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源流
谯(qiáo)姓源出有:
源流一
源于姬姓,出自西周初期召公姬奭之子盛的封地,属于以国名为氏。谯姓起源,可上溯到五千年前的皇帝时代。黄帝,姓姬名轩辕。古代五帝时期的二十二姓title=周召公姬奭中的姬姓,下分谯氏、孟氏、孙氏等。 姬姓始祖源于五帝时的帝喾的后裔。在尧舜时代做过农官。后世尊称后稷。上古时期周朝的周天子――周文王姬昌,即是后稷的子孙。这就是谯姓最古老的源头。周朝姬姓王室的召公姬奭,是周文王姬昌之子,是周朝著名政治家,曾辅佐周武王灭商,支持周公东征平乱。深受倚重。其中一子姬盛封于谯者,为谯侯。谯侯之子孙以邑为氏,则为谯氏。谯,今安徽亳州。
由于召公姬奭已有朝庭封地陕之右,其子盛虽封国,但封地少国亦小,到东周时周天子弱诸侯强,大国兼并侵吞小国。谯国亦在此时被吞掉。谯氏族人四处迁徙,从此分散各地。其中一部份谯氏祖先又辗转回到其始祖姬盛出生地,即召公封地居住,时召公早逝,此地已属秦国管辖。后来又从陕迁居巴郡。据南充专家学者考证,春秋战国时期,部分谯氏族人,经渭水、翻秦岭,沿嘉陵江而下,到巴郡(今阆中、苍溪、南充、西充、南部一带)定居下来。到西汉时,已成为这里的名门望族,先后在朝廷任职的有谯隆、谯玄、谯周等,所以有谯氏“望出巴西郡”之说,并成为当地大姓之一。
源流二
源于姬姓,出自周文王第十三子姬振峄的封地,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据史籍《元和姓纂》、《通志·氏族略·以邑为氏》记载,周文王第十三子姬振峄被封于曹邑(今山东定陶),伯爵,他建立了曹国,史称曹伯。曹伯的后裔子孙世代为曹国君主、卿大夫,形成了曹氏一族。
春秋时期,曹氏贵族中有个大夫被封在谯邑(今安徽怀远龙亢镇),其后世子孙就以采食邑名作为姓氏,称谯氏,世代相传至今,以谯国为郡望(谯郡)。
源流三
源于地名,出自远古时期谯明之山,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谯明山,在典籍《山海经》中记载:“谯明之山,谯水出焉,西流注于河。”谯明山在今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传说中,谯明山乃谯水之源,往北汇入黄河。在远古时期多有奇禽异兽,古籍中说:“谯明之山有兽,状如貆,赤毫,曰孟槐。何罗鱼出谯明山谯水中,声如吠犬,食之的已痈……”这“何罗鱼”大概就是大鲵,俗称娃娃鱼,“食之已痈”就是食之味道鲜美之极,还可以消除痈疽肿毒的意思,今已无。谯明山是古代东夷民族的栖息、发源地之一,其时有古老的谯明氏族。
著名的宋朝学者罗泌在《路史》中记载:“<丹壶书>云:‘皇次四世、蜀山(人逐)傀六世、浑敦七世、东户十七世、皇覃七世、启统三世、吉夷四世、九渠一世、狶韦四世、大巢二世、遂皇四世、庸成八世,凡六十有八世,是为因提之纪;仓颉一世、栢皇二十世、中央四世、大庭五世、栗陆五世、丽连十一世、轩辕三世、赫胥一世、葛天四世、宗卢五世、祝融二世、昊英九世、有巢七世、朱襄三世、阴康二世、无懐六世,凡八十有八世,是为禅通之纪’,可谓备矣。而又有钜灵氏、句彊氏。自句彊而下次谯明氏,次涿光氏,以次至次民氏,如下所叙,总曰‘循蜚纪’……”
在古代谯明山的住民之中,很早即有以地名为姓氏者,称谯明氏,后有省文简改为单姓谯氏、明氏等,世代相传至今,以北海为郡望,是非常古早的姓氏之一。
得姓始祖
召公奭、谯侯盛(姬盛)、姬振峄(曹伯)。
谯 周:字允南,蜀南充人,曾在三国时期事蜀汉皇帝。谯周生有三子:长子谯秀的后裔居广安州岳池县;次子的后裔一居湖南,一居贵州,一由湖广复祖业,仍居合州;三子的后裔世居顺庆府龙门坝。清乾隆十三年(公元1748年)广安岳池、合州、顺庆保宁沧溪三房子孙共修葺顺庆府城内“谯周公祠墓”。元至正年间,有谯千一,讳霄,由湖北松滋县转徙华容,传至谯岳,生谯桂、谯柏、谯槐、谯槟,明正德六年(公元1511年)迁居沅江。谯桂之子谯兴仁居东,谯槟之子居中,谯柏之子居西,后中、西二房绝嗣。谯兴仁的后裔分衍为十房。1940年沅江谯氏纂有族谱。今华容境内谯氏族人约有近五百人,聚居桃花,族人分居有东山、三封寺等地。
迁徙分布
谯氏或是一个古老的汉族姓氏,但人口总数在中国的大陆未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在台湾省也名列第七百零八位,望出北海郡、巴郡、巴西郡、谯郡。谯姓在《百家姓》中,虽不是一个大户人家。但时下在陕西省西乡县可算得上旺族之一,尤其是西乡的洋河、马家湾两地号称“谯半河”。还有四川南充、阆中两地算得上人丁兴旺。从全国范围来说,除陕西、四川之外,安徽、浙江、云南、贵州、新疆和甘肃等都有谯姓的足迹。谯姓的出现,最早可以上推到三千年前。根据《姓氏考略》记载,谯姓是出身于上古周朝时周天子的姬姓王室。谯姓的始祖是周朝初年与周公旦同负贤名的召公姬奭。他的子孙世代为曹国大夫,其中有一支的采邑受封于谯地,其后世子孙一部分就以采邑作为姓氏;一部分则以地名谯作为自己的姓氏,就形成了后来的谯姓一族。谯氏武帝时已为显族,初兴当在秦治巴蜀间(公元前316-公元前206年)。据《华阳国志·巴志》载,南充国县有大姓谯氏。谯氏主要集中分布在现在的南充及阆中等地,原賨人分布地。
