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五征漠北最远到哪里 朱棣亲征蒙古历史讲解

目录导航:

  1. 朱棣五征漠北最远到哪里
  2. 朱棣为什么被称为封狼居胥
  3. 朱元璋朱棣对话
  4. 明成祖朱棣一生的足迹
朱棣五征漠北最远到哪里

朱棣最远曾经打到了今天的蒙、俄两国的边境地区,以及今天的蒙古乌兰巴托地区,还是非常的厉害的。而朱棣本人也解锁成就,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亲征漠北蒙古诸部的汉族皇帝,也是中国历史御驾亲征最远的皇帝。

朱棣为什么被称为封狼居胥

朱棣是明朝的第三位皇帝,统治期间,经济繁荣、吏治清明、武功昌盛,天下一统,造就了‘永乐盛世’。

朱棣是马上皇帝,皇位也是靠武力抢得,所以为人刚硬霸道,面对敌人,毫不手软。对南,他大军攻灭安南,设置承宣布政使司,以流官治理安南。对西,他设置哈密卫,羁縻新疆。对东北,他设置奴儿干都司,管辖广大的东北地区。

而对北,面对北元残余势力这个最大的敌人,朱棣五次亲征漠北,打的北元残余势力分崩离析,为明王朝北方构建了坚固的防御体系,维护了明王朝边境的安全。

永乐八年,也就是公元1410年,朱棣再次亲征,要对北元残余势力赶尽杀绝,北元残余势力被朱棣打的溃不成军,朱棣追亡逐北,率大军来到狼居山下,朱棣令人杀青牛白马祭封天地,封狼居胥。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这是宋朝诗人辛弃疾的诗句,从汉朝以来“封狼居胥”一直都是中国古代武将的最高追求,历史上仅有五人达成,其中包括朱棣。

明朝初年曾经多次北征蒙古,朱元璋及其儿子朱棣曾经五次出兵讨伐蒙古,朱棣有一次追击蒙古军队直抵狼居胥山。朱棣想起了封狼居胥的典故,他心生感慨,杀青牛白马祭告天地,然后勒石记功凯旋还朝。

明成祖朱棣(1360年5月2日-1424年8月12日)

大明帝国的第三位皇帝,1402年-1424年在位,年号永乐,故后人称其为永乐大帝。朱棣1402年在南京登基,改元永乐,1421年迁都北京,1424年8月12日去世,葬于长陵,庙号为成祖。 朱棣在位期间国力强盛,史称“永乐盛世”,他曾五次亲征蒙古,收复安南,并于东北设奴儿干都司,在西北置哈密卫,在西南置大古刺、底马撒、底兀刺等宣慰司。朱棣在五次亲征蒙古的战争中,追击蒙古败军至狼居胥山下,杀青牛白马祭告天地,然后勒石燕然凯旋还朝,因此,朱棣是历史上唯一一位“封狼居胥,勒石燕然”的帝王。

朱元璋朱棣对话

朱元璋对朱棣有很多对话,举一个朱元璋去世前的例子: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曾给朱棣一道敕谕:“朕诸子独汝才智,秦、晋已薨,系汝为长,攘外安内,非汝其谁?..尔其统率诸王,相机度势,防边乂民,以答天心,以副朕意。”

无疑,这时朱元璋已把朱棣看作维护朱家皇朝的一个支柱,对他寄予很大希望。

朱元璋:小子,你给我好好说说;朱棣:

一个阿鲁台让明成祖朱棣万里赴戎机,三次亲率大军北征,这也是他五次亲征蒙古的后三次,无奈最后两次均无功而返。和阿鲁台的第三次交手,成了这位征战一生的“马上”皇帝生命中最后一战,在“丧气”班师回朝的路上,65岁的朱棣病死在榆木川,真可谓奋战到死。

我也是被逼无奈

“死不瞑目”的朱棣忧心忡忡地跨过奈何桥,朱元璋早已在那头等着他。见到这个他心中最怕最敬最亲的人,朱棣“扑通”一声跪在朱元璋面前,低头说道:“父皇,儿臣跟您赎罪来了。”

朱元璋也不去扶他,冷冷地问:“说说,你弄的那一曲靖难之役是咋回事?”

朱棣也就这事最难跟朱元璋交代,他伏在地上战战兢兢地回复:“父皇,这事儿臣也是被逼无奈呀,侄儿允炆做得也太过分了!”

说到此处,一肚子的冤屈让朱棣似乎有了些底气,他抬头哭诉:“我们好歹都是父皇您的亲儿子,他的叔辈呀!我眼睁睁地看着周王、齐王、代王他们一个个被抓被贬为庶人,可怜的湘王被逼自焚,我们连个普通老百姓都不如呀!”

朱棣也不等朱元璋再问,接着说道:“父皇陛下,您再想想,这个时候如果我再不出手,所有的藩王都被干掉了,他允炆能稳得住大明江山吗?他能保证这大明江山还姓朱吗?”

我一直都让郑和漂洋过海地寻找

朱元璋当然对自己心爱的皇孙朱允炆了解得十分透彻,朱棣这么一说,如果藩王全部“丧失能力”了,文弱的皇孙还真的不一定能够掌得住,还真有可能外戚侵权。如此一想,他心中的怒气也稍稍少了些,但依然逼问:“那你可以清君侧,为什么非得要置允炆于死地呢?”

