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十大高手 黄飞鸿(清末民初的洪拳大师)(3)

  “五郎八卦棍”完全是杨家枪法演变而来。所谓八卦,以法内有太极、两仪、阴阳、四象等名称,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所以此法有六十四点。先击四正,后击四隅,四隅即四方之角,也就是击八方,每方八点,即八八六十四点。

  医药医术

  宝芝林

  黄飞鸿不仅武功超群,医术亦相当精湛。光绪年中,在广州仁安里设“宝芝林”医药馆。福军首领刘永福亲为宝芝林题写“技艺皆精”的匾额,并聘飞鸿为福军技击总教练,后随刘到台湾英勇杀倭。

  驳骨疗伤

  其驳骨疗伤之技,时称一绝。光绪年中,在广州仁安里设“宝芝林”医药馆,悬壶济世,治病救人,上至将军,下至百姓,功效显著。黄飞鸿有一个叫伍铨萃的弟子,是文人出身,1892年中了进士,他曾经送给黄飞鸿两句诗"宝剑腾霄汉,芝花遍上林”而黄飞鸿在创办跌打医馆时就取了两个开头的字和最后一个字作为医馆的名称。

  宝芝林和黄飞鸿在医治跌打损伤方面有一套,当今流传的宝芝林伤科跌打酒(牛大力1两,千斤拔1两,半风荷 1两,宽根藤1两,田七5钱,金耳环5钱,以上诸药浸酒1斤5两,15天后可用)。相传是由陆阿采所传,而黄飞鸿本人也先后研制出大力丸、通脉丹等跌打药,1888年,著名的黑旗军统领刘永福受伤后多方医治不愈,黄飞鸿治愈了他的伤病,黄飞鸿不但因此得到了两广总督张之洞书写的医艺精通的牌匾,而且被刘永福聘请为军医官和技击总教练。

  电影里的黄飞鸿

  宝芝林和黄飞鸿的医术声名在外和黄飞鸿本人的医德也有很大关系,他不但不藏私,还向社会公开跌打涵浸泡方法和防暑凉茶验方,希望有助于劳苦大众。

  舞龙舞狮

  舞龙舞狮是历史悠久、具有鲜明中华民族特色的传统体育运动,一直深受各族人民的喜爱,代代相传,经久不衰,并由此形成了丰富灿烂的民族传统文化——龙狮文化。

  佛山南海是南狮的发祥地。南狮泛指流传于南方的舞狮,分为文狮、武狮和少狮三大类,以广东等地的舞狮最具代表性。南狮动作大而威猛,造型夸张浪漫,讲究神韵,两脚着地,狮头和狮尾分开,各由一名演员摆弄,配以大锣、大鼓、大钹等,鼓乐雄壮,闻之令人振奋。传统的南狮技艺有“出洞”、“上山”、“巡山会狮”、“采青”、“入洞”等,“采青”难度较高。采青有采高青、地青、水青、蟹青、凳青和桥青等。其中采高青又名“企膊”(站在肩膀上),最为高难。后来发展到在2米多高的梅花桩上跳跃,一边舞耍动作,直至将挂在桩上的“青”采下来。这些高难动作都需要技艺。

  黄飞鸿将民间传统艺术醒狮进行挖掘、整理、刻苦训练,在原有的南派醒狮技艺的基础上,吸收融入武术舞狮的技艺,由高桩醒狮、民间武术梅花桩与南派民间醒狮套路相融合,并汇入当地民间风格特色,技艺高难,编排巧妙,融舞蹈、武术、杂技、力度、美学于一体,形成新一派醒狮。

  黄飞鸿狮艺表演项目有传统鼓点表演(七星鼓或三星鼓)、现代醒狮表演(狮上高椿采蛇青、飞鸿八星阵等)传统地狮表演或群猜表演(龙门表,竹梯青等)舞龙功夫表演。狮子本来生活在地上,却非要让它爬高上低,在几根飞鸿八星阵的柱子上又跑又跳,玩出惊险的花样,把人吓得气也不敢出。还美其名曰百业兴旺,步步登高。

  人物评价

  以德服人

  一代宗师黄飞鸿,是南海著名武术家,在南派武术的发展中有着重要的影响,他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曾追随

  著名爱国将领刘永福在抗日保台战争中立下功勋。

  黄飞鸿纵横江湖数十年,凭着过人的勇敢、智慧和绝技,身经百战,显赫辉煌。成为中外闻名的武术大师。

  他武艺高强且崇尚武德,推尚“习武德为先”,从不恃强凌弱,坚持以德服人。

  崇尚礼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