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第一次下江南是什么时候 乾隆南巡是真的吗历史

目录导航:

  1. 乾隆第一次下江南是什么时候
  2. 1753年谁下江南
  3. 乾隆皇帝下了几次江南,都去了哪些地方
  4. 乾隆一共几次南巡
  5. 乾隆下江南遇王八讨官是真事吗
  6. 乾隆和黄杏儿结局
乾隆第一次下江南是什么时候

乾隆帝第一次下江南在乾隆十六年也就是公元1751年,实际上乾隆帝南巡提前一年就在准备。

南巡前还装模作样地告诫地方:“力屏浮华”、“时时思物力之维艰,事事惟奢靡之是戒。”

结果随从大臣、侍卫人员,达2000余人,前呼后拥,浩浩荡荡。沿途地方官吏深知乾隆讲究排场玩乐。

1753年谁下江南

乾隆。据说乾隆六次南巡过十几年后,曾经对军机章京吴熊光说道:“朕临御六十年,并无失德,惟六次南巡,劳民伤财,作无益,害有益,将来皇帝南巡,而汝不阻止,必无以对朕。

这说明乾隆后期已经知道了南巡是件劳民伤财的事情,表面上很风光,但南巡的背后,却是清政府的财政以及南方农民财产的巨大损失,也给嘉庆留了个烂摊子,不得不除掉和珅来增加国家收入。

不过这是后话了,我们就来看看乾隆六次南巡,到底花了多少钱吧。因为他的南巡跟政府赋税有着重要的关系,首先看看他为国家收入丢掉了多少钱。

乾隆南巡凡是所到州县,均下令只交本年应征地丁钱粮的十分之三,如果当地上年受灾则再减免十分之五,六次南巡,江南最为富庶,而乾隆走过了那么多地方,直接导致清政府在赋税上缩水了一半。

乾隆十六年第一次南巡江、皖、浙等地的时候,直接下令免去三省当年钱粮。还豁免从乾隆元年到十三年江苏和安徽欠下二百二十万两、三十万两的地丁赋税,又免去了浙江当年三十万两的地丁赋税。

第二次南巡的时候,江淮地区刚刚发生大水灾,乾隆又下令免除江、皖、浙三省二十一年以前积欠的所有地丁钱财,此外,直隶、山东也是南巡的必经之地,只要有旱涝灾害,就免除之前所欠的赋税。

第三次南巡的时候,当年江苏、安徽两省所有欠朝廷的公款,全部豁免,共免除白银两百多万两,以及粮食三十万石。当时乾隆的口谕:“俱著全行豁免用敷恺泽,副朕行庆施惠之意。”

第四次南巡的时候,刚刚启程乾隆就宣布,对直隶和山东两省的地丁钱粮豁免十分之三,两省的官员原先受过处分或降级的,全部撤销惩罚官复原级,没受过处分的,全都加一级,同时还各赏两万两白银建造行宫。

乾隆四十五年,免除两淮商人欠下的一百二十万两赋税,乾隆四十七年,免除淮南商人二百万两赋税,乾隆四十九年,免除两淮地区一百六十万两赋税。

乾隆南巡不断地免除江南以及直隶、山东的赋税,而这些地区又是清廷收入的主要来源地区,六次南巡豁免的这么多赋税,使清廷的收入大大的缩水,给清廷造成了极大的财政压力。

再说说乾隆南巡的铺张浪费,从第一次南巡到第六次南巡,巡游的规模和耗资越来越大,乾隆每到一处,地方供设都要耗资二三十万两,来铺设道路、修建码头、整修街道、搭建戏台等等。

乾隆时期的官戏还是昆曲,根据记载,当时乾隆在安徽、江苏段运河边上的城市,运河边上每隔一段距离两岸都会搭建昆曲戏台,来表演昆曲,那种戏台又称为香亭。

虽然乾隆免了巡游地区农民的很多税收,但大多数都是有利于商户的,而且当时乾隆南巡的出资人就是江南一带的盐商,盐商怎么会自己吃那亏呢?他们利用垄断商品哄抬物价,最后用的还是农民的钱!