朱允炆至今下落不明,朱棣知道这事也不好交差,但他还是辩解道:“父皇,我没有要允炆命的意思,他毕竟是当时的皇上,更何况他还是您的爱孙,钦定的接班人呢?谁知道当时宫中突然起火,他也弄得下落不明。您看看,几十年里,我一直都让郑和漂洋过海地寻找,还彻查了全国僧侣名录,希望能够找到他,到这里好跟您交代。”

尽管朱棣一味在诡辩,可朱元璋依然不依不饶,厉声问道“允炆即便是死了,应该也轮不到你来当皇帝吧?”

这一问,朱棣竟然站起来和朱元璋对话了:“父皇,这事您不说倒也罢了,您心中应该明白允炆这个皇帝本来就应该是我的。您说说,如果皇兄朱标上位当了皇帝,允炆继位天经地义;既然皇兄在太子位上去世了,应该从我们嫡子中确定太子,我前面三位皇兄都没了,那本来就应该我接您的班呀!”

这事朱元璋心知肚明,其实当时他也是想弥补一下等了25年之久的太子朱标,再加上皇孙允炆也聪明伶俐,所以才有了这个决策。

没待朱元璋应声,朱棣继续说道:“父皇您在位,我不争,怎么安排我听命,均无二心;他允炆如果真心对我们,我也不争,齐心保我大明江山;是他做事太绝情,父皇,这事真的不能怪儿臣。”

看这永乐盛世,我对得起祖宗

“那你解释解释,你当了皇帝后为什么把炆儿连同他任上的作为都一笔抹掉了呢,仿佛他没有存在过一样?”朱元璋还没有饶过朱棣,继续发难。

“父皇,我觉得他任上把您老人家留下的祖训、规矩都忘了,而且实话实说,他也着实没有干什么正事。”朱棣有条有理地回应朱元璋的责问,“您反腐治贪的《大诰》他取消了,就连《大明律》里的很多法令他也取消了,更不用说您用来维护朱家皇权的藩王制度了,他在位4年都干了些啥?都是针对我们藩王的窝里斗,这写在历史上丢人啦,父皇。”

“父皇,您再看看我在位二十二年,那才是呕心沥血,死而后已呀”朱棣此时当然忘不了标榜自己,“大明江山是您老人家打下的,我得对得起您,对得起祖宗。南北平定,祖国统一;出海远洋,万国来朝;阅兵盛典,空前绝后;永乐大典,永载史册.......父皇,您看这永乐盛世,不为儿臣感到自豪吗?”

“二十多年,我没有睡一个安稳觉,就是死,我也是死在为大明为我们朱家的路上,儿臣觉得对得起您,对得起我大明王朝,对得起历史。”说到此处,朱棣竟潸然泪下。

父皇陪你一起去找

朱元璋感动至深,起身扶起朱棣,拍着他的肩膀说:“好孩子,如果我大明皇帝都像你这样,大明江山何止300年啦”。朱棣搀扶朱元璋向前走去,擦干眼泪说:“儿臣现在什么也不干,去找我的允炆侄儿。”

朱元璋点了点头说,“走吧,父皇陪你一起去找。”

明成祖朱棣一生的足迹

明成祖朱棣(1360年5月2日-1424年8月12日),汉族,是明朝第三位皇帝,1402年-1424年在位,在位22年,年号永乐,故后人称其为永乐帝、永乐大帝、永乐皇帝等。

朱棣在位期间改革机构,设置内阁制度,对外五次亲征蒙古,收复安南(交趾),在东北设立奴儿干都司、西北设立哈密卫,在西南贵州等地区建立行省行政区划,巩固了南北边防,维护了中国版图的统一与完整,多次派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中外友好往来。

同时还命人编修《永乐大典》,疏浚大运河,1421年迁都北京,对强化明朝统治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朱棣在位期间将由靖难之后的疮痍局面发展至经济繁荣、国力强盛的盛世朱棣简介,史称“永乐盛世”。

朱棣驾崩后谥号体天弘道高明广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庙号太宗,葬于明长陵,嘉靖十七年(1538年)九月,明世宗改谥为启天弘道高明肇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改上庙号为成祖。

明成祖朱棣(1360年5月2日—1424年8月12日),明朝第三位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建文四年(1402年)即位,在位二十二年(1402年—1424年),年号“永乐”。

洪武三年(1370年),朱棣被册封为燕王。洪武十三年(1380年)就藩北平,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率军招降北元乃儿不花,声望日隆。建文帝即位后,厉行削藩,朱棣以奉天靖难为名,发动靖难之役,起兵攻打建文帝。建文四年(1402年)攻破南京,即皇帝位。

政治上,继续实行削藩政策,加强中央集权;改革官制机构,设置内阁和东厂;为加强对北方的控制,迁都北京。

军事上,五次亲征蒙古,占领安南;积极经营边疆,东北设立奴儿干都司,西北设置哈密卫,西南设贵州承宣布政使司,对南海地区积极经营,对西藏实行政教合一的政策。

外交上,还委派郑和下西洋,加强中外友好往来。

文化上,修《永乐大典》。又疏浚大运河,营建北京紫禁城等。统治期间,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史称“永乐盛世”。但其五征蒙古、出兵安南、派郑和下西洋以及迁都北京等都耗费了很大国力,削藩政策的不彻底性也为其死后汉王叛乱埋下伏笔。

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在第五次征蒙古回师途中,病逝于榆木川,享年六十四岁。庙号太宗,谥号体天弘道高明广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葬于长陵。嘉靖时期改庙号成祖,改谥启天弘道高明肇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传位太子朱高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