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庆帝在位时做了哪些贡献 清朝嘉庆帝历史功绩

目录导航:

  1. 嘉庆帝在位时做了哪些贡献
  2. 嘉庆在位多少年
  3. 嘉庆皇帝绝非等闲之辈
  4. 嘉庆帝有什么功绩
  5. 雪中悍刀行嘉庆
  6. 刘墉的贡献
嘉庆帝在位时做了哪些贡献

嘉庆亲政初期,百姓们都认为这个皇帝是反腐先锋,毕竟是他诛杀乾隆朝最大的贪官和珅,撤换了全国超过一半的总督,同时为了配合镇压白莲教起义(嘉庆皇帝曾自己总结,白莲教起义其实就是一场官逼民反的起义),嘉庆大力撤换贪官,整顿吏治。

在那一段时间中,贪官们的确有所收敛,只惋惜,嘉庆的反腐并没有在整个执政期间坚持,对于官场而言,只是一场风罢了

惩治和珅,整顿吏治,镇压白莲教乱

清仁宗爱新觉罗·颙琰(1760年11月13日—1820年9月2日),原名永琰,清朝第七位皇帝,定都北京后的第五位皇帝,乾隆帝的第十五子,生母孝仪纯皇后魏佳氏。在位二十五年(1796-1820年在位),年号“嘉庆”

嘉庆帝与他的父、祖相比,是一位既没有政治胆略又缺乏革新精神,既没有理政才能又缺乏勇于作为品格的平庸天子。“平庸”两个字,是嘉庆帝的主要性格特点。

嘉庆朝是清朝由盛转衰的时代:上承“励精图治、开拓疆宇、四征不庭、揆文奋武”的“康乾盛世”,下启鸦片战争、南京签约、联军入京、帝后出逃的“道咸衰世”。清朝社会的固有矛盾已经积累了180年,嘉庆皇帝扮演了大清帝国由极盛而转为衰败的历史角色。

然而,嘉庆的平庸,并不是他的性情所致,而是历史的必然,在乾隆晚期,清朝已经出现了衰败的迹象,白莲教的起义,再加上乾隆晚年举办寿宴过度的奢华,使得嘉庆初期国库空虚,所以说乾隆实际上是留下了个烂摊子给嘉庆。

嘉庆在位多少年

嘉庆帝在位二十五年,终年61岁,驾崩于承德避暑山庄,是清朝第七位皇帝,嘉庆在位时励精图志,赈济灾民、治理河道,并大刀阔斧整顿吏治,扳倒和珅,改革官风,结束文字狱,外交上清除鸦片,维护主权,但为了杜绝外患而关闭国门,总体上功绩还是可圈可点,后来继位的是道光皇帝。

嘉庆皇帝绝非等闲之辈

嘉庆不算无能吧,光除掉和珅这种雷厉风行的手段,就不是一般人能企及。

要知道,和珅党羽众多,身居高位近二十年了,其本身也无比精明。嘉庆掌权后半个月就灭掉和珅,说明他的帝王术也是很高明的。

其实,他即位后的表现算中规中矩,毕竟乾隆后期,清朝颓势就开始显现,到他登基前就开始表面化。这是时代使然。

在政治上,面对乾隆末年的种种弊端,嘉庆帝也努力扭转。首先“诏求直言,广开言路”,鼓励大家向皇帝提意见。更值得一提的是嘉庆帝决定结束文字狱,还褒奖起复了部分乾隆朝以言获罪的官员。

对于官员的玩忽职守之风,嘉庆帝首先从自己做起,学习先帝,勤于政事。他还听从老师朱珪“身先节俭,崇奖清廉”的建议,限制地方向他呈送宝物,“诏罢贡献,黜奢崇俭”,平时生活也比较节俭。

虽然嘉庆帝为解决各种社会问题做出了种种努力,但收效甚微。

主要原因

一是乾隆末年以来清代社会已弊端丛生,积重难返。

二是嘉庆帝受时代的局限,束缚于传统观念,祖宗家法,王朝利益,不敢,不愿,也没有能力从体制上做大的,根本性的调整,其对内政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式的整顿,不可能从根本上扭转清王朝的衰落。

三是嘉庆帝个人的性格过于仁慈和谨小慎微,对贪污腐败等问题打击还不够有力,一些力所能及的改革也没能推行。

嘉庆帝有什么功绩

嘉庆帝功绩

1、惩治和珅

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初三日,乾隆崩于紫禁城养心殿。_琰在乾隆死日亲政。_琰在办理大行皇帝乾隆大丧期间,采取断然措施,惩治权相和珅。之前和珅竭尽全力限制嘉庆,培植任用自己的亲信。