而且各地官员也多以迎圣驾之名,向当地的农民、商人征加新的税收,可以说农民的税根本就没少交。而乾隆这六次南巡烧的钱,实际上也就是他的国库啊。

至于具体烧掉了多少钱?根据《武汉大学历史学集刊2》中列举的乾隆十八年(1753年,第一次南巡后)的总收入为5000万两白银,1300万石粮食。到嘉庆除掉和珅获得8亿两白银,说是能抵当时十五年财政收入,也差不多是每年五千多万两(这还是乾隆南巡结束十五年复苏的)。

清朝的经济一直是稳步上升的,乾隆从1753年到1799年这四十六年的时间里,财政收入竟然一直稳定在五千万两,足以见得这六次南巡对于清政府财政的破坏有多大了。

后来乾隆还在《南巡盛典》里诗云:“牙樯春日驻姑苏,为问民风岂自奶?艳歌新舞翻觉闹,老扶幼架喜相趋。周踏岁计云秋有,旋察官方通弊无。人耳信疑还各半,可诚万众庆恬愉。”

公元1753年,乾隆十八年,因江南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重要性,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屡次到江南游历,民不聊生,劳民伤财。

乾隆下江南。民间野史都传言乾隆六次下江南有四次都住在了海宁陈家,就是因为乾隆系陈家子孙,当初乾隆的老爹清世宗雍正皇帝用一个女婴调换了大学士陈元龙的儿子,而陈元龙的儿子就是后来的乾隆,所以乾隆南巡是为了探查自己的身世,而他屡次住在陈家就是后来认祖归宗了。

乾隆。乾隆,是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的年号。前后共六十年,起止时间为1736年2月12日至1796年2月8日。

清高宗弘历,清朝第六位皇帝,清军入关之后的第四位皇帝,生于1711年9月24日,卒于1799年2月7日。年号“乾隆”,寓意“天道昌隆”。

乾隆皇帝下了几次江南,都去了哪些地方

乾隆皇帝六下江南游逸挥霍,耗尽国力民财。

乾隆十六年(1751)正月,乾隆以督察河务海防、考察官方戎政、了解民间疾苦以及奉母游览为由,第一次南巡江浙。

同年正月十三日,乾隆奉皇太后离京,经过直隶、山东到达江苏清口。同年二月八日,渡黄河阅天妃闸、高家堰,下诏准许兴修高家堰的里坝等处,经过淮安,命令将城北一带土堤改为石工;然后由运河乘船南下,经扬州、镇江、丹阳、常州至苏州。

同年三月,到达杭州,参观敷文书院;然后登观潮楼阅兵,遍游西湖名胜。回京时,从南京绕道祭明太祖陵,并且阅兵;陪着皇太后亲自到织造机房观织。随即沿运河北上,从陆路到泰安,到泰山岳庙烧香。同年五月四日,抵达圆明园。第一次南巡,往返行程水路共计5800里,历时五个多月。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正月,乾隆帝奉皇太后起銮出京,开始第二次南巡。同年二月五日到达天妃闸,阅龙木;二月十三日,到达范仲淹高义园;二月二十日,到达苏州,又奉皇太后临视织造机房,在嘉兴和石门镇阅兵;二月二十七日,奉皇太后到达杭州;三月十八日,到江宁府,祭明太祖陵;四月四日,到徐州阅视河工,降旨截流漕粮,又将积欠的种子、口粮全部免去;四月五日,到孙家集阅视堤工,命令将河堤改用砖砌;四月六日。到荆山桥、韩庄闸巡视;四月十日,到达曲阜,拜谒孔林;四月二十六日,回到北京圆明园。

乾隆二十七年(1762)正月初二,乾隆第三次南巡。这一次南巡,正值直隶、山东、安徽等地受灾,乾隆经过时,免去了这些地方的额赋,又拨了一些物资款项赈灾。

然后去审查了前两次命令修的工程的进度,并且对两淮的盐商赏赐有加。经过杭州后,到海宁阅海塘、登观潮楼、阅福建水师;和前两次一样巡视织造机房和祭拜明太祖。回京的时候检阅了徐州的河工;到邹县祭孟子庙;再次去孔庙拜谒,登泰山的玉皇顶烧香。同年五月,到达涿州,赈灾免赋,然后回到圆明园。

