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人李清照故居在哪里

词人李清照故居在哪里

山东济南多泉,泉水清澈见底,美不胜收,我国历史上最杰出的婉约派女词人李清照也曾在此居住过。她曾作词《漱玉集》,于是后人就确定了她居住的地方应该是济南章丘百脉泉公园内漱玉泉畔,也在此修建了她的纪念堂。

李清照故居

李清照故居

李清照山东籍,由于生在动荡不安的社会里,为了逃难,辗转各地,她居住的地方也就不止这一处。后人大加揣测,为她还另建了几所纪念堂,分别在山东青州、济南和浙江金华建立纪念堂以此来纪念她。可是最为著名的最佳符合史实的还是山东章丘的纪念堂。

纪念堂建在被绿茵,泉水围绕的地方,景色宜人,清静淡雅。纪念堂始建于1959年,后人是仿照宋朝的建筑物所建,只见屋脊、屋角有起翘之势,给人以轻灵、秀美的感觉。它体现了女词人所处的时代感。门上匾额上镌刻着李清照纪念堂六个大字,还注明郭沫若先生于1959年夏所提。大厅内有一所雕像,正是李清照,她手持书卷,眉头紧锁,像是在思索着什么。纪念堂园还种植了各种名贵花草以此来衬托女词人的清新脱俗,陈列厅里展出大量女词人的画像和文学著作,以及她父亲撰文的碑石拓片和她丈夫登泰山的题名刻石拓片,这些都具有很强的艺术价值,也让参观者叹为观止。纪念堂里还有许多文学大家提的字,更是让人慕名而来。

如果你也对李清照的文学作品感兴趣,不妨去看看她的故居,感受一下她生活的地方。

李清照心境是什么样的

李清照的思想境界和普通的女人不一样,可能也是因为她早年生活条件优越,所以她的心境也是淡定从容。有一次,两人躲避战乱要一路南下的时候,对赵明诚说了一段话。这段话让赵明诚心里这辈子都忘不了,也成为他们继续在乱世中生存下去的精神信念。她说:“纵然我们的日子会清苦,也要像桂花一样,躲在绿树枝头的片页之中,渺小,但是团成一起,仅管秋雨淋淋,仍然散发着芳香。我们这一生只要将金石录做好,便是死了,也不会有牵挂。”

李清照古画像

李清照古画像

李清照是幸运的,一个对自己要求都那么高的人在寻找另一半的时候更是无比艰难,她是这样,张爱玲也是这样。她和赵明诚,张爱玲和胡兰成。两个如此类似的女人,两段不一样的人生。她们要求男人必须具备多种品格和技能,包括才学,素质等等。说李清照是幸运的,是因为赵明诚给予李清照的爱,比胡兰成给张爱玲的多,赵明诚比胡兰成成熟。这成熟不是体现在年龄上,而是他还没有做好承担责任的准备。

两个人女人都喜欢活在自己的幻想的世界中,幻想心中的人是圆满的,所以对现实中的那个人就会充满挑剔。李清照比张爱玲聪明的一点就是她能处理好梦想与现实的差别。赵明诚在莱州的时候喜欢上了一个歌姬,对他来说,那个歌姬给他生命一种完全不同的认知,好在他最后迷途知返,这段出轨在他们相互扶持的几十年里就显得微不足道。张爱玲是新女性,在一个追求男女平等的世界中他对胡兰成的要求就是更加苛刻,精神出轨比肉体出轨更加难以忍受。

李清照的忆秦娥咏桐主要内容是什么

《忆秦娥·咏桐》又被成为《忆秦娥·临高阁》,是宋代著名的女词人李清照所作的词。此词的创作年代和背景,已经无法考证。该词被收录于李清照的个人集《李清照集》。

李清照《忆秦娥·咏桐》意境图

李清照《忆秦娥·咏桐》意境图

临高阁。乱山平野烟光薄。烟光薄。栖鸦归后,暮天闻角。断香残酒情怀恶。西风催衬梧桐落。梧桐落。又还秋色,又还寂寞。

全词描绘了词人登上高楼,由此抒发的感慨和感叹。词的主题是悼亡,悼念的是祖国山河破碎和家人离乱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往日美好生活的无线向往。这首词成诗大概正值南北宋交替之际,李清照登上高楼,第一句就描绘出了她放眼所及的景色。仅仅只用了三个字“烟光薄”就描绘出一副荒凉的画面。第二句的主角是乌鸦,因为乌鸦的叫声总是能让人有凄切之感,所以人们都十分厌恶乌鸦,认为这是一种不祥的鸟类,但作者用这种鸟的叫声,更加深了当时场景的凄苦。从下阙开始,作者开始把重点转移到个人的心绪上来,她用“情怀”两个字,就表达出作者对往日生活的向往。而到了第四句,作者再次把书写的重点转移到景色上来,通过对秋风吹着梧桐的落叶,表达出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悲伤和对自己背井离乡的哀愁。最后一句是全词的点睛之笔,高度概括和总结了本诗描写的两个对象“秋色”和“寂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