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甲午战争简介

第二次甲午战争简介

甲午战争是以这场战争发生的年份来命名的,甲午采用的是中国古代的干支纪年法所推论的年份,干支纪年法是将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相配,六十周年为一个轮回而循环使用的纪年方法。历史上,中国爆发了第一次甲午战争,以中国惨败为结局。那么第二次甲午战争的发生时间是如何界定的,第二次甲午战争的爆发的迹象有哪些?中国是否爆发了第二次甲午战争?

甲午战争

甲午战争

翻阅资料可以得知,第一次甲午战争发生的时间是1894年,按照干支纪年法来计算第二个甲午的年份应该是1954年,但在这个时期却没有任何战争的征兆,再次按照干支纪年方法计算后一个甲午的年份应该是2014年,在这个时间段,中国和日本之间的局势有了一些微妙的变化,出现了一些可能爆发战争的迹象,于是第二次甲午战争的时间核定为2014年,在这个时间内,第二次甲午战争爆发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迹象。

第一、日本对中国又再次实施了侵略行为,主要侵犯的地区有中国黄岩等,并且在钓鱼岛的归属问题上,中日产生了严重的分歧。这些迹象表明了中日双方的关系再次进入警戒状态。

第二、日本对于中日历史的篡改,并参拜靖国神社,又再次挑起中国人民的抗日情绪。

虽然2014年中日局势紧张,且有战争爆发的迹象,但实际上第二次甲午战争并未爆发。

甲午战争的教训

甲午战争是中日两国于1894年甲午年间进行的一场战争,更准确地说,应该是清政府为支援朝鲜和日军之间的战争。甲午战争以1894年的丰岛海战为开始,以1895年的《马关条约》为结束。在这场持续时间不太长的战争中,中国人学到了很多。每一场战争都有它存在的意义,甲午战争教训使国人铭记屈辱的历史,以及奋起直追的决心。

甲午战争

甲午战争

清政府派外交家李鸿章为代表,通过和日本方面的谈判,最终在马关和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之所以说是丧权辱国,是因为战败的清政府不得不向日本既赔钱又赔地,以此来向日本示好。应该没有比这个更能让一个国家蒙受屈辱的了吧,国破家亡也不过如此。《马关条约》和中日甲午战争教训每一个中国人要懂得团结统一,强大自己。

甲午战争之所以爆发,这个日本侵略朝鲜有关。作为朝鲜的近邻,为了不面临唇亡齿寒的威胁,中国向朝鲜伸出了援手。试想,如果清政府是强大而明智的政府,那甲午战争的结局会不会不一样。可惜,清政府软弱无能,无力在朝鲜面临历史性变局时力挽狂澜,拯救朝鲜以及自己于水火之中。因为软弱,因为昏庸,清政府才会和日本签订下《马关条约》。甲午战争教训的是,它使现在的每一个中国人都在铭记历史的同时积极下上,发展自己的能力,壮大自己的力量。

甲午战争的四次战役

著名的甲午战争四次战役分别是初期的丰岛海战和平壤战役和黄海海战以及辽东战役。正是日本在朝鲜丰岛西南海域对中国舰船发起袭击,主动挑起丰岛海战,清朝才对日宣战,使甲午战争爆发。

甲午战争剧照

甲午战争剧照

甲午战争四次战役的第一战以清军的高升号被击沉为结果,没多久,日军侵犯朝鲜,唇亡齿寒,清军派兵驻守平壤,其兵力和进攻的日军旗鼓相当,甚至还有当地人民的支持,无奈主帅叶志超指挥失误,为人胆小懦弱的他甚至临阵脱逃,军心涣散,致使清军驻守平壤失败,日军才得以一路高歌猛进,朝鲜全境沦陷后没多久,日军就踏足中国,引发了黄海海战。甲午战争四次战役中,黄海海战是最短却最激烈的战役,尽管清军官兵无畏抗战,相当英勇,然而日军舰船先进,战斗力的悬殊加上战术的失误,清军仍是以失败告终,北洋舰队遭受巨大损失,日军紧接着突破鸭绿江直面冲击清军防线,又迂回突破虎山和九连城,由于