乾隆三十年(1765)正月,乾隆开始第四次南巡。此次南巡在时间、路线和主要行程安排与第三次大体相同。乾隆四十五年(1780)正月十二日,乾隆从京师出发,开始第五次南巡。乾隆说这次南巡的目的是“省方观民,勤求治理”。

南巡途中,他多次颁发谕旨,免去直隶、山东等地应征地丁钱粮的十分之三;凡是老民老妇,均加恩赏赐;到达山东后,他派遣官员祭祀了孔子;沿途他还派官员祭祀那些已故的兴修河道的官吏;此外,还在杭州、江宁等地阅兵,再一次拜谒朱元璋孝陵。五月九日,班师回京。

乾隆四十九年(1784)正月二十一日,乾隆开始了最后一次造访江南。减免所经之地的地丁钱粮;准许各地曾经犯过案文武各官的案子重新审核,没有案子的,可以加一个等级;经过德州时,在晏子祠行宫写成了《济文考》一文;拜谒孔子庙;视察江浙境内沿海工程;接见越南使臣;派官员祭明太祖陵。四月二十三日,返回京师。

乾隆的南巡集团声势浩大,每次都在万人以上,所到之处极尽奢侈糜费,地方供给极尽华丽壮观,百姓的财富经历巨大的浩劫。乾隆除了下江南游荡猎奇外,还花费巨资在北京西郊营造繁华盖世的皇家园林圆明园。

东造琳宫,西增复殿,南筑崇台,北构杰阁,说不尽的巍峨华丽。又经文人学士,良工巧匠,费了无数心血这里凿池,那里叠石,此处栽林,彼处莳花,繁丽之中,点缀景致,不论春秋冬夏,都觉相宜。又责成各省地方官,搜罗珍禽异卉,古鼎文彝,把中外九万里的奇珍,上下五千年的宝物,一齐陈列园中,作为皇帝家常的供玩。

从前秦二世胡亥筑阿房宫,陈后主起临春、结绮、望仙三阁,隋炀帝营显仁宫芳华苑,华丽也不过如此,所不同的是前两位是著名的亡国君王。 乾隆的挥金如土,使康熙、雍正辛苦搜刮的的家当很快被消耗殆尽。

乾隆一共几次南巡

乾隆一共六次南巡。

乾隆帝曾于1751年(乾隆十六年)、1757年(乾隆二十二年)、1762年(乾隆二十七年)、1765年(乾隆三十年)、1780年(乾隆四十五年)、1784年(乾隆四十九年)六次巡幸江南,每次一般都要到江宁府(今南京市)、苏州府、杭州府、扬州府,后四次还巡幸了浙江的海宁。

早在清军入关时,曾对顽强抵抗的江南人民进行过大规模的屠杀,因此江南地区的反清情绪异常高涨。从康熙皇帝开始,清朝的统治者就采取了各种方法,如设立博学鸿词科,征调明朝遗民编修明史等,极力笼络前朝尤其是江南地区的文人士大夫。

康熙皇帝曾六次南巡。一心想要效仿祖父的乾隆也有过六次南巡,并且前两次和他的祖父康熙一样,以浙江杭州为终点,还登上绍兴会稽山祭禹陵而还,意在炫耀国力、安抚江南民心、视察耗费巨大的钱塘江海塘工程。

乾隆十四年(1749年)十月初五日、十七日,乾隆帝弘历相继下了两道上谕,讲述欲于十六年巡幸江南的原因,大致有四点:一是江浙官员代表军民绅衿恭请皇上临幸;二是大学士、九卿援据经史及圣祖南巡之例,建议允其所请;三是江浙地广人稠,应该前去,考察民情戎政,问民疾苦;四是恭奉母后,游览名胜,以尽孝心。

乾隆下江南遇王八讨官是真事吗

正史没有记载,这么离奇的事肯定是假的!

