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四大宰相 康熙历史上的首辅

目录导航:

  1. 康熙四大宰相
  2. 康熙在位有多少个名臣
  3. 清朝栽相有叫索中堂的吗
  4. 康熙四大名相
  5. 乾隆皇帝四位首辅大臣
  6. 康熙时期的名臣有哪些
  7. 康熙三大宠臣
康熙四大宰相

康熙史称千古一帝,此人文韬武略,满腹才华。是清朝皇帝中政绩最好的一个皇帝。他手下有四大宰相,最早的几位分别是:掌管国库钱粮的宰相陈廷敬。内务府总管万花筒纳兰明珠,内阁首辅千里眼索尼之子索额图。后期就是户部左侍郎张廷玉了。

三殿的内阁大学士中,康熙朝实际的宰相应为:索额图、明珠、熊赐履、高士奇、张廷玉等(唯一一个汉族大臣配享太庙的人)。清朝无名义上的宰相、宰相职位,但有实际执行宰相权力的官员。

清朝康熙帝的四大辅政大臣分别是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

1、索尼(1601年-1667年),姓赫舍里氏,满洲正黄旗人。清朝开国功臣之一,康熙帝的四大辅政大臣之首(首辅大臣)。索尼早年随皇太极四处征战,阻击明兵,征讨察哈儿;崇德八年(1643年)九月,索尼与谭泰、图赖、巩阿岱、锡翰、鄂拜在三官庙盟誓,六人一体,衷心辅佐幼主顺治帝。

顺治元年(1644年),索尼跟从睿亲王多尔衮率清军入关,多尔衮尊“摄政大臣”后专擅朝政,谭泰、巩阿岱、锡翰等人都背盟依附多尔衮,唯索尼不与屈从,后来遭谭泰弹劾连坐削爵。

顺治八年(1651年),顺治亲政之后特召索尼回朝,回复世职爵位,顺治十八年(1661年),担任辅政大臣。康熙六年(1667年)六月,索尼病逝,其三子索额图继承大学士、辅政大臣之位。

2、苏克萨哈,原为多尔衮近侍,顺治七年(1650年),告摄政王多尔衮图谋不轨,多尔衮被追黜;与鳌拜不和,常不得志(弹劾昔日长官,时人多为不齿)。

康熙帝亲政前,被鳌拜及班布尔善污蔑,列二十四罪,康熙六年(1667年)被杀。

3、遏必隆,钮祜禄氏,满洲镶黄旗人,其女钮祜禄氏为康熙帝的第二任皇后,为人圆滑、世故,多依附于鳌拜,康熙八年(1669年),康熙帝惩治鳌拜,遏必隆亦被康亲王杰书以十二项罪名弹劾,夺世爵,下狱论死。

4、鳌拜(1610年-1669年),瓜尔佳氏,满洲镶黄旗人。清朝三代元勋,鳌拜前半生军功赫赫,号称“满洲第一勇士”,后半生则操握权柄、结党营私,四人中最具野心的权臣,康熙八年,因专擅弄权而被拘禁。

康熙朝无宰相,但是有职位相当的大学士等职官。

清朝康熙帝的四大辅政大臣分别是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

康熙皇帝的四大宰相鳌拜、索额图、明珠、隆科多。

鳌拜,是康熙朝初年,四大辅政大臣之一,康熙亲政前的事实上的宰相,因擅权专政,独霸朝纲,对康熙皇帝亲政产生阻碍,被康熙皇帝铲除,下狱后赐死。

索额图,康熙朝中期的宰相,康熙皇帝的皇后的叔叔,参与了铲除鳌拜的计划,计擒鳌拜立有大功,深得康熙皇帝的信任,是康熙朝中期的首辅宰相。

明珠,康熙朝中期的宰相,被称之为“明相”。支持康熙帝议撤三藩、统一台湾、治理黄河、平定噶尔丹、抗御外敌等重大事件中起到积极作用。后因朋党之罪,被罢黜。

隆科多,康熙晚年宰相,康熙皇帝的皇后的弟弟,康熙晚年最信任的大臣,康熙与雍正的皇位更迭的关键人物。

四大宰相,贯穿康熙皇帝的整个王朝。

康熙在位有多少个名臣

陈廷敬、索额图、明珠是康熙朝中期三大重臣,三人做到的主要职位如下:

