",古文字中,有许多人名的后面加上了"父",有的人取名时也用上"父",这个"父"有时写成"甫"。杜甫,字子美。"甫"与"美"是同义词,"甫"有了"美好"的意思。《诗经·大雅·常武》篇中记载一次出征的周朝将领有大师皇父、程伯休父,这些个"父",也是男子美称。

民族简史 姓氏起源 二十四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