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形成:中国付出的代价沉重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1939年9月1日,纳粹德国入侵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胜利七十周年纪念。1945年5月7日纳粹德国宣布投降。8月15日中午,日本裕仁天皇宣读《终战诏书》,宣布日本投降。9月2日在美军密苏里号战舰举行投降仪式,9月3日,中华民国政府下令全国庆祝三天,并将9月3日定为抗战胜利日。这一天也成为世界反法西斯胜利日。9月9日上午9时举行中国战区受降仪式。

  理解战后世界的政治格局形成,就需要了解战争形势发生改变后世界大国对国际格局的安排。经过数年战争,1941年德国入侵苏联,但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没有取得预期结果,战争形势发生逆转,盟军转入反攻。为确定战后世界秩序,盟国首脑们多次举行会议,对未来世界格局进行了磋商、谈判。1945年以后的世界格局就是历次会议所取得成果的部分反映。这些成果的主体部分一直持续到1989年东欧剧变。而由美国倡议建立的联合国仍然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国际组织,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战后的政治安排是由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确定下来的,其中最重要的一次会议是雅尔塔会议,因此,战后世界体系又被称为“雅尔塔体系”。在会议过程中各国有势力均衡方面诉求、有利益方面攫取,经过紧张激烈的交锋,最终达成了广泛一致意见。

  开罗会议与德黑兰会议
  在这四次会议中,开罗会议和德黑兰会议实际是分两次进行的一个会议。因“苏日和平条约”的存在,蒋介石不愿意与斯大林会面,斯大林也不愿意参加这个会议。这样,罗斯福、蒋介石与丘吉尔率先在埃及开罗进行会议,主要是讨论日本问题,形成《开罗宣言》,宣告,战后日本必须将东四省(包括热河)、台湾和澎湖列岛归还中国,朝鲜独立。随后,罗斯福、斯大林与丘吉尔又在伊朗德黑兰举行会议,解决德国问题进行讨论,签署《苏美英三国德黑兰总协定》,发表了《德黑兰宣言》,主要是英美尽快开辟第二战场在西线登陆,苏联则在欧洲战事结束后对日作战,同时以苏联进入大连港,使大连港成为自由港作为交换。
  开罗会议中,中国取得了相当重要的收获。1943年11月23日晚蒋介石与罗斯福举行会谈,中国取得了与美英苏三国同等地位,成为当时的四强之一。此外,还就日本天皇制度的存废、对日军事占领、日本战后赔偿、领土收复、军事合作、朝鲜印度支那泰国的未来地位、对中国经济援助、外蒙古和唐努图瓦(唐努乌梁海)的历史关系问题等重要议题上取得广泛共识。
  开罗会议后紧接着1943年11月28日至12月1日在伊朗召开的德黑兰会议。会议一个重要内容是罗斯福总统提出建立联合国的构想。1943年11月29日下午2时45分,罗斯福与斯大林举行会谈,罗斯福表示:很想同元帅就以联合国家为基础的某种机构前景进行讨论。接着他简要概述了联合国的建立方案,接着又提出“四个警察”概念,由苏美英中四个国家组成的“这个机构有权立即处理对和平的任何威胁,以及需要这种行动的任何突然事变”,这个机构就是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的雏形。但斯大林却希望将中国排除在外。

  德黑兰会议的核心话题之一是波兰问题,斯大林展示了竭力扩张的野心:通过肢解德国,使波兰边界西移,并建立亲苏政权等方式来实现苏联势力范围的扩大。
  波兰问题不仅是德黑兰会议的中心议题之一,也是一年以后雅尔塔会议的中心议题,苏联吞并波罗的海三国、东欧附庸化都在德黑兰会议上得到了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