陈廷敬,汉族,康熙四十二年,拜文渊阁大学士、吏部尚书;

索额图,满族,赫舍里氏,满洲正黄旗,索尼之子,康熙第一任皇后叔父,先后担任领侍卫内大臣、议政大臣、太子太傅、保和殿大学士,一等公爵位;

明珠,满族,叶赫那拉氏,满洲正黄旗,曾任吏部、刑部、礼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武英殿大学士、太子太师、议政内大臣等职。

1、张廷玉

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进士,改庶吉士,授检讨,入值南书房,进入权力中枢。康熙朝,官至刑部左侍郎,整饬吏治。

雍正帝即位后,历任礼部尚书、户部尚书、吏部尚书,拜保和殿大学士(内阁首辅)、首席军机大臣等职,完善了军机处制度。

乾隆帝即位后,君臣渐生嫌疑,晚景凄凉,致仕归家。乾隆二十年(1755年),卒于家中,享年八十四岁,谥号“文和”,配享太庙,是整个清朝唯一一个配享太庙的汉臣。

2、苏克萨哈

苏克萨哈(?—1667年),纳喇氏,清朝大臣。满洲正白旗人。历官议政大臣,巴牙喇纛章京,领侍卫内大臣,加太子太保。顺治七年(1650年),告摄政王多尔衮图谋不轨,多尔衮被追黜。后率军镇湖南,屡败刘文秀军于岳州、武昌、常德。

康熙初年,受遗诏为辅政四大臣之一。与鳌拜不合,常不得志。康熙帝六年,被鳌拜及大学士班布尔善诬以不欲归政,列二十四罪。康熙六年(1667年)被杀。有现代小说和史籍记载。

3、纳兰明珠

纳兰明珠(1635年—1708年),字端范,满洲正黄旗人,康熙朝重臣,历任内务府总管、刑部尚书、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武英殿大学士、太子太傅等要职。

纳兰明珠对康熙议撤三藩、统一台湾以及抗御外敌等重大事件中起到积极作用。康熙二十七年因朋党之罪被罢黜,后虽官复原职但不再受到重用。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病故。

4、赫舍里·索额图

赫舍里·索额图(1636年-1703年),号愚庵,满洲正黄旗人,大学士索尼第三子,孝诚仁皇后叔父。清代康熙年间权臣,世袭一等公。

崇德元年(1636年)前后,生于盛京。康熙八年(1669年)至康熙四十年,先后任国史院大学士、保和殿大学士、议政大臣、领侍卫内大臣等职,曾参与许多重大的政治决策和活动。

5、于成龙

于成龙(1617年—1684年) ,字北溟,号于山,山西永宁州(今山西省吕梁市方山县)人。清初名臣、循吏。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朝廷命令于成龙兼管江苏、安徽两地巡抚的政事,不久便在任上去世。被康熙帝追赠为太子太保。有《于清端政书》八卷等著作传世。

清朝栽相有叫索中堂的吗

首先,明朱元璋之后就没有所谓的宰相之名了。清朝有个索中堂,说的是赫舍里.索额图,满洲正黄旗人,康熙首辅大学士索尼的三子,生于清崇德元年~公元1636年,历任保和殿大学士、议政大臣、内大臣,太子太傅、领侍卫内大臣等,康熙四十一年(公元1702年),因参入皇太子胤礽密谋篡位一事,被康熙圈禁,后被赐死。

康熙四大名相

陈廷敬,索额图,纳兰明珠,张廷玉。

陈廷敬在顺治年间便考中了进士,文学素养非常高,曾担任康熙皇帝的老师,因此二人关系非同一般,后来还主编《康熙字典》。陈廷敬算是康熙手下十大重臣之一了。

索额图出身满洲正黄旗,他是索尼之子,先后担任保和殿大学士,领侍卫内大臣等重要职位。康熙皇帝经常向其询问政治对策,颇受皇帝重视。

纳兰明珠是康熙朝前期最重要的臣子之一,出身满洲正黄旗,深得皇帝器重。其先后担任内务府总管、刑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等职位。其间在政治上有不小的贡献,但后来因受到牵连,遭到罢黜。