2、整顿吏治

在政治上,面对乾隆末年的种种弊端,_琰也努力扭转。乾隆末年权臣当道,言路堵塞。_琰首先“诏求直言,广开言路”,鼓励大家向皇帝提意见。还褒奖起复了部分乾隆朝以言获罪的官员。乾隆后期吏治败坏,贪污腐败严重。嘉庆五年十月,他在上谕中指出:“整饬吏治,以清廉为本”。

3、镇压白莲教乱

嘉庆二年(1797年)正月,贵州苗夷王囊仙作乱,_琰命总督勒保率兵围剿。观成奏报四川教匪徐添德侵扰达州、东乡地区,_琰命总兵朱射斗等人前去剿灭。二月,皇后喜塔腊氏崩,奉太上皇乾隆帝的诰命,宫中穿素服七天,不摘缨。

嘉庆帝有一定的功绩。
因为他在位期间,积极推行改革,加强了中央集权,整顿了官场,减轻了百姓的负担。


他还注重教育,设立了讲学堂,推广了科举制度,培养了一批优秀的人才。


此外,他还加强了对西藏的管理,保护了国家的领土完整。


虽然嘉庆帝的治理并不完美,但他的一些措施对于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嘉庆帝的治理虽然有一些成就,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他对外开放政策不够积极,导致中国在与西方列强的竞争中处于劣势。
此外,他的政策也没有解决清朝内部的矛盾和问题,最终导致了清朝的衰落和灭亡。
因此,我们需要从嘉庆帝治理的成功和失败中吸取教训,不断推进改革和发展,实现国家的繁荣和富强。

与祖父、父亲相比,历史上的嘉庆帝是一个各方面都比较平庸的皇帝,既没有政治胆略,又缺乏革新精神。他比较突出的功绩应该是惩治和珅,整顿吏治,整个过程干净利索,宽严适当。还褒奖起复了部分乾隆朝以言获罪的官员。

不过,嘉庆的平庸,并不是他的性情所致,而是历史的必然。在乾隆晚期,清朝已经出现了衰败的迹象,可以说是乾隆留下了一个烂摊子给他。

功绩:颙琰对贪污深恶痛绝,他肃清吏治,惩治了贪官和珅等人。但他为了维护政权稳定对统治阶级的肃贪力度有限,以致于收效不大。终嘉庆一朝,贪污问题不仅没有解决,反倒更加严重。他在位期间正值世界工业革命兴起的时期,也是清朝由盛转衰的时期。这时期发生了白莲教之乱,八旗生计、河道漕运等问题也日益凸显,鸦片亦流入中国。清朝出现了中衰。

面对乾隆末年危机四伏的政局,嘉庆帝打出“咸与维新”的旗号,整饬内政,整肃纲纪。诛杀权臣和珅,罢黜、囚禁和珅亲信死党。诏求直言,广开言路,祛邪扶正,褒奖起复乾隆朝以言获罪的官员。诏罢贡献,黜奢崇俭。要求地方官员对民隐民情“纤悉无隐”,据实陈报,力戒欺隐、粉饰、怠惰之风。但其对内政的有限整顿,未能从根本上扭转清朝政局的颓败。

国内阶级矛盾尖锐,农民起义如火如荼。嘉庆帝即位后,倾尽全力,大举围剿镇压川、楚、陕农民大起义。更易统兵大员,严惩镇压不力的将吏。严密军事部署,实行剿抚兼施的两手政策,分化瓦解起义军。实行寨堡团练的坚壁清野政策,割断了起义军与人民的联系。嘉庆十年(1805年),川、楚、陕农民起义被镇压,清统治力量也受到严重削弱。

嘉庆十五年(1810年),镇压了爆发于东南海疆的蔡牵起义军。嘉庆十八年(1813年),北方爆发天理教起义,部分天理教徒,在太监接应下冲进皇宫,“酿成汉唐、宋明未有之事”。颙琰下诏罪已,同时严令对冲进皇宫的起义军血腥屠戮,无一幸免,并捕杀在城外的头目林清等。天理教起义被镇压。

