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之苌姓历史来源 苌姓历史名人 苌姓图腾 苌姓分布地区

姓氏源流

源流一

源于姬姓,出自周敬王时期大夫苌弘后裔,属于以先祖名称为氏。据史籍《左传·昭公十七年》中的记载,周敬王姬丐(姬匄,东周王)执政时期(公元前519~前476年在位),朝堂上个大夫名叫苌弘。苌弘,字叙,公元前575/565~前492年待考,古资中人(今四川资阳雁江区)。据典籍《图经》中记载:“苌弘,资中人,有祠在青泥坊,数里之内土色尚青。”周敬王继位后,和西王姬朝长期相互攻伐,争夺帝位,在此期间,苌弘曾为周敬王的复国竭忠尽智。六年后的周敬王六年(晋顷公姬弃疾十二年,公元前514年),苌弘争取到晋顷公以及晋国范氏和中行氏两大贵族势力的支持,因此周敬王在晋国军队的帮助下,彻底击败姬朝,巩固了王位。

在周敬王二十七~二十九年(晋定公姬午十九~二十一年,公元前493~491年),晋国发生了“六卿之乱”事件,由于苌弘出面帮助范氏和中行氏,对赵氏家族集团不利,因此赵简子派遣大夫羊舌肸(叔向)对周敬王施反间计,苌弘由此被生性多疑的周敬王杀害,终年八十三岁或七十三岁,待考。据典籍《庄子·外物篇》中的记载:“苌弘,蜀人,被杀之后,血流不止,蜀人藏其血,三年之后化为碧。”后世的千古成语“碧血化珠”、“碧血丹心”、“苌弘化碧”等,即由此而来。对于孔子与苌弘的会晤,史称“访弘问乐”,其后孔子传授三千弟子的六艺(礼、乐、书、诗、易、春秋)中,“乐以发和”的思想即源于苌弘的乐学理论。

在苌弘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苌氏,世代相传至今,史称苌氏正宗。苌氏族人大多尊奉苌弘为得姓始祖。

源流二

源于西南夷,出自古代蜀地夷侯苌氏,其源待考。据汉朝时期的《繁长张禅等题名碑》上碑刻的记载中有“夷侯苌竟舒”,这说明在西蜀地区少数民族中即有苌氏,且为其大姓之一。近有学者指认上述第一个渊源中的苌弘即为西蜀人,所以应出西南夷族,因为传说他就是古资中人。据说,人们在四川省资中县中,发现了苌弘早年读书之地的遗迹,即发轮镇龙水村中的“苌弘读书台”等,因此还建有“苌弘祠”。

可惜,此考古鉴证不足,因此民情可宥,世毋定论且仍有争议,只能有待进一步考证。

得姓始祖

苌弘。

迁徙分布

苌氏是一个古老的姓氏群体,但在中国大陆的姓氏排行榜上未列入百家姓前五百位,在台湾省也名列在第八百二十二位,以魏郡为郡望。

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华山镇有苌家庄,据说是明朝初期有苌氏族人迁来该地,因以为名。当代苌氏族人在安徽、河南等省份有大量分布。

河南省内黄县宋村乡有一东沟村大部都姓苌。

湖北省丹江口市柳河口村4组(原苍子沟村2组)大多都姓苌,现有大部分因“南水北调”工程搬迁至天门多宝镇,第二次为国家的水源储备建设背井离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