清乾隆十六年某天,乾隆皇帝又到江南巡视,乾隆南巡中途要坐船沿着运河南下,还带了皇太后一同前往。皇太后年高六旬,但由于是第一次去江南,这一路南下风光甚是无限好,皇太后大开了眼界。

一天,乾隆南巡所乘的大龙船,驰到这长江中心,不想龙船慢慢地就停在了长江的中心不动了!乾隆皇帝就问身边的太监:“船为何不走了”,只见河面浊浪滔天,妖气阵阵,前去看路的太监都被邪恶的水怪拖到河里淹死了。

前锋官一看不好,只好秉告皇上,前面有邪鬼,镇不住,一群臭鱼烂虾嚷着见皇上,怎么办?领头的只好回来向乾隆皇帝报:“龙船被驼住了”,乾隆皇帝又问:“怎么会被驼住”,太监又回答说:“长江里的乌龟王八带头,鱼鳖虾蟹助威,听说真龙天子同皇太后路过此处,向皇帝讨封来了”。

乾隆皇帝不明白为什么讨封,怎么个讨法就又问太监。太监就又回答说:“乌龟王八说它们祖祖辈辈,几万年在长江里为乌龟、王八、鱼、鳖、虾、蟹,认人们捕捞、宰杀、吃喝、什么时候也让它们有个出头之日。光宗耀祖!今天若是不答应就不放龙船过去”。

乾隆皇帝这下可犯难了,自从盘古开天地,这几千年来也没有这事呀!这将如何是好,左也难右也难。向身边大臣问计,这时皇太后听说了此事,感觉很新鲜,各种围观之下,皇太后就对乾隆说:“你就封它们二百年以后,咱们过江再说”。

乾隆爷看了他们心形堕落丑恶,打心眼里就看不上,但是不答应船又走不了,乾隆爷嘲笑到!你们等着吧,等灯火朝下,铁鸟上天,你们就能当官了吧。

众妖精听后信以为真,要求写个凭证,无奈乾隆皇帝让太监写了一道圣旨:“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今有长江之中,乌龟王八,鱼鳖虾蟹,千百年以来居住江中,任人们捕捞、宰杀、吃喝!心中实觉委屈。特封二百年后,让长江之中的乌龟王八,鱼鳖虾蟹,大大小小都有官做。钦此!

乾隆下江南与王八,讨官是假的,这是小说家,为了美化乾隆下江南的真实目的,而虚构的故事情节之一。其实乾隆皇帝下江南的主要原因就是游玩。

乾隆和黄杏儿结局

黄杏儿离开了乾隆,回到家乡。

在电视剧《乾隆王朝》里,有一个叫“黄杏儿”的江南女子,他是乾隆南巡期间在杭州巧遇的美女,后来被乾隆带回宫中。正史上对于这位江南美女没有任何记载,不过在野史中却多次提及这位女子,而且还有一段颇为传奇的故事。

乾隆和黄杏儿没有儿女。

历史上并没有黄杏儿这个人,是影视剧杜撰出来的,黄杏儿是电视剧《乾隆王朝》中的人物。黄杏儿,江南士人领袖黄琨的女儿,乾隆南巡时在西子湖畔听到黄杏儿唱歌,非常倾心,最终把她带到京城,安排在别院居住,在乾隆禅位前,黄杏儿离开了他,回到家乡。

在电视剧《乾隆王朝》第12集中乾隆黄杏儿初次相见剧情:

乾隆与和珅在西子湖畔远远听到有人弹唱,唱词竟与乾隆的感慨不谋而和,二人顺着歌声找去,却已不见芳踪。乾隆频频到西湖边,想再听到那清丽的歌声,引起了皇后那拉氏的不满。和珅终于打听到,唱曲的正是江南士人领袖黄琨的女儿黄杏儿。

乾隆却说“目见不如耳闻,笔到不如意到”,远远听听就够了。梗直的黄琨因不屑与地方官为伍,得罪了心胸陕隘的知府林可若。林借口黄琨献的书中有大逆不道之词,将黄琨打入大牢。黄琨之女黄杏儿为了找机会告御状,混入准备给太后唱戏的戏班,在戏台上大声呼冤,状纸被和珅拿到。

乾隆与和珅听声音认出黄杏儿正是在西湖边谈唱之人,又喜又惊。在和珅的安排下,乾隆以“一个大官”的身份亲审黄杏儿,黄杏儿对这个身份不明的人颇有好感。乾隆决定替黄琨洗清冤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