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之阚姓历史来源 阚姓历史名人 阚姓图腾 阚姓分布地区 阚姓祠堂

姓氏源流

阚(Kàn 阚)姓源出有:

源流一

出自姜姓,以封地名为氏。春秋时期,齐国有一个大夫名止,被封于阚(今山东省汶上县西南),世称阚止,他的后代以封邑为姓,形成阚氏。

源流二

出自姞姓,以国名为氏。上古时有阚国(今山东省嘉祥县北),是黄帝吉姓子孙的封国,其后代以国名为姓,称为阚氏。

源流三

源于地名,出自春秋时期鲁国阚邑,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在史籍《姓氏考略》中记载,阚是鲁国的一个地名,即第一个渊源中提到的古阚国之地。

源流四

是出自蚩尤,《皇览·冢墓记》记载,蚩尤冢高七丈,在东平郡寿张县阚乡城中,因而说蚩尤姓阚,

其后代亦姓阚,并于每年十月祭祀蚩尤。续夷坚志》记载,华州有蚩尤城。相传蚩尤阚姓,所以叫做阚蚩尤城,周围阚姓比较多。蚩尤冢,在东平郡寿张县(今山东阳谷县境内)阚乡城中,高七丈,民常十月祀之,有赤气出亘天,如匹绛帛,民名为“蚩尤旗”。肩髀冢,在山阳钜野县(今济宁市)重聚,大小与阚冢等.这一记载与《史记》是一致的。

得姓始祖

阚止。根据《尚友录》的记载,阚氏是春秋时期齐国卿士阚止的后代,望族出于会稽。《姓氏考略》记载,阚是春秋时代鲁国的一个地名,故地就在今天山东省汶上县西南的南旺湖中。这个地方,正是中国阚氏家族的发源地,他们的祖先“以地为氏”而姓了阚。《春秋》三传记载,鲁桓公十一年,桓公便曾与宋文公会于阚地。当地的居民有人以地名为自己的姓氏。阚氏后人奉阚止为阚姓的得姓始祖。

迁徙分布

阚氏或是一个典型的汉族姓氏,人口总数在中国大陆和台湾省均未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为第三百八十位门阀。阚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古代春秋时期,齐国有位高官叫“止”,受封享用阚地的物产,人们就称他为阚止。他的后代,就以封地为姓,世代相传。阚地就在现今山东汶上县一带。而阚的先人,追溯上去就是太公望,即辅助周文王、周武王的吕尚。吕尚也是齐国的创建人。所以阚姓是源自姜姓的。而姜姓始祖正是神农炎帝,炎帝出生于陕西歧山西南的姜水之演,就以姜为姓,其后人因功受封吕国,以吕为氏;阚屯正是炎帝的传人。据《尚友录》的记载,春秋时期,齐国有个大夫名止,受封于阚地(在今山东省汶上县境),人们就称他为阚止,他的后代就以封地为姓,世代相传姓阚。其中一支沿京杭运河南迁至眙盱,扬州,江浙,闽台。又有一小支,从眙盱沿淮河上溯向西,散居于淮河两岸。一支于明朝末年,随军驻扎北京南口镇,因屡立战功,朝廷降旨家族坟地可种45棵万年松,现后人多居于昌平区南口镇北虎峪村,约有200人,一支于民国左右北上,来到北京,现散居于北京通州区,又以通州区胡各庄乡黎辛庄居多,约有150人左右,之后有部分外分。而阚止的后代,大部分现都居住在山东境内,其中:新泰的汶南、放城、土门,莱芜的寨子、丈八丘、录家以及泰安、菏泽、博山、高密、临沂、沂源、沂水、平阴居多。新中国成立前后有部分人外迁之东北及山西一带。根据《姓氏考略》记载:音瞰。齐邑,鲁昭公在乾侯取阚是也。齐大夫食采者氏焉。望出天水、会稽。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有部分阚氏族人外迁之东北及山西一带。河南阚氏族人的一支随国民党军迁至台湾省桃源县散居,安徽阚氏族人的一支则随国民党军迁至台湾省嘉义市散居。

郡望堂号

郡望

天水郡:天水在西汉时称上县,属陇西郡,汉武帝时置天水郡,天水属大水郡所辖;东汉时天水郡改为汉阳郡;三国时为蜀魏相争之地。以后归属虽有变化,但天水之名始终未变。

会稽郡:秦王政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以故吴越地置会稽郡,郡治吴(今苏州)。原越地称大越,隶会稽郡。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东巡至会稽,更名大越曰山阴,山阴县名始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