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之迮姓历史来源 迮姓历史名人 迮姓图腾 迮姓分布地区 迮姓祠堂

姓氏起源

迮,以山名为氏,亦作窄、笮。风俗通义:战国时期,楚有笮伦。三国·吴志载,汉中有笮融,丹阳人。另以族号为氏,据姓氏考略云:蜀有笮夷,其后入中原者,以笮为氏。通志氏族略谓:吴郡有此姓。姓氏考略云:迮氏望出陇西郡。

迮姓来自何处?有一种与《迮氏家乘》不同的说法。同里陈去病 (1874 ~ 1933 年 ) 在《五石脂》 ( 第 304 页 ) 中说,元末农民大起义,群雄纷起,反对元蒙政府,元顺帝逃往塞北,在中原的蒙古族达官贵人也四散逃跑。河南有一蒙古家族迁移到吴江,避居南莘塔村。为防备不测,只得放弃蒙古族姓氏,改用汉字“迮”姓。据说,他们的祖先居住在中原近百年了,早已熟悉汉文化。起先选择“昨”字作姓,寓意“不忘昨天”。后来又觉得不妥,“昨”字易遭人猜疑。联想到全家族千里迢迢跋涉到江南,于是去掉“日”字,加走之底成“迮”字。而“迮”字本意逼迫、仓促,又有半个“昨”字。一个“迮”字隐含家族命运的几重意义,最恰当不过了。

自元末明初至今 600 百年间,迮氏家族一直定居在莘塔、芦墟一带,少数后裔分居周庄、黎里等。史料记载的迮姓人物有:迮原霖,明洪武年翰林院编修。迮绍原,清初仗义安葬杨廷枢。迮云龙,居甘溪村池上,乾隆朝内阁中书;其族兄迮灏有《淮南倡 ( 唱 ) 和集》行世。迮尚志曾是陆 燿的老师。迮朗,嘉庆朝凤阳府训导。迮鹤寿,道光年以文名于乡。

迮姓起源于战国时期的楚国。楚怀王有一子名乍,楚国被秦国所灭后,他将乍字加走之底改姓“迮”。可见迮姓源于熊氏。而熊氏是帝颛顼的五代孙吴回(即祝融)的后代,也就是说迮姓是黄帝的后裔。历史上同源于楚国熊氏的姓氏还有屈,项,景等。迮姓族人在秦末积极投入了复国雪恨的反秦战争中。就是项羽所说的江东八千子弟兵中的一支。


 

迮姓迁徙分布

山东境内,迮姓人居住在泰安、龙口等地。在全国范围内,江苏、沈阳、新疆、安徽、上海、重庆等地均有迮姓分布。

迮姓姓氏名人

迮原霖,(生卒年代待考)明洪武年翰林院编修。(即迮士霖,天台人,凌云翰《柘轩集》多有述及。据凌云翰诗意,迮士霖确系蒙古部族。陈去病所记,应是真实。)

迮云龙,(生卒年代待考)乾隆朝内阁中书。

迮与乍、笮、昨的渊源 关于迮姓的由来和演变流传着几种说法,分别与乍、笮、昨三个形近字有着紧密相关。

其中之一认为迮姓的祖先是西楚霸王项羽的旁支,原姓乍本读za。项羽乌江自刎楚军战败后,乍姓人四散奔逃,为了避患便将乍字加上“辶”,改读音为ze,暗喻了逃亡的命运。

而以《姓氏考略》中“蜀有笮夷,其后入中原者,以笮为氏。”为依据,有人认为迮姓属于以族号为姓氏,而迮亦作窄、笮。迮兴成回忆自己多年前在苏州著名古镇周庄曾见到过一个以“笮”命名的庭院,据导游讲解,这里昔日正是一位迮姓富贾的府邸,可惜在破四旧时期遭到了严重的损坏。

第三种说法则牵扯到了元朝蒙古族的皇亲贵胄。据说元朝末年,群雄纷争、农民起义叠起,战乱中元顺帝逃往塞北,在中原的蒙古族达官贵人也四散逃跑。河南有一蒙古显达家族逃亡至吴江而避居南莘塔村。为了隐身自保以防备不测,他们不得不放弃蒙古族姓氏。起先他们选择“昨”字作自己的易姓,寓意“不忘昨天”。仔细考虑觉得不妥,又联想到举家来到江南可谓跋山涉水、历尽艰辛,于是就去掉“日”字,取之以“辶”而形成了“迮”字。而家族被追剿逼迫的遭际和仓皇奔逃的命运则十分恰切地暗合了“迮”字逼迫、仓促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