《三国志》中姓谯者,皆谯周家人。这就确证谯姓发源于蜀中,兴于两汉,以后传到外省。从谯姓的兴起时代和分布地区看,谯氏应是古賨人的一支,且是文化最发达的一支。谯氏的先祖,可能是賨人的巫师,故其后裔多精天文地理,以原始道学、谶纬学见长。古代“蜀学”自然有很多源泉,但川东北賨人的文化,特别是他们的巫学,是现有资料中最值得注意的一支,其中就以谯氏为代表。因此,谯姓很早就出现在我国的历史上了,谯国那地方,就在现今四川省内,而如今谯姓族人,也大多在四川。谯姓望居巴郡(秦以巴国地置巴郡。东汉建安六年刘璋改巴郡为巴西,治阆中,今属四川省阆中市)、谯郡(汉建安末置,治谯县。隋唐为亳州谯郡,即现在的安徽省亳州)。
四川盆地聚居地
四川南充市西充县东太镇、仙林乡、太平镇(从仙林迁出):林元大绍中景裕文士同广大益千布映山知杰松福太青先显云高晋庆共成川定立守矢介光义洪祥业根诗本济余信宝功仁富尤克宇方俊友平容和里开其金明古均生朋昭炳伟兆代伦德才全丰久培长万贵启日春发茂昌华永安治艮正兴东——99字
四川南充市南部县梅家乡:大 文 发 永 修 明 德
四川巴中市1(巴州区顶山镇康民村(原果敢乡康民村)即康家沟): 云 开 益 堂 春 守 先 思 三
四川巴中市2(明代谯变龙从湖北麻城县孝感乡迁回):龙、茂、永、尔、天、文、灯、万、年、时、仕、正、乾、坤,2002年重新续:礼、义、仁、和、光、映、显、象、儒、玉、旨、锦、登、贤、才、学、远、大、超、英、俊、荣、贵、家、国、智、勇、全。
今陕西省的汉中市西乡县,四川省的成都市、宣汉市、南充市、广安市、巴中市、阆中市,甘肃省的庆阳市镇原县,湖北省的麻阳县,贵州省的沿河县、重庆市秀山县、山东省齐河县等地,均有谯氏族人分布。
家谱文献
四川南充谯氏宗谱,著者待考,清朝年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四川省南充市谯公祠堂。
字辈排行
四川渠县谯氏字辈:“洪学开继世诗书大广昭渊源流泽远家声裴振高”。
四川阆中谯氏字辈:“国天文明仕兴盛代荣昌”。
四川宣汉谯氏字辈:“元文思芝友天志国家兴正大光明仕”。
贵州安龙谯氏字辈:“大嘉启应登丹惟弘秀名”。
贵州遵义谯氏字辈:“启正应应章嗣纯尔德文兴国泰民安顺在朝保龙廷忠厚传家远礼义裕厚昆”。
重庆酉阳谯氏字辈:“丹可洪大旺仲国应天子”。
湖南常德谯氏字辈:“蓝益时珍永光开迪吉崇笃伏功太烈源鼎自昌隆”。
陕西西乡谯氏字辈:“治礼筵嘉福承平启寿康忠孝传家远祖德永垂光”。
江西万安谯氏字辈:“龙茂永尔天文灯万年时仕正乾坤礼义仁和光映显象儒玉旨锦登贤才学远大超英俊荣贵家国智勇全”。
山东齐河谯氏字辈:“兰永廷凤英立兴靛安商同元国志怀良相克孝衍庆长”
谯氏祖训
黎明即起,洒扫庭院,要内外整洁。
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
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
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留连。
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
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
居身务期质朴,教子要有义方。
勿贪意外之财,勿饮过量之酒。
与肩挑贸易,勿占便宜。
见贫苦亲邻,须多温恤。
刻薄成家,理无久享。
伦常乖舛,立见消亡。
兄弟叔侄,须多分润寡。
长幼内外,宜法属辞严。
听诌言,乖骨肉,岂是丈夫。
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
嫁女择佳婿,毋索重聘。
娶媳求淑女,毋计厚奁。
见富贵而生谗容者,最可耻。
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
居家戒争讼,讼则终凶。
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
毋恃势力而凌逼孤寡,
勿贪口腹而恣杀生禽。
乖僻自是,悔误必多。
颓惰自甘,家道难成。
狎昵恶少,久必受其累。
屈志老成,急则可相依。
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诉,当忍耐三思。
因事相争,安知非我之不是,须平心暗想。
施惠勿念,
受恩莫忘。
凡事当留余地,
得意不宜再往。
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
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
善欲人见,不是真善。
恶恐人知,便是大恶。
见色而起淫心,报在妻女。
匿怨而用暗箭,祸延子孙。
家门和顺,虽饔飧不继,亦有余欢。
送子上学,即囊橐无余,自得至乐。
读书志在圣贤,作人心存慈念。
办事务必周全,做官勤政勿贪。
自律自强,人定胜天。
谯氏子孙,庶尊奉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