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为什么说俄国农奴制改革不彻底

  俄国农奴制改革背景是这样的。19世纪前中期,资本主义逐渐在俄国农奴制社会中发展起来。同时,俄国城市人口普遍增加,人民对粮食的需求量也迅速增加。但是俄国粮食的生产量远不及国内外市场的需求量。

搜狗截图16年11月25日1713_224.jpg

  俄国农奴制改革

  为了提高产量,许多地主开始采用机器替换手工操作,改进耕作制度并雇佣劳动者。在当时的俄国,大工厂逐渐将手工工场替代,自由雇佣劳动逐渐将农奴劳动替代。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已呈现瓦解之势。这是由于资本主义的发展而形成的必须打破农奴制束缚的局势。

  1853~1856年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将农奴制度的腐朽彻底暴露在人们面前。这场战役使俄国陷入内忧外患的处境,一时间民怨沸腾,进一步加深了农奴制的危机,阶级矛盾愈演愈烈。

  但是,究竟是以革命还是改革的形式,是当时斗争的矛盾所在。以农民利益为主的革命民主派坚持用革命方式来废除农奴制,而代表贵族地主利益的自由派则试图用改进旧制的办法废除农奴制。在当时的俄国,已渐渐有以革命方式废除农奴制的趋势,但是,农民运动最后并没有掀起革命的浪潮。

  在1858~1860年期间,共爆发农民暴动和起义近290次。但是由于当时俄国并没有形成足以推翻农奴制度和专制制度的革命力量,因此最终是由沙皇政府自上而下进行废除农奴制的改革,并于1861年正式废除农奴制。这就是俄国农奴制改革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