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府院之争的原因有哪些

浅析府院之争的原因有哪些

府院之争发生在民国五到六年,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的一出“闹剧”。以黎元洪、段祺瑞为首的两派间的明争暗斗之下,有着错综复杂的政治背景。

2333.jpg 黎元洪(左)和段祺瑞(右)

黎元洪(左)和段祺瑞(右)

袁世凯病死后,黎元洪这个总统虽然说是依法继任,但却没有雄厚的实力来维持总统的权威。武昌起义之前,黎元洪不过是一个协统,起义后担任都督也是因为暂时找不到合适的人选而硬拉上位的。黎元洪的“上位史”可以说是“阴差阳错”,这样一来,黎大总统可以说既没有兵权也没有人脉,空有一个总统的架子。而段祺瑞却是一个实力派人物,以北洋正统派统领自称,根本不会把一个无权无势的总统放在眼里,只当他是一个“总统摆设”,。因此,段祺瑞行为处事也就变得专制,对黎元洪的施政多所干预。

虽然当上总统是阴差阳错,但黎元洪也不是甘心做一个无实权的总统,段祺瑞总借着“责任内阁制”为由来干预施政,黎元洪也是满心恼火。加上段祺瑞的行为也损害了一些人的利益,出于自身利益的需求,一些政治派系站到了黎大总统一方,为其摇旗呐喊。有人撑腰之后的黎元洪底气也足了,黎、段两人之间的矛盾也因此加深。

与此同时,北京的国会中,各派议员也闹成一团,最后演变形成支持黎元洪的“商榷系”和支持段祺瑞的“研究系”。在这群国会议员的背后,又分别有南方非北洋系军阀以及直系军阀和北方中央政府皖系军阀的支持,因此,黎、段两人的矛盾也上升到了总统府与国务院的斗争,府院之争由此而来。

解析府院之争的原因是什么

府院之争在历史上就是一场闹剧,可如果说造成这场闹剧的原因仅仅是总统和总理两个人的矛盾不和,这种说法就太过片面了,那么,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黎元洪阅兵

黎元洪阅兵

黎、段两人不和是府院之争发生的原因,却不是最主要的原因,说白了,两个人之间的矛盾只是些小打小闹,根本上不得台面。究其根本,这场斗争发生的根本原因在于两人背后各方势力利益的争夺。首当其冲的是国会内部开始出现不同的声音:稳健的一派主张维护总统和总理的平衡以此来保证政权的稳定,激进的却主张与内阁进行斗争。为了对抗斗争,拥护段总理的议员自成一派,反对两院制国会、地方分权等主张,要求采取中央集权,实行一院制的国会制度,以此来维护内阁。

斗争愈演愈恶劣,地方分权的想法得到了南方各派系军阀的支持,而中央集权的主张又迎合了以段祺瑞为首的北方中央皖系军阀的支持,议员们也就分门立派,争论不休。国会里也就出现了一群国会议员为自身和派系的利益,勾结军人,乃至于进行金钱交易的行为,整个国会被闹得乌烟瘴气,成了一个争名夺利的名利场。北洋政府中的西式民主至此完全成为世人的笑柄。

也正是因为背后有以国会为支撑,黎、段两人的矛盾才能不断升级,以至于演变成今日我们所熟知的府院之争。

府院之争与刺宋谜案的关系

府院之争与刺宋谜案都是发生在民国时期的事情,这两件事本来都是十分重大的事件,而刺宋谜案发生在前,之后才爆发了府院之争,但是说到底这两件事都和袁世凯有着重大的关联,甚至有人认为刺宋谜案就是袁世凯所做出来的,但是也有人对此发表了不同的意见,例如在《中国人误会了袁世凯》这本书中,就有一部分是专门研究府院之争与刺宋谜案的,那么府院之争与刺宋谜案之间的关系到底怎样呢?

刺宋谜案中宋教仁图片

刺宋谜案中宋教仁图片

宋教仁是一个十分著名的人物,他被人们称为是宪政之父,曾经改组过国民党,同时也是非常伟大的革命人物。当时袁世凯和梁启超等人希望国家效仿美国进行一些改革,这样国会就再也不会拥有起草宪法的权力,但是这样的行为是宋教仁不能接受的,于是在危机感越来越严重的情况下,他开始在自己的演讲中中伤和打击袁世凯,而《临时宪法》的成功颁布让袁世凯处于了下风,宋教仁的举动让人们误以为袁世凯已经没有机会,也认为他们之间已经暗潮汹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