张廷玉使今天的安徽桐城人,他的父亲是大学士张英,因此其深得其父真传。康熙三十九年,饱读诗书的张廷玉便考中了进士。康熙皇帝对其非常欣赏,命其入值南书房,后来又当上了刑部左侍郎,在整顿吏治方面颇有建树。

1:索尼 (1601-1667),姓赫舍里氏,满洲正黄旗。清朝开国功臣之一,康熙的四大辅政大臣之首(首辅大臣)

2:苏克萨哈 与鳌拜不合,康熙亲政前,被鳌拜及班布尔善污蔑,列二十四罪,康熙六年(1667年)被杀

3:遏必隆 钮祜禄氏,满洲镶黄旗,为人圆滑,世故,多依附于鳌拜。康熙八年(1669年年,康熙帝惩治鳌拜,遏必隆亦被康亲王杰书以十二项罪名弹劾,夺世爵,下狱论死

4:鳌拜(1610-1669),瓜尔佳氏,满洲镶黄旗,前半生军功赫赫,号称“满洲第一勇士”,后半生则操握权柄,结党营私,四个人中野心最大权臣,康熙八年,因专擅弄权而被拘禁

张廷玉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进士,改庶吉士,授检讨,入值南书房,进入权力中枢。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五月,授刑部左侍郎。

2、佟佳·隆科多在有清一代,被皇帝公开以“舅舅”相称呼的,大概只有隆科多一人。就是这个隆科多,在康熙帝晚年诸皇子之间扑朔迷离、明争暗斗的皇位大战中地位非同一般。

3、纳兰明珠纳兰明珠(1635年—1708年),字端范,满洲正黄旗人,康熙朝重臣。康熙初年,纳兰明珠担任侍卫、治仪正,不久后升迁为内务府郎中,康熙三年(1664年)被提拔为内务府总管,成为宫廷事务的最高长官。

4、苏克萨哈(?—1667年),纳喇氏,清朝大臣。满洲正白旗人。康熙初年,受遗诏为辅政四大臣之一。

o顺治十八年(1661年)正月初七日,世祖福临谢世。已经出过痘的八岁皇三子玄烨登基,改元康熙。世祖遗诏命上三旗内大臣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为辅臣,佐理政务。直至康熙八年五月,擒拿鳌拜,玄烨正式亲政,凡八年零五个月,史称“四辅政时期”。

是索额图,陈敬亭,明珠,张廷玉。索额图助康熙除鳌拜,功劳巨大。陈敬亭康熙初期最信任的大臣,为康熙平定三藩,收复台湾起到极大作用。

康熙史称千古一帝,此人文韬武略,满腹才华。是清朝皇帝中政绩最好的一个皇帝。他手下有四大宰相,最早的几位分别是:掌管国库钱粮的宰相陈廷敬。内务府总管万花筒纳兰明珠,内阁首辅千里眼索尼之子索额图。后期就是户部左侍郎张廷玉了。

乾隆皇帝四位首辅大臣

乾隆四人首辅大臣他们是:庄亲王允禄,果亲王允礼,首辅大臣鄂尔泰,大学士张廷玉。

1.庄亲王。允禄是康熙第十六子,和十五阿哥同为顺懿密妃所生。虽然雍正继位后以铁腕处理兄弟叔侄,但是通过种种迹象都表明,十六弟和他关系不错:历官正蓝旗汉军都统、镶白旗满洲都统、正黄旗满洲都统。

