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的故事:揭周公是如何贬底别人抬高自己的?

    周公,是西周初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教育家,被尊为“元圣”和儒学先驱、奠基人。同时,周公还是周文王第四子,周武王姬发的弟弟,曾两次辅佐周武王东伐纣王,并制作礼乐。其死后的谥号为‘文’,历史上也有称他为周文公的。关于周公的传言故事有很多,曹操就曾作诗就说:“周公吐脯,天下归心!”正是拿周公自比。

周公的故事:揭周公是如何贬底别人抬高自己的?

    关于周公的故事是怎样的呢?

    周公,是位名副其实的大政治家,而且通晓军事,又多才多艺。他的一生经历了商末周初这样一个王朝更替的重大历史时期,并且对西周王朝的建立做出了卓越贡献。
    周公先是协助周武王在孟津召开诸侯大会,举行大规模的军事演习,制造声势,向商王朝示威。同时还不断地派间谍入商刺探情报,并开展强有力的政治攻势,赢得了大批的商王朝的贵族、大臣叛商奔周。到了周武王九年,时机成熟了,周公便辅佐武王决定在牧野与商朝决战,并撰写了讨伐檄文《牧誓》,声讨了纣王的暴虐无道,鼓励将士用命,奋勇杀敌。大战中,周公手持大斧,他的弟弟召公手持小斧,保护着武王,率军冲杀。
    商王朝灭亡了,周军开进殷都。为安抚民心,周公便辅佐周武王采取一系列政策。那个时侯,朝野上下对祭祀是特别重视的,等同于现在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宗教信仰,所以,周公便带人宰杀牲口,举行隆重的祭祀大典,向天帝及殷民宣告纣的罪状,得到了殷民的认可。
    周成王时,周朝先后分封的诸侯已达七十余个。周公明白,要想治理好这个国家,必须控制好各路诸侯,他便着手制定‘礼乐’。也就是史书上说的‘周公制礼作乐’。先说‘制礼’,周公首先把周王确立为‘天子’,是天下的共主,是‘大宗’,各路诸侯均为‘小宗’,这也就是我国法制史上讲的最早的‘宗法制’。这样,整个国家,由宗法制和等级制结合起来,就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严格的君臣、上下、父子、兄弟、亲疏、尊卑、贵贱等礼仪制度。这套礼仪制度,后来得到了孔老夫子的继承和发展,成了孔子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致孔子周游列国,颠沛流离时还念念不忘‘克己复礼’,可见影响之深啊。

    那么,周公是如何贬底别人抬高自己的?

    周公的治国才能不光是体现在制定规章典籍上,他还有一大风范,那就是招贤纳士。周公求贤若渴到什么程度呢?有一次,周公听说有贤人来访,如果正在吃饭,就赶紧把嘴里的食物吐出来;如果正在洗澡,也赶紧把头发挽一挽,忙着出来会客。后人称赞他“一饭三吐脯(肉干),一沐三握

发”。曹操作诗就曾说:“周公吐脯,天下归心!”正是拿周公自比。
    不过周公活着的时候,因为功劳太大、权力太高,没少受人猜忌。就是侄子成王,对他也是心存敬畏,常在心里“犯嘀咕”。——他哪知道周公对他父子俩的一片诚心呢?《尚书》中有一篇《金縢》,记录了这样一件事。
周人灭商次年,武王姬发患了重病。周公背着人建起三座祭坛,坛上放置玉璧,自己捧着玉圭,向故去的曾祖太王、祖父王季和父亲文王祷告。
    周公的祷告词挺有意思,可谓“贬低别人、抬高自己”。他说:先王啊,您的长孙姬发得了重病,是不是您三位在天上需要子孙去服侍啊?如果那样,就让我姬旦来顶替吧!我这个人能说会做、多材多艺,擅长服侍鬼神。至于您的那个长孙姬发,可不像我这么能干,他哪里服侍得好呢?……如今我已用神龟占卜,如果您同意我的请求,我就带着璧和圭回去等候您的命令;如果您不同意我的请求,我就把璧和圭丢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