在对外交涉中,嘉庆帝力主严禁鸦片,对英国侵略者在沿海的骚扰活动保持了高度警惕性,对英国提出的帮助清朝镇压起义军,帮助澳门葡人抵御法国的居心叵测的要求,明智地严辞拒绝。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拒绝了英国提出的建立外交关系、开辟通商口岸、割让浙江沿海岛屿的要求。而闭关锁国的传统观念,也使其对外来事物采取盲目排斥态度。嘉庆帝在内乱频仍、外患渐逼中,倾力企图维护清王朝的稳定巩固,然而不可逆转的历史发展趋势,使清王朝的败落于嘉庆末年已完全表面化,并从此日渐走向衰亡。

雪中悍刀行嘉庆

清仁宗爱新觉罗·颙琰(1760年11月13日-1820年9月2日),原名永琰,清朝第七位皇帝,定都北京后的第五位皇帝,乾隆帝的第十五子,生母孝仪纯皇后魏佳氏。 在位二十五年(1796-1820年在位),年号"嘉庆"。

颙琰出生于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十月初六日。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冬至,被乾隆帝秘立为皇储。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封为和硕嘉亲王。 嘉庆元年(1796年)正月初一,清高宗禅位于颙琰,但在位前四年并无实权,乾隆帝死后才独掌大权。面对乾隆末年危机四伏的政局,嘉庆帝打出"咸与维新"的旗号,整饬内政,整肃纲纪。诛杀权臣和珅,罢黜、囚禁和珅亲信死党。诏求直言,广开言路,祛邪扶正,褒奖起复乾隆朝以言获罪的官员。诏罢贡献,黜奢崇俭。要求地方官员对民隐民情"纤悉无隐",据实陈报,力戒欺隐、粉饰、怠惰之风。但其对内政的有限整顿,未能从根本上扭转清朝政局的颓败。终嘉庆一朝,贪污问题不仅没有解决,反倒更加严重。 他在位期间正值世界工业革命兴起的时期,也是清朝由盛转衰的时期。这时期发生了白莲教之乱,八旗生计、河道漕运等问题也日益凸显,鸦片亦流入中国。清朝出现了中衰。

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驾崩于承德避暑山庄,终年61岁。庙号仁宗,谥号"受天兴运敷化绥猷崇文经武光裕孝恭勤俭端敏英哲睿皇帝",葬于清西陵之昌陵。

《雪中悍刀行》是一部以武侠为题材的小说,故事背景设定在嘉庆年间。小说主要讲述了主人公楚留香在雪山中修炼武功,历经艰难险阻,最终成为一代宗师的故事。嘉庆年间是清朝的一个历史时期,社会动荡,江湖恩怨纷争不断。小说通过描写楚留香的成长和奋斗,展现了他在这个时代中的英雄气概和智慧。同时,小说中也融入了爱情、友情等元素,使故事更加丰富多彩。《雪中悍刀行》以其精彩的情节和深入的人物刻画,成为了广大读者喜爱的经典武侠小说之一。

刘墉的贡献

刘墉出身名门相府,祖上数辈都是进士出身。父亲刘统勋更是官居宰相,深得乾隆皇帝倚重,因此刘墉走上仕途具备深厚的家族渊源。刘墉一生为官五十余载,宦海沉浮,几经起落,官职最高时做到体仁阁大学士,总体而言清正廉洁,继承了父亲刘统勋的衣钵,成为乾隆、嘉庆朝的重要大臣。

书法

刘墉不仅是政治家,更是著名的书法家,是帖学之集大成者,被誉为清代四大书法家之一(其余三人为成亲王、翁方纲、铁保)。清朝徐珂称赞刘墉:“文清书法,论者譬之以黄钟大吕之音,清庙明堂之器,推为一代书家之冠。盖以其融会历代诸大家书法而自成一家。所谓金声玉振,集群圣之大成也。其自入词馆以迄登台阁,体格屡变,神妙莫测。”刘墉是一位善学前贤而又富有创造性的书法家,师古而不拘泥。刘墉书法的特点是用墨厚重,体丰骨劲,浑厚敦实,别具面目。刘墉之书尤善小楷,后人称赞其小楷不仅有钟繇、王羲之、颜真卿和苏轼的法度,还深得魏晋小楷风致。刘墉还兼工文翰,博通百家经史,精研古文考辨,工书善文,名盛一时。

收藏

刘墉嗜好藏书,家中藏书既广且博,除经史子集四部之外,对于佛、道、类书、碑帖、字画、戏曲、小说、弹词、曲谱、平话之类无不收藏,此外收藏奇石、砚台、毛笔、古琴等也均称名一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