乾隆三年以前,这位亲王还是当时首屈一指的宗亲,食双俸,加封一等镇国公。他有十位福晋,皆出身名门。

2.果亲王。允礼是康熙的第十七子,为人忠厚老实,乾隆评价他“操守亦甚清廉”“实心为国”。

果亲王身体非常不好,常年卧病在床,风寒、腿疾、脚疾把他折腾的够呛。乾隆三年的二月份,便去世了,年仅42岁。

3.鄂尔泰,西林觉罗氏,满洲镶黄旗人,康熙三十六年考中举人进入仕途。但在康熙时期鄂尔泰并未收到重用,他在仕途上的转机发生在雍正帝即位以后。

雍正三年,鄂尔泰官拜广西巡抚,次年改任云贵总督,兼辖广西,负责在云南实行改土归流的国策,以加强朝廷对西南的统治,雍正六年鄂尔泰改任云贵、广西三省总督,并加少保衔,十年被召还京城,任保和殿大学士、内阁首辅。雍正帝去世后出任总理事务大臣,并兼任军机大臣、领侍卫内大臣等职,后于乾隆十年病逝,配享太庙。

4,张廷玉,字衡臣,安徽桐城人,他的父亲张英是康熙年间进士,官至文华殿大学士、礼部尚书。

康熙三十九年张廷玉考中进士,四年后入值南书房,成为康熙皇帝的近侍,康熙皇帝驾崩后,雍正帝继承大统,甫一继位就提拔张廷玉担任礼部尚书,转年又任命他为翰林院掌院学士,雍正四年晋升为文渊阁大学士、户部尚书,两年后又兼任了吏部尚书,并晋升为保和殿大学士,成为权势一时无两的忠臣。

雍正七年,因对西北用兵,雍正帝成立了军机处,张廷玉被任命为首席军机大臣,军机处的主要制度都是由他制定,到了雍正十三年,雍正帝病危,命张廷玉与其他三人同为顾命大臣,并遗诏他日配享太庙,在整个清朝,张廷玉是唯一一个以汉人身份配享太庙的。

乾隆早年也有四人辅佐,他们是:庄亲王允禄,果亲王允礼,首辅大臣鄂尔泰,大学士张廷玉。

在配置上有门道:两位宗亲,两位重臣,鄂尔泰为满人,张廷玉是汉人,处处制衡。

1.庄亲王。允禄是康熙第十六子,和十五阿哥同为顺懿密妃所生。虽然雍正继位后以铁腕处理兄弟叔侄,但是通过种种迹象都表明,十六弟和他关系不错:历官正蓝旗汉军都统、镶白旗满洲都统、正黄旗满洲都统。

2.果亲王。允礼是康熙的第十七子,为人忠厚老实,乾隆评价他“操守亦甚清廉”“实心为国”。

3.鄂尔泰。鄂尔泰、田文镜、李卫可谓雍正皇帝心腹中的心腹,单看雍正生前其职位便知:广西巡抚,云贵总督,兼辖广西。

4.张廷玉。他是清朝历史上少有的,名声与能力俱全,晚节得保的能人。但是,从自身出发,他的感觉却非常煎熬:因为出色的政治才能与忠诚,张廷玉得到了雍正的信任。在雍正死前曾承诺:日后可进入太庙。在此之前,尚未有过汉人配太庙的记录。

康熙时期的名臣有哪些

相,纳兰明珠 索额图

陈廷敬 张廷玉 李光地 张伯行 周培公 姚启圣 马齐 王鸿绪 施琅 施世纶

费扬古 萨布素 岳钟琪 图海 赵良栋 张勇 王进宝 孙思克

常宁 福全

1、张廷玉

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进士,改庶吉士,授检讨,入值南书房,进入权力中枢。康熙朝,官至刑部左侍郎,整饬吏治。

雍正帝即位后,历任礼部尚书、户部尚书、吏部尚书,拜保和殿大学士(内阁首辅)、首席军机大臣等职,完善了军机处制度。

乾隆帝即位后,君臣渐生嫌疑,晚景凄凉,致仕归家。乾隆二十年(1755年),卒于家中,享年八十四岁,谥号“文和”,配享太庙,是整个清朝唯一一个配享太庙的汉臣。

2、苏克萨哈

苏克萨哈(?—1667年),纳喇氏,清朝大臣。满洲正白旗人。历官议政大臣,巴牙喇纛章京,领侍卫内大臣,加太子太保。顺治七年(1650年),告摄政王多尔衮图谋不轨,多尔衮被追黜。后率军镇湖南,屡败刘文秀军于岳州、武昌、常德。

