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始祖
姚散
根据《路史》上记载,是姚舜(虞舜)的儿子姚散的后代,受封于濮,后代子孙即以濮为姓,称为濮氏。故濮氏后人尊姚散为濮姓的得姓始祖。
姓氏源流
濮(Pú)姓源出有:
源流一
、出自有虞姓,是舜的后代,以地名为氏。虞舜为炎黄部落首领时,将他的子孙散封于濮地,其后代遂以地名为姓,形成濮姓,世代相传。
源流二
出自高阳氏,是颛顼的后代。颛顼帝裔孙陆终之后,有另居于濮者,其后以地名为姓。
源流三
出自姬姓,是卫国康叔的后代,以邑名为氏。据《姓苑》的记载,春秋时,卫国有大夫封于濮邑(今河南省濮阳市东濮城),其后以封地邑名为姓,称濮氏。
源流四
出自熊姓,以国名为姓。据《路史》的记载,周朝时,有百濮国(在今湖北省石首县南),国人以濮为姓,亦称濮氏。“濮(布)”在壮语里是人的意思。“濮土(布土)”译成汉语就是“土人”,即本地人或土生土长的人。濮土是与客人、外来人相对而言的。各地壮族有着不同的自称,但他们都离不开“布”、“濮”这个总称。“濮土(布土)”是广西田东、田阳、平果、百色等县的壮族自称。(参考黄现璠著《壮族通史》)
源流五
中国古代民族。商汤时分布于江汉一带,曾助武王伐纣。春秋战国时楚西南(今滇、黔、川以至江汉流域以西)有许多分散部落,总称「百濮」。无统一君长。「濮」还包括云南最早原住民孟-高棉语族各部落的先世。汉、晋时西南夷中的濮人大多散居在滇南、滇西南和滇东南。与哀牢、百越杂处,有闽濮、贕濮、尾濮等名称。永昌郡周围有称为文面、赤口、黑僰的三濮。诸葛亮定南中,曾将当地濮入「数千落」移徙云南郡(今云南大理、丽江、姚安、大姚、宁蒗、永胜等地,治所在祥云东南云南驿),这部分濮人後来逐渐与当地居民融合。唐、宋时原来与僚杂屄居的濮进一步分化。澜沧江、元江以西肏的三濮又有朴子、蒲人、望苴子等名称。至今布朗族仍自称濮人或蒲人或日扥人。
迁徙分布
(缺)濮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濮姓的主要来源有:根据《路史》上记载,是舜的儿子散的后代,受封于濮,后代子孙即以濮为姓,称为濮氏。根据《姓苑》的记载,是因为卫大夫食采于濮,后代因此就以地命氏,已经有二三千年的历史了。根据《路史》的记载,濮氏就是百濮之族。所谓百濮之族,就是《左传·文十六年》记载的夷族,麋人曾率领百濮之族聚于选这个地方,准备讨伐楚国。百濮之族的主要活动地区,是在今湖北省石首县的东南,后来迁到河南的濮河两岸定居下来,成为河南的一个著名姓氏。濮氏在四川的中部,也一向很有名气,自南北朝时期开始,就是“巴中七姓之一”。根据学者考证,四川的濮氏,当初是从湖北迁过去的。望族居于鲁国郡,即现在的山东滋县西部。
其七十二支的迁徙地分别为:
濮铣、濮钟迁往王江泾,濮金昌、濮锡迁往虎溪,濮镜、濮镶、濮钿迁往仁和,濮钊迁往海宁,濮钺迁往陡门,濮铎迁往郡南,濮金奇迁往常安,濮金奎迁往宁国,濮金夫迁往泗安,濮钰、濮铿迁往常熟,濮□迁往临安,濮镐迁往金陵,濮铉迁往松江,濮铨迁往青镇,濮钦迁往松陵,濮钢迁往严州,濮钚迁往茶山,濮钏迁往安东,濮铠迁往金坛,濮金乍迁往万溪,濮金卞、濮钥迁往龙潭,濮金广迁往石门,濮金主迁往双溪,濮金周迁往徽州,濮镰、濮锃迁往山东,濮金乔迁往桐里,濮金公迁往建平乌镇,濮金璧、濮锐迁往临平等地。
郡望堂号
郡望
鲁郡:亦称鲁国、鲁国郡。西汉朝初将秦朝原来的薛郡改为鲁国,治所在鲁县(今山东曲阜)。三国时期的曹魏及晋朝改为鲁郡,其时辖地在今山东省曲阜、泗水、滋阳一带地区。南北朝时期的北齐又改为任城郡。另外,隋朝时期有个鲁州鲁郡,唐朝时期有个兖州鲁郡,其间虽然都辖有曲阜,如隋朝时期曾改鲁县为汶阳县,继而恢复曲阜原名,而治所均在兖州。唐朝时期鲁国郡在今山东省的滋县。
濮阳郡:濮阳古为帝丘;春秋时期卫国轩都,因地在濮水之北,故名,地在今河南省濮阳西南,古黄河南岸。秦、汉之际为濮阳县,属东郡,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省濮阳县。汉、魏时期为东郡治所。晋朝时期改东郡置国,西晋末期改郡,并分济阴郡之一部分给濮阳郡,治所均在古濮阳。北魏时期移濮阳郡治所于鄄城(今山东鄄城)。隋朝时期改为濮州,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省渭县、濮阳市、范县、山东省濮州县、郭城县一带地区。唐朝时期濮州濮阳郡治所均在鄄城。五代后梁、后晋夹河苦战,晋王李存助建德胜二城。其后德胜北城为濮阳,就在黄河边上。濮阳一带是黄河河道变动频繁之处,宋、金之际,黄河主流南趋,濮阳便远离黄河
堂号
濮姓的主要堂号有:“尚忠堂”等。
家谱文献
江苏无锡曹村濮氏宗谱二十卷,(清)濮金福主修,清同治十三年(公元1874年)尚忠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十册。现被收藏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安徽芜湖濮氏支谱二卷,(清)濮文彬纂修,清光绪十三年(公元1887年)木刻活字印本。注:始迁祖为[宋]濮其七。
江苏无锡濮氏八修宗谱十七卷,(清)濮庆元等修,清光绪二十五年(公元1899年)木刻活字印本十七册。现被收藏在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江苏无锡锡山濮氏宗谱六卷,(清)濮水卿首修于清乾隆二十五年(公元1760年),(民国)濮三寿、濮聚盈等续修,民国八年(公元1919年)木刻活字印本十七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栝昌琴濮氏续修宗谱七卷,著者待考,民国庚辰年(公元1929年)木刻活字印本六册,今缺第四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江苏溧水濮氏家谱(增补本)一卷,(现代)濮思源等辑,2000年计算机排印本。注:始迁祖为[南宋]濮运干,始祖为[清]濮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江苏江阴濮氏宗谱五卷,(现代)濮一希编纂,2002年计算机激光照排胶印本八册。现被收藏在江苏省江阴市档案局、江苏省江阴市长泾镇习礼村。
字辈排行
安徽凤台濮氏字辈:“仕守贤良思存方正”。
江苏江都濮氏字辈:“家尔员良继中赞武”。
陕西西安、河南信阳濮氏字辈:“礼约振家邦共开姓名会道德乃是昌”。
濮氏一支字辈:“荣显宗俊遂福潮守有会鸣学如时萃广发富福”。
资料有待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