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蒋介石警告阎锡山什么?(2)

  贾景德山西之行获悉:阎锡山的文武干部中,“除极少数觉勾结日本之非是外,大多数以为抗战无出路,且亟思速回太原,但自日对英美抗战后,则又当别论矣”。此时,徐永昌也得知:日美开站后,“阎先生一再言自己判断错误”。1942年1月初,阎致电蒋说:“必本前言与钧座难与共,追随到底。”1月21日,唐纵就判断说“阎之态度大有转变也”。

  但是,阎仍没有完全掉头转向蒋介石,也没有完全截断投向日本的道路。3月下旬,蒋向阎锡山传话:希望阎至西安一晤。阎却回电说“前方离不开”,同时又派赵承绶再赴太原与日军周旋。8月14日,蒋又让徐永昌转告阎,希望赴西安一行,但阎仍“不敢”来,只是派赵承绶、王靖国二人赴西安谒见蒋介石。

  1943年12月29日,山西省主席赵戴文逝世。次年1月6日,蒋在日记中说:“反间谍略之运用,派次宸赴晋吊赵丧。”此处蒋的说法甚有意思,他派去吊唁赵戴文的使者徐永昌具有“反间”的作用,这大致是说徐永昌的作用更多的是要劝诫、拉拢阎锡山,吊丧只是次要目的而已。此后,由于日阎之间越来越冷淡,所以蒋也未采取什么特别的举措。

  相关阅读:阎锡山家族百年历程:教导后代坚持平民精神

  阎锡山家族百年风雨

  从清朝末年到解放前夕,各路军阀、政客在中国大地上“你方唱罢我登场”。在众多短命军阀中,就有这么一位实力派,执掌山西38年,始终屹立不倒,他就是阎锡山。

  出身贫寒,少年老成

  据说,阎家祖上在明末清初定居山西五台县河边村(今山西定襄县河边镇)。阎家人几代在这里种地、打工,日日不得闲,却难以摆脱贫穷的命运,甚至连各代人的姓名都没有留下来。一直到阎锡山发迹后,他父亲阎书堂才从五台山请来一位举人,摇头晃脑,给阎家修了族谱。

  在新续写的阎家族谱中,第一代:阎存诚。第二、第三代:名不详。第四代:阎合义。第五代:阎锦绣、阎锦芳、阎锦美三兄弟。第六代:阎锦绣这一支为阎安泰、阎兴泰。第七代:阎兴泰这一支为阎腾云、阎青云。第八代:阎青云这一支为阎书堂、阎书典。阎锡山是第九代。

  阎家从第六代阎兴泰开始兴旺。阎兴泰十分聪明,上过私塾,18岁到了山阴县广武镇,进了家粮店。因为勤快和通文识字,他只用了4个月就参与了文案事务,后来又提升为掌柜。38岁时,阎兴泰病重回到河边村,41岁病逝。到阎锡山祖父阎青云,阎家已有土地五六十亩,一头骡子,与人伙用一家佃户种地,还兼做小买卖和放高利贷。第八代阎书堂(阎锡山之父)也很聪明,喜欢算命,善观时变,还在县城开了家“吉庆长”钱庄。

  1883年10月8日,阎书堂长子阎锡山出生,取名“万喜”。万喜5岁时,生母病逝,继母进门后,就把他送到外婆家寄养。万喜9岁进学堂,可他就喜欢做生意,不爱读书,16岁决定投笔从商,到父亲的钱庄当学徒。

  万喜学生意,干得津津有味,可惜好景不长,1900年,八国联军打进北京城,老阎家的钱庄垮了。阎书堂带儿子逃到太原躲债。1902年,山西武备学堂招生,万喜跟父亲一合计,决定弃商从军。阎书堂找算命先生算了一卦。算命先生说万喜五行缺金,就改名“锡山”——有了“锡山”,万喜再也不担心缺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