康熙初年,受遗诏为辅政四大臣之一。与鳌拜不合,常不得志。康熙帝六年,被鳌拜及大学士班布尔善诬以不欲归政,列二十四罪。康熙六年(1667年)被杀。有现代小说和史籍记载。

3、纳兰明珠

纳兰明珠(1635年—1708年),字端范,满洲正黄旗人,康熙朝重臣,历任内务府总管、刑部尚书、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武英殿大学士、太子太傅等要职。

纳兰明珠对康熙议撤三藩、统一台湾以及抗御外敌等重大事件中起到积极作用。康熙二十七年因朋党之罪被罢黜,后虽官复原职但不再受到重用。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病故。

4、赫舍里·索额图

赫舍里·索额图(1636年-1703年),号愚庵,满洲正黄旗人,大学士索尼第三子,孝诚仁皇后叔父。清代康熙年间权臣,世袭一等公。

崇德元年(1636年)前后,生于盛京。康熙八年(1669年)至康熙四十年,先后任国史院大学士、保和殿大学士、议政大臣、领侍卫内大臣等职,曾参与许多重大的政治决策和活动。

5、于成龙

于成龙(1617年—1684年) ,字北溟,号于山,山西永宁州(今山西省吕梁市方山县)人。清初名臣、循吏。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朝廷命令于成龙兼管江苏、安徽两地巡抚的政事,不久便在任上去世。被康熙帝追赠为太子太保。有《于清端政书》八卷等著作传世。

这个分前期后期的名臣,实在是太多了。

纳兰明珠 索额图 陈廷敬 张廷玉 李光地 张伯行 周培公 姚启圣 马齐 王鸿绪 施琅 施世纶 费扬古 萨布素 岳钟琪 图海 赵良栋 张勇 王进宝 孙思克

常宁 福全 等等等等

个人比较喜欢周培公。

明珠、索额图、光地、施琅、郎世宁、汤若望、南怀仁、于成龙、姚启圣、周培公、魏东庭。

康熙三大宠臣

第一位 陈廷敬

陈廷敬是顺治年间通过科考走上的仕途,在康熙帝即位以后,陈廷敬由于学识渊博,被安排入宫给康熙授课,在康熙正式亲政以后,特别重视和信任陈廷敬,他历任过工部、吏部、刑部、户部等几乎所有重要的官职。在政策方面,他积极的向康熙建议进行钱币的改革,并且还严惩贪腐,整顿吏治。深得康熙帝的宠爱,他为官五十多年,贯穿了几乎整个康熙朝,在为官期间没有比较大的失误。最后因病去世,去世时的年龄是七十一岁。

陈廷敬可以称的上是康熙年间的第一重臣,他比较忠心于朝廷,还廉洁奉公,惩治贪腐,为当时的百姓做了很多的好事,深得民心。

第二位 于成龙

于成龙本来是明朝末期的贡生,由于明末的官场比较昏暗腐败,所以他一直没有去做官,在清朝建立以后,他也参加了科考,遗憾的是没有上榜,后来由于照顾家庭,所以一直没有为官,在他父亲病逝以后,清朝当时缺乏官员,所以就招他出来做官。这时候的于成龙已经四十四岁,怀有抱负的于成龙开始走上了仕途。一开始被派往比较偏僻混乱而又贫穷的罗城去当县令。经过三年时间的治理,罗城焕然一新,百姓安居乐业,生活水平也上去了。被当时立为全省的榜眼,由于其治理有方,后来又升任知州、同知等很多的地方官职。在六十岁的时候升任两江的总督。于成龙后来因病去世,去世时的年龄为六十八岁。

于成龙在任官期间曾经三次被举为卓越,康熙亲自嘉奖“天下第一廉吏”。于成龙无论去哪里当官,都是十分的俭朴廉洁,是名副其实的清官,在他去世后,人们在他的家里,只找到了一身的官服。可见其廉洁的程度。人们经常叫他于青天。他的事迹也流传到民间,一直到现在,都被人们所敬仰。

