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里的“秦可卿”是怎么死的 曹雪芹删除秦可卿

目录导航:

  1. 红楼梦里的“秦可卿”是怎么死的
  2. 秦可卿是被谁害死的
  3. 红楼梦秦可卿,贾瑞,什么关系
  4. 秦可卿原型结局
  5. 12判词结局
  6. 秦可卿是如何死的
  7. 秦可卿最后的结局怎样
  8. 为什么说秦可卿淫丧天香楼,淫如何理解
红楼梦里的“秦可卿”是怎么死的

有可能是被贾珍给害死的,分析理由如下:

秦可卿年轻美貌,是贾蓉的妻子,小说里围绕她的故事线不明显,矛盾冲突很容易让人忽略。作者对她的模糊处理,据说是为了遮掩一件丑闻。这个丑闻就是她和公公贾珍的扒灰。秦可卿之前虽然得了怪病,但死的也算是突然,完全可以称得上是非正常死亡。

到底秦可卿是怎么死的呢?会不会是死于谋杀?如果死于谋杀会不会是贾珍害死的?重读第十回,我觉得完全有可能。

首先,贾珍有动机,贾珍和秦可卿有奸情,不伦关系本来就是家丑,秦可卿又貌似怀孕,所以贾珍一不做二不休,直接把秦可卿做掉。

我们看一看秦可卿的症状:秦可卿的婆婆说,病来的很奇怪,开始无精打采,食欲不振,经期有有两个多月没有来。叫大夫瞧了,又说并不是喜。这里已经漏出异样了。

堂堂贾府,聚集了名医太医,反复把脉,讨论会诊,竟然没有判断出到底是怀孕还是生病。是真的看不出吗,还是不敢说?电视剧《大宅门》里有一个桥段就借鉴了《红楼梦》里的这一段,说白景琦的父亲去王爷府里给王爷的女儿看病,诊断出王爷女儿怀孕,马上被轰出王府,车马都被砸了。如果有医生准确诊断出秦可卿怀孕,那医生弄不好会被贾珍弄死。

其次,根据《红楼梦》第十回,贾珍有作案的机会。一日,贾珍请来了名医张友士。张医生看了一通脉象理论,诊断结论是忧虑到伤肝上火,所以导致大姨妈也推迟了。总的来说,是心病。

忧伤的心病导致大姨妈不正常,按理说调理调理静养一些就好了,为什么就病死了呢?看一看张医生开的药,名字叫益气养容补脾和肝汤,十六味中药熬制而成。秦可卿本来就是心病,还要吃十几种药,有可能是张友士开的药有问题。曹雪芹貌似对张姓人氏有仇怨,前有张友士药死秦可卿,后有张华与尤二姐之死,就作者安排这位医生姓张而言,这个张医生肯定有问题。再说,张友士,本来就是上京城为儿子捐官,有求于贾珍,帮贾珍做掉秦可卿完全说得过去。

最后,我们看一看秦可卿死后贾珍的态度:买上好的棺材厚葬,是不是贾珍做贼心虚,图个心安呢?(算了不写了,大晚上写秦可卿葬礼挺瘆人的)

秦可卿到底是不是被贾珍谋杀的呢?我只能说,有可能。

关于秦可卿自尽于天香楼的说法,并不是空穴来风。也许曹雪芹觉得写秦可卿淫丧天香楼太不厚道,把家丑都扬之于外了,所以关于秦可卿这一段,写的比较隐晦,引后人无限遐想。


秦可卿是被谁害死的

秦可卿生得“形容袅娜,性格风流”,曹雪芹原书有“秦可卿淫丧天香楼”一段几页文字,后来应畸笏叟的要求删去!但是保留了几段没头没尾的文字(其实就是线索,根据这些线索读者自己钩沉出个大概应该不难,不写之写),如:焦大醉骂,尤氏卧病不理事,贾珍撵贾蔷(见顽童闹学堂一节贾蔷出场描述),美人高楼上吊图,判词,曲子,瑞珠碰死,宝珠情愿为秦可卿摔丧事后坚持留在铁槛寺不愿回家!根据这些线索可以推断出事情大概是这样:贾珍胁迫秦可卿成奸(爬灰),秦可卿于是破罐子破摔和贾蔷也勾搭上了(养小叔子),这些事被人传扬出去,传来传去,就传到了贾珍耳朵里,迫于舆论压力,贾珍只好将贾蔷赶出宁国府另其自己过活!最后贾珍和秦可卿的奸情被丫鬟瑞珠不小心撞破,秦可卿见事情败露,天香楼上上吊死了,丫鬟瑞珠自知难逃贾珍魔掌,先把秘密告诉了宝珠,自己选择了触墙自杀,尤氏看出端倪,于是称病不出,宝珠于是先为秦可卿出殡摔丧后执意留在铁槛寺不回家以求自保!

