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姓来源
奈姓人:“无可奈何才姓‘奈’”“明朝初年,(我们的)祖先是一名朝廷要员,在京城做官,官至三品,清正廉洁、刚正不阿。在一次议事中,因得罪宫中小人,遭奸人陷害,被迫带着家眷、仆人隐姓埋名,流落蛮地……为了能生存下来,他们只好改姓为‘奈’(同“柰”[nài])……”6月7日,记者一行深入西华县李大庄乡唐坡行政村奈庄自然村走访奈姓人时,意外得知这段鲜为人知的奈姓传闻。尽管只是传闻,但该村500多名奈姓人对这段祖辈口口相传的说法深信不疑。“奈”“柰”是一家
“根”在大槐树
既然已有12代奈姓人在奈庄自然村生活,我市西华县境内又有不少奈姓人,那么他们究竟来自哪里?为何会在周口这片古老而文明的大地上扎根繁衍?采访期间,该村多位奈姓人向记者陈述,他们和周口市东新区搬口办事处门庄的门姓人一样,也是从山西洪洞大槐树移民至此的。
奈九同说,他10年前接触过一次家谱,且仅翻阅过家谱一个多小时,所以对家谱的内容了解甚少。但他清楚地记得,家谱上记载他们是从山西省洪洞县大槐树下移民来的。
据《明史》《明实录》等史书记载,洪武至永乐年间,明政府为发展农耕,充实国力,巩固政权,在山西洪洞大槐树下,集结万民,发放川资,遣送四方,开疆拓土,历时50年组织了18次移民,百万民众迁往河南、山东、安徽等18个省市500多个县。
另据《明太祖实录》223卷刊载:“(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十二月,后军都督府监事李恪、徐礼还京。先是命恪等往谕山西民愿迁居彰德(河南安阳旧名)者听。至是还报,彰德、卫辉、广平(今邯郸市广平县)、大名(今河北省大名县)、东昌(今山东聊城市)、开封、怀庆(古代行政区域,它的地理范围大致就是现在河南省焦作市的行政区域)等七府徙居者凡五百九十八户。”
“其实,我们的祖先本来姓柰,后来在日常交往、登记造册时,因‘柰’字不常使用,后将‘柰’简化为‘奈’字……”奈学厚告诉记者。
记者通过新华字典查询字义也发现,“柰”字在古代确实同“奈”。故此,奈学厚认为“柰”、“奈”两姓是一家的说法就不足为奇了。奈庄人勤,怀揣绝技闯八省
记者在西华县李大庄乡唐坡行政村奈庄自然村采访时发现,村里处处洋溢着新农村的气息,成排的两层小楼、明亮的路灯、宽敞的水泥路,还有那一张张幸福的笑脸,无不向外人昭示着奈姓人的幸福生活。
今年71岁的村民奈学厚告诉记者,上世纪40年代,奈庄村到处都是土坯房,村民整日在地里辛苦劳作,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后来,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勤劳朴实的奈姓人按捺不住挣钱的梦想,纷纷外出务工。
村民奈学臣指着眼前成排的两层小楼乐呵呵地说:“这都是近几年村里的老少爷们外出打工挣钱回来盖的新房。”
据了解,现在奈庄村90%以上的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了,足迹遍布安徽、河南、山东、河北、内蒙古、辽宁、吉林和黑龙江等省的多个大中城市。
奈姓分布广,多数在西华
据西华县李大庄乡唐坡行政村村委会负责人介绍,目前,奈庄自然村共有村民500多人,其中绝大多数人姓奈,仅有30多名王姓、10多名赵姓人在此居住。“王、赵两姓人也不是外人,他们都是奈姓人的亲戚,按辈分该喊奈家人为姥爷的。”村民奈九同补充说。
据悉,该村12代奈姓人一直在此过着简单、平静的生活。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他们寻根问祖的念想愈加强烈……
采访期间,多位奈姓村民向记者透露,近年来,他们发现除本村500余名奈姓人外,该县叶埠口乡流渠村也有300多名奈姓人。据周口市姓氏文化历史研究会提供的信息显示,截至2006年6月底,我市共有833名奈姓人,全部分布在西华县。
此外,我省开封通许县邸阁乡高庄村、南阳邓州市以及河北省大厂县等地均有少许奈姓人居住。稀有
“无可奈何才姓‘奈’”
在奈庄自然村采访期间,村民奈学厚、奈九同等人针对他们姓氏的来历,向记者讲述了一段关于奈姓由来的传闻。纵使是传闻,他们仍对此深信不疑。
奈学厚说,(他们的)祖先原是明朝初年的一名朝廷要员,在京城做官,官至三品,清正廉洁、刚正不阿。因在一次议事中,得罪宫中小人,遭奸人陷害,被迫带着家眷、仆人隐姓埋名,流落蛮地……为了能生存下来,他们纷纷改姓为“奈”。“其实,我们是无可奈何才姓的‘奈’呀!”奈学厚说。
奈姓的历史渊源早已无从查证,真伪也无从考究,但在奈庄自然村500多名奈姓人看来,这就是奈姓的真实由来……
奈氏早期聚居在鄢陵一带,主要是在今河南境内繁衍发展,后在颍州郡、河南郡、河内郡形成望族。由于任官、战乱等原因,颍州奈氏有一支迁于江南,分布于今江西、福建、湖南、浙江、江苏、广州等省的一些地方,还有一支徙居陕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