第三位 索额图

索额图出身于贵族名门,他的父亲是当时康熙朝的首辅大臣索尼,在索尼去世后,他继承了索尼的爵位,在康熙受鳌拜压迫的时候,正是由于索额图的献计献策,才除掉了奸臣鳌拜。在平定三藩的过程当中,无论是前方的用兵还是后方的粮草,无一不是亲做亲为,为三藩的平定立下了不朽之功。后来他还代表康熙帝与沙俄签订了著名的《尼布楚条约》。到了后期,索额图支持太子胤礽参与党争,最终激怒了康熙。将其圈禁在宗人府,索额图最后在宗人府中被饿死。去世时的年龄是六十八岁。

索额图为清王朝为康熙帝坐稳皇位以及大清的稳定和版图的划定都做出了很大贡献,但是其参与了党争,康熙帝把太子变坏的责任都归咎于他。另外还有野史记载索额图想要怂恿太子谋反。最终被康熙圈禁所饿死。

明珠、索额图、佟国维三人都是康熙王朝超级倚重的大臣,三人在朝中地位和根基都非常深厚,但是前两人却晚节不保,佟国维也是身陷险境,但是最后化险为夷。

晚节不保的明珠

明珠是这么一个身份特殊的人。他是八旗中正黄旗出身,康熙初年就是担任侍卫,不久升迁为内务府郎中,康熙三年提拔为内务府总管,在康熙五年的时候便开始参与国政了。康熙七年因为治理水患有功,不久就提拔为刑部尚书,在康熙十一年便已经改任为兵部尚书。

“本朝第一罪人”的索额图

康熙七年的时候,索额图在康熙身边担任侍卫,之后就成为吏部右侍郎,当时的权臣是鳌拜趁着自己大权在握,康熙还年幼,不把他放在眼里,为了辅助康熙除掉鳌拜,索额图果断放弃了现有的职位,回到康熙身边担任一等侍卫。索额图在朝期间深受康熙的重用,除了在除去鳌拜这件事情立下功劳以外,在撤三藩这件大事上,索额图还是出了很大力气,帮助朝廷争取各种资源,事后也是得到了康熙的重用

九龙夺嫡在历史上非常有名,很多参与的大臣最后都是家破人亡、人头落地。索额图一直看好太子胤礽,成为其坚定的拥护者,让康熙感受到了威胁。尤其是在索额图隐退的时候,在胤礽得不到康熙重视的时候,索额图还去德州照顾了胤礽一个月,康熙愈发觉得两人是在商量着不可告人的秘密,心生妒恶。在康熙四十二年,康熙派人捉拿索额图,严肃地批判了他的所作所为,并幽禁于宗人府,

“临阵变通保平安”的佟国维

佟佳氏家族在清朝中的地位非常高,仅次于爱新觉罗家族,尤其是在清朝前期,佟佳氏子弟在朝中的势力非常大,单单佟佳氏在京城做官的就占据了100多位,而且全国很多地方官员也是来源于佟佳氏,手握的资源和职位相对就高很多,是清朝的一大势力。

清朝的创始人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其实在明朝真正的名字叫做:佟努尔哈赤。佟佳氏在东北有名望的汉族,努尔哈赤是入赘佟佳氏的,有

佟国维跟康熙的是亲戚关系,他的姐姐就是康熙的生母,所以康熙在辈分上也要叫佟国维一声舅舅。佟国维在朝期间也是结党营私,胡作非为,因为大家都是亲家,康熙一直都是能忍则忍,加上他曾经跟随康熙打败准格尔部落,也立下了大功,在朝中的地位也是相当高。

康熙总共24个儿子活到了成年,其中有9个参与了夺嫡,本来毫无希望的八阿哥因为佟国维的站队,所以朝中很多势力一直也是向着胤禩。

康熙四十七年,胤礽被废,此时太子之位已缺,各位大臣又开始活动,佟国维为首的官员极力推荐了八阿哥,这个得到了康熙极大反弹。不久胤礽再次被立为太子,想到佟国维曾经举荐过八阿哥,心里就极大地不舒服,对佟国维进行了严厉的苛责。

