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有哪些成就 康熙帝的贡献初一历史题

目录导航:

  1. 康熙有哪些成就
  2. 康熙经济上的功绩
  3. 康熙对清朝发展的影响
  4. 康熙一生功绩顺口溜
  5. 康熙一生有哪些重要功绩
康熙有哪些成就

治理国家

康熙是一个有远见卓识的皇帝,他在位期间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治理国家。他实行了“三藩之乱”后的“靖难之役”,加强了中央集权;他推行科举制度,选拔人才,加强了社会稳定;他还大力发展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促进了经济繁荣。

加强文化教育

康熙非常重视文化教育,他大力支持学校建设,推广儒家思想,培养了一批批优秀的人才。他还亲自撰写了《康熙字典》,对中国文字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历史上,康熙、汉武帝、唐太中、秦始皇都是有很大作为的封建王朝的皇帝,在他们统治国家的时候,国力强大,为外人做敬仰

康熙的主要功绩是:铲除鳌拜、收复台湾、平藩王、与俄罗斯划定编辑扩大了领土、平戈尔单等等

康熙经济上的功绩

康熙认为“家给人足,而后世济”,在继续采取轻徭薄赋,与民生息的政策的同时,又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体现了他仁爱的一面。

其一,是废止“圈田令”,即废止贵族圈近京州县田地的特权,将土地让与百姓耕种。

其二,延长垦荒的免税时间。

其三,实行更名地政策。对于农民耕种的原先属于明朝宗室的土地,康熙下诏农民可以不必支付田价,照常耕种。

其四,蠲免钱粮。

其五,地丁合一。

其六,修治黄河,淮河和永定河。清朝初年,黄河多次泛滥成灾,在河南、安徽一带经常决口,后来竟改道与淮河合流,从今天的苏北地区入海,既影响了漕运,又使许多良田成了沙洲,严重的威胁着国库的收入和人民的生活。对此,康熙帝表示十分关切。

其七,废除匠籍制度。清朝初年,凡手工业工匠,均另有匠籍,要按政府规定服劳役,或者交纳班匠银代役。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康熙下令将班匠银并入田赋中征收,从而使工匠们摆脱了人身的控制,有利于促进手工业发展。

康熙初政时,三藩乱起,各处用兵而导致国库空虚。在经济政策上,他推行鼓励垦荒,发展生产,钱粮宽免。

在1690-1697年,三次亲临漠北,歼灭葛尔丹,加强了青藏的统一。治理黄河当时黄河在淮阴,清河与运河交汇一带经常泛滥,为首都运粮的漕运时常受影响。康熙费时几十年时间,南巡视水六次,清淤造堤,使泛滥的黄河回归故道。结语从小时候的布库计擒鳌拜,到呕心沥血阻止国家分裂,到体恤民情大力发展生产力,康熙的成就离不开他个人的雄才大略,好学不倦和宽仁和平。

康熙对清朝发展的影响

康熙皇帝是清朝定都北京后的第二位皇帝,由于顺治皇帝的早逝,导致康熙皇帝八岁就登基了;康熙皇帝一共在位六十一年,虽然后世很多人对康熙皇帝的一生多有诋毁,但就事实而言,康熙皇帝在历史上的诸多皇帝中,做得已经算是很不错了,而且就论他的功绩而言,称为“千古一帝”也是毫不为过。

康熙皇帝登基后三大功绩,第一件平三藩之乱,第二件挫败外敌,第三件开疆拓土;如果按后世对君王的评判标准,得任何一件大功,就已经算是明君;而且康熙皇帝在位期间,大力发展内政,使得国泰民安,奠定了之后百年“康乾盛世”的基础。当然,在康熙皇帝执政后期,由于倦政,导致吏治开始腐败,幸得雍正皇帝勤勉执政,以铁血手段挽回局势。

康熙对清朝发展影响巨大:其一是灭了权臣鳌拜,巩固了皇权;

其二撤藩灭了吴三桂等异姓王,收回兵权、财权及藩属地方官吏任免权,实现中央集权;

其三收复台湾,确保江南鱼米之乡稳定健康发展提供了保障,江南经济成大清国之经济支柱;

其四平定西北,完成了国家统一。康熙大帝功不可没!

