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之索姓历史来源 索姓历史名人 索姓图腾 索姓分布地区 索姓祠堂

姓氏源流

索姓起源有二:

出自子姓

商殷的七公族之一,汤王后代。据《元和姓纂》载,商朝的王公贵族有七支,形成七姓公族。商朝灭亡后,周朝建立。周武王把周公旦的长子伯禽封在鲁(今山东境内),建立鲁国,并且把殷商七族中的六族迁徙到鲁国,这六姓分别为徐姓、条姓、萧姓、索姓、长勺姓和尾勺姓。周武王灭纣索氏出了不少力,后来定居在鲁国成为名门望族。

出自他族

南北朝及唐时胡人入居中原,有改姓索者;清朝满族有改姓索者;今满、藏等民族均有索姓。

得姓始祖

商汤。

郡望堂号

郡望

敦煌郡:西汉朝元鼎六年(庚午,公元前111年),汉武帝刘彻将敦煌郡从酒泉郡分出来置郡,治所在今甘肃省敦煌,其时下辖敦煌县、龙勒县、效谷县、广至县、渊泉县、冥安县等六个县,是为敦煌设治之始。敦煌郡据有阳关、玉门关,与酒泉郡、武威郡、张掖郡并称河西四郡。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通了连结东西方的“丝绸之路”,敦煌成为商旅必经的丝路重镇和通往西方的三条线路的交汇点,并以此奠定了敦煌在中国历史上的特殊地位。

武成郡:隋朝开皇元年(辛丑,公元581年)将定阳郡改为武成郡,治所在定阳县(今山西吉县)。

武威郡:西汉朝元狩二年(庚申,公元前121年)在原匈奴休屠王的地域置郡,治所在武威(今甘肃民勤),为凉州的州府所在,历史上曾称“西凉”、“姑臧”,其时辖地在今甘肃省黄河以西、武威以东的地区。西汉朝元鼎年间(公元前116~前111年)以后辖地在今甘肃省黄河西部、武威东部及大东河、大西河流域地区。东汉时期移治到姑臧(今甘肃武威)。十六国时期的前凉、后凉、南凉、北凉诸国皆建都于该地。

冯翊郡:秦朝时期置郡,汉武帝太初元年(丁丑,公元前104年)设置同名行政区左冯翊,与右扶风和京兆伊合称“京畿三辅”,其时辖地在今陕西省大荔县一带。三国时期曹魏国改左冯翊置郡,治所在临晋(今陕西大荔),其时辖地在今陕西省韩城县以南、白水以东、渭水以北大荔县一带地区。北魏时期移治到高陆(今陕西高陵)。


 

堂号

武成堂:以望立堂。

武威堂:以望立堂。

敦煌堂:以望立堂。

冯翊堂:以望立堂。

求索堂:资料有待补充。

五龙堂:资料有待补充。

迁徙分布

索姓最早的活动地在今山东、河南,两晋南北朝时期,在武威郡(今属甘肃)敦煌形成索姓名门望族。宋代以后,在河北、内蒙古、东北以及湖北、湖南等地均有分布。目前索姓人口没有进入全国前三百位。今内蒙古自治区的赤峰市、呼和浩特市、包头市,辽宁省的大连市,山西省的繁峙县,河南省的安阳市林县、三门峡市、洛阳市涧西区、焦作市武陟县、汤阴县、商丘市、漯河市郾城县、开封市杞县、焦作市、偃师市府店镇,陕西省的西安市咸阳、宝鸡市,河北省的沧州市、黄骅市、保定市、邯郸市磁县、饶阳县,湖北省的荆州市、枣阳市、沙市、公安县、十堰市郧县,江苏省的徐州市新沂、邳县、泗洪县、淮安市、灌南县,四川省的巴中市、筠连县筠连镇、广元市旺苍县,山东省的泰安市东平县、东营市、临沂市苍山县、济阳县、青岛市即墨市、滨州市邹平县、滕州市、东阿县、济南市章丘县、日照市、淄博市,聊城市冠县、烟台龙口市。山西省的翼城市、忻州市、朔州市、介休市,辽宁省的鞍山市、辽阳市,甘肃省的庆阳市宁县,吉林省的洮南县、德惠县,黑龙江省的林口县、哈尔滨市、逊克县,北京市门头沟区,上海市,天津市,重庆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青海省,台湾省,香港特别行政区等地,均有索氏族人分布。

宗族字辈

某支索氏字辈

正德大庆治国家,太和安康定勋邦,万世兴隆永胜祥。

湖北沙市

恢弘隆祖绪,生肖远大清。

湖北郧县

元良卜传基,永兴景光明,联宗方可继,习文自守成。

河南安阳

蒙鸿封奎文,重祖士孝存,安怀振佳宝,光言守简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