佟国维也是很识相,此时他做了两件事情,一件事情是坚定地站在了康熙这边,帮助康熙着手清除八爷党;其次是将自己的隆科多推向了前台,自己做错了,就让自己的儿子再出来谋取大权,然后再寻找新的机会。

雍正之所以能平稳地上位,很大程度是在继位那会,自己身边有隆科多和年羹尧等人帮助,隆科多在康熙的最后宣召之前都没有表露要支持哪个皇子,在最后关键时刻,给了雍正一个绝佳的助攻。佟国维父子在最后关头能坚定地站在了康熙的立场上,这也是他作为权臣最后能安度晚年的原因。

索额图是最早被康熙信任,并重用的大臣。他的出现,并非偶然。索额图的父亲是大学士索尼,出身于由皇帝直接管辖上三旗中的正黄旗。康熙前期,能够走到中枢,并受到重用的,更多是满族八旗出身的大臣。

索尼行事稳重,曾立下大功。所以,在他去世后,家人仍然受到皇家厚待。他的长子、五子都被封为领侍卫内大臣,这是朝廷中的一品官职。且五子又娶了公主。

索额图作为索尼的第三子,拥有常人难以比拟的优势。康熙曾将他召入宫中,秘密筹划对付鳌拜的办法。这件事机密极高,且关系到康熙自己的皇位性命。如果不是完全信任的大臣,绝对不会托付这种重要的事情。鳌拜绊倒后,索额图一路扶摇直上,成为保和殿大学士。

康熙重病时,甚至把朝廷大事都交给索额图。由此可见一斑。在康熙一朝,许多内外军政大事,索额图都曾亲身参与。平定三藩之乱,征讨葛尔丹,与沙俄谈判,签订条约。

这些关系朝局走向的大事,背后都有索额图的谋划。但索额图晚年却因为卷入太子的事情中,最后难以善终,被囚禁宗人府中,活活饿死。康熙甚至把索额图一生的功绩一概抹去,贴上“罪人”的名号。

索额图的倒台,固然是因为他卷入太子之位,遭来康熙猜忌。更是因为纳兰明珠的背后陷害。纳兰明珠也是皇亲国戚出身。如果按辈分来说,纳兰明珠是康熙的堂姑父。他与索额图两人,一个被称为“明相”,一个被称为“索相”。在没有宰相的朝代里,得到这样的称呼,可见两人的权势。

纳兰明珠是从侍卫一职开始,被康熙逐渐提拔重用。从宫内的内务府总管,到参与朝政,任兵部尚书。康熙对这位堂姑父,也算是栽培有加。不过,他得到信任的时机比索额图更晚些。

在三藩之乱爆发时,对于是否撤藩,一直有很大争议。索额图就因为反对撤藩,而遭到康熙的斥责。纳兰明珠却在当时积极拥护康熙的做法。所以,在三藩之乱被平定后,纳兰明珠成为被皇帝信任的大臣。

他不仅被封为大学士,还加封太子太师。在活着的官员中,很少有人可以得到这一官职。但是,康熙的信任,却换来纳兰明珠的骄纵。他在朝廷打击异己,结党营私,贪污腐败。朝堂上许多官员都知道纳兰明珠的做法,可是大家都瞒着康熙一人。

当康熙得知这一消息后,心中自然十分震怒。纳兰明珠遭到很大打击。不过,对于纳兰明珠,康熙却没有像索额图那样。甚至在西征葛尔丹,依然把他留在身边。在纳兰明珠去世后,康熙还派皇子亲自去祭奠。

如果说索额图、纳兰明珠是靠着特殊身份受到皇帝重用,那于成龙所能依靠的,就只有自己。他出生山西,年轻时多次科举不中。直到顺治年间,才入国子监读书,后踏入仕途为官。跟当时许多贪官、庸官不同,于成龙为官清廉,且有又一番作为。百姓能够安居乐业。

这是很重要的一点。康熙时期,动乱依然频繁,一些地方仍十分荒凉,百姓贫苦不堪。于成龙这种地方官的出现,真的是造福一方。对于这样一个大臣,康熙没有理由不信任。于成龙最后也是在任职上离世,被追赠太子太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