康熙一生功绩顺口溜

1.剪除鳌拜、遏必隆等权臣,稳定朝纲;

康熙皇帝6岁(虚岁八岁)登基,四辅臣联合辅政的状态并未持续多久就矛盾加剧,鳌拜居功自傲,开始独断专行,康熙常召集一些少年侍卫在宫中游戏,康熙八年,康熙趁鳌拜进见是下令侍卫拿下鳌拜,诛杀其党羽,软禁鳌拜,削去遏必隆爵位,夺回实权。

2.平定三藩,稳定局势;

康熙二十一年,清军攻破昆明,吴世璠自杀,平定三藩。

3.平定台湾,维护国家统一;

康熙二十年,郑成功之子郑经逝世,其子郑克爽上台,台湾局势不稳。康熙二十二年,任命施琅为福建水师提督,出兵收复台湾,加强中央对台湾的管辖。

4.驱逐沙俄,捍卫领土完整;

清军入关后,沙俄多次骚扰东北边境,并强占雅克萨城,康熙二十四年,出兵收复雅克萨,班师回朝,沙俄卷土重来,次年,清军围困雅克萨,沙俄政府遣使议和,沙俄撤兵尼布楚,康熙二十八年,双方签订《尼布楚条约》,解决边境问题。

5.平定葛尔丹,收复蒙古;

康熙二十七年,准格尔汗国首领葛尔丹进攻喀尔喀蒙古,喀尔喀蒙古向清廷求援,清廷责令葛尔丹撤兵,葛尔丹不理,反而趁势南下,清廷调兵北上,于乌兰布通大破葛尔丹,康熙三十六年,康熙下诏亲征葛尔丹,葛尔丹众叛亲离,战死,喀尔喀地区纳入清朝版图。后来准格尔入侵西藏,康熙帝遣军入藏支援,大败准格尔。

康熙皇帝在位期间,清朝根基不稳,处处暗流涌动,康熙帝励精图治,稳定局势,维护了国家统一。

主要功绩顺序:削三藩,收台湾;逐沙俄,签合约;征朔漠,治蒙古;重农桑,兴水利;重教育,编词典。

康熙帝8岁登基,14岁亲政,在位61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执政初期,国内国际形势非常严峻。面对严峻局势,他坚持大规模用兵,以实现国土完整和统一。康熙帝少年时就挫败了权臣鳌拜,完全夺回朝廷大权,开始真正亲政的阶段。

成年后康熙帝坐镇北京取得了对三藩、沙俄的战争胜利;消灭在台湾的明郑政权;三征噶尔丹,并取得胜利;创立“多伦会盟”取代战争,联络蒙古各部;意图以条约确保清朝政府在黑龙江的领土控制。

在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注意休养生息,发展经济,笼络汉族士人。但是康熙帝标榜仁政,到了晚年倦勤,出现吏治败坏的现象。另外,众位皇子因为废太子事件而争夺皇位,对康熙帝晚年政治产生了不良影响。

清康熙皇帝爱新觉罗·玄烨,以他聪慧的才智和政治品格,为国家民族创建了从衰败到鼎盛的伟业,是中国历代帝王中文韬武略最突出的一位君王。

康熙大帝的丰功伟绩。他一生除鳌拜、平三蕃、视察黄河、疏通漕运、任用良将、东收台湾、北定疆界、与蒙古诸王结盟、西征葛尔丹、汲取汉文化,发展民族经济,推行富国强民的政策措施,完成统一中华、振兴中华的大业。康熙的一生是传奇的一生、辉煌的一生。

康熙一生有哪些重要功绩

康熙一生对中国历史和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概括说来,共有八点:

第一,削平三藩,巩固统一。三藩是指三个降清的明将:平西王吴三桂,镇云南;平南王尚可喜(子之信),镇广东;靖南王耿继茂(父仲明、子精忠),镇福建。

第二,统一台湾,开府设县。从而加强了中央对台湾的管辖,促进了台湾经济文化的发展。

第三,抵御外侵,缔结和约。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同俄国在尼布楚签订《中俄尼布楚条约》,表明康熙帝独立自主外交的胜利。

第四,亲征朔漠,善治蒙古。蒙古成为清朝北部坚固的长城。

第五,重农治河,兴修水利。停止圈地,招徕垦荒,恢复生产。

第六,移天缩地,兴建园林。康熙先后兴建畅春园、避暑山庄、木兰围场等,乾隆又大兴“三山五园”——香山静宜园、玉泉山静明圆、万寿山清漪园(后改名颐和园)和圆明园等,将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推向高峰。

第七,兴文重教,编纂典籍。他重视文化教育,主持纂修了《康熙字典》、《古今图书集成》、《律历渊源》、《全唐诗》、《清文鉴》、《皇舆全览图》等,总计60余种,2万余卷。

第八,吸纳西学,学习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