红楼梦秦可卿,贾瑞,什么关系

秦可卿的丈夫叫做贾蓉,是贾珍的儿子。贾瑞是贾府的宗族旁支,按照辈分应该是贾珍的族弟,贾蓉的叔叔,秦可卿也该管他叫叔叔。

红楼第十二回,写王熙凤毒设相思局,导致年轻识浅的男贾瑞中了相思毒,引发了多种病症,卧病在床等死。忽然去了一个跛足道士,给了他“风月宝鉴”,嘱咐他只可照背面,千万不能照正面。但贾瑞不是个乖孩子,他没有听话,偷偷的照了正面。

结果经历了几次飘飘欲仙的梦幻云雨之后,他的生命走到了尽头。紧接着第十三回,就写秦可卿死了。

扩展资料

“风月宝鉴”有两面,背面照真,正面照假。贾瑞照背面时,看到的是一个骷髅;照正面时,看到的是凤姐。这里的凤姐不是单单是指凤姐,她代表着所有风华正茂的女性。所谓“红粉骷髅”,这就是“风月宝鉴”所照出来的实质。

更深一层来说,作者是想告诉读者,红楼梦这本书也有正反两面。这不确切,确切点来说,是表里关系。有人只能看到的是表面的繁华,有人则能看到隐藏在表面繁华背后的凄风冷雨。深浅不一,各有所得。

但除开这两层意义之外,我觉得这两面之说还有一种解释。那就是正面是写贾瑞之死,反面则是写秦可卿之死。秦可卿究竟怎么死的?在曹雪芹最初的稿本里,有一半回叫做“秦可卿淫丧天香楼”,但是后来因为某些原因,被迫删掉了。

但曹雪芹不愿让秦可卿死得不明不白,所以在写秦可卿死之前,增加了贾瑞之死,用来映射秦可卿的死亡。

秦可卿原型结局

秦可卿的话题说过很多,似乎也没什么可再说的。不过突然想到了这个题目,就觉得再说一次也可以。“秦可卿淫丧天香楼”虽说是被曹雪芹砍掉删除的内容。但从判词图画看,“淫丧天香楼”是真实存在的,秦可卿也确实是在天香楼上吊自尽而死。

12判词结局

在红楼梦中,十二钗都有自己的判词。

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

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

这一首判词说的是贾惜春。判词前面画的是“一所古庙,里面有一美人在内看经独坐”,喻惜春最后出家当了尼姑。

“勘破三春景不长”,这一句语带双关,字面上说看到春光短促,实际是说惜春的三个姐姐(元春、迎春、探春)都好景不长,使惜春感到人生幻灭。“缁衣顿改昔年妆”,据脂砚斋评语,惜春后来“缁衣乞食”,境况悲惨,“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并非如续书所写取妙玉的地位而代之,进了花木繁茂的大观园栊翠庵过闲逸生活,还有一个丫头紫鹃“自愿”跟着去服侍她。

惜春是宁国府贾敬的女儿,贾珍的胞妹。她是贾家四位千金中最小的一个,从小就厌恶世俗,向往当尼姑,小时爱和馒头庵的小尼姑智能儿玩,后来又和妙玉成了朋友。惜春眼看着当了娘娘的大姐元春短命夭亡,二姐迎春出嫁不久被折磨死,三姐探春远嫁异国他乡音信渺茫,都没有好的际遇,所以才“看破红尘”毅然出家的。据脂砚斋的批语说,她将来还要有“缁衣乞食”的经历,也就是要沿门托钵乞讨,下场也是够可怜的。

秦可卿是如何死的

秦可卿原本是上吊自杀,原因是跟贾珍有私情,被发现。

按道理应该是被尤氏发现,也就是她的婆婆大人发现,所以自尽。电视剧也是按照这个推理对原作做了改编。根据脂批记载,因为秦可卿死后托梦给王熙凤,指点了家运长久的方法,算是有功,因此脂批作者才命曹雪芹改掉了秦可卿死亡那一回的题目,并隐去了她得病致死的原因。

秦可卿最后的结局怎样

秦可卿是《红楼梦》中的一个角色,她的结局是死亡。

关于她的死法存在争议,有一种说法是病死,另一种则是上吊自缢。虽然“秦可卿淫丧天香楼”这个情节被曹雪芹删除了,但从判词图画看,“淫丧天香楼”是真实存在的,秦可卿也确实是在天香楼上吊自尽而死。

在小说中,秦可卿的簪子落在婆婆尤氏手里,证实了她与贾珍的不正之恋,最终导致她的悲惨结局

为什么说秦可卿淫丧天香楼,淫如何理解

根据脂砚斋的评语

其事虽未行,其言其意,令人悲切感服,姑赦之,因命芹溪删去“

遗簪

”、“

更衣

”诸文,是以此回只十页,删去天香楼一节,少去四五页也。

因为秦可卿这个现实中的模型很可怜,参与创作的脂砚斋叫曹雪芹删去了。本来的回目就是叫“秦可卿淫丧天香楼”,而如今流传于世的版本全部都是“死封龙禁卫”,这个回目看来是曹雪芹自己主动改正的(不是别人执笔或后来人改正)。老版的电视剧《红楼梦》恰恰是根据脂砚斋的评语加入了这段被删除文字的情节,真是值得赞叹!根据刘心武老师的分析,他认为这一段淫丧天香楼有大量的文字被删除了,加入了交代秦可卿出身来历的部分。然后借此,推导出秦可卿的身份大不寻常。至于刘老师这一个体系,我并无足够的证据反对,且他的相当推理并不是空穴来风,他不只是研究秦可卿,很多方面都有涉及,我认为他的研究很有意义。但是在这里,刘老师提出的秦可卿是因为政治事件导致的死亡至今没能说服我。我认为秦可卿和公公贾珍在天香楼上啪啪啪这个事情是曹雪芹的本意,相当批量的红学家也没有怀疑,因为焦大醉骂那一次“爬灰的爬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说的就是这俩人。爬灰就是指公公和儿媳妇好。秦可卿的淫是和贾珍有关的,搞不正当关系的是他们俩,从贾珍死后对秦可卿的隆重丧事重视程度上也可以看出端倪。这个屎盆子不能往贾宝玉头上扣,虽然宝玉睡在了可卿的闺房且意淫可卿并且还遗了精,但现实中他们俩神马都木有。曹雪芹的红楼梦不是淫秽小说,他绝不可能去从伦理上来败坏宝玉。宝玉和袭人,甚至其她丫鬟,是提前有了性行为,但从伦理上讲是没有问题的。秦可卿的病用今天的医学眼光来看,是属于妇科病,下体大出血,月经不调等等。而根据宝珠和瑞珠在秦可卿死活的反应可以看出,一个撞柱子而死,一个认了亲娘,一辈子守灵死也不回来,说明天香楼上偷情的时候,这俩人撞见了。综合脂砚斋评语、红学家解读以及个人理解,给大家做一下系统梳理:贾珍非常喜欢秦可卿,于是他们俩搞到了一起。有一天他们在天香楼上啪啪啪,不巧被两个丫鬟看到了,秦可卿由于赧颜、羞愤加上身体也不好就上吊死去了。(金陵十二钗正册最后一页上,画着高楼大厦,那应该画的是天香楼,画上有一美人在高楼里悬梁自尽——画梁春尽落香尘)本来曹雪芹想这样写,但脂砚斋看完初稿不想影响到秦可卿真实参考模型,认为还是删掉为好,于是就删除了四五页原来的文字。由此导致了文字情节不够连贯,是由于雪芹全书初成,未来得及系统梳理。PS:如果你稍微读一下脂砚斋、畸笏叟或者其他批书人的批注就会发现,书商是绝不可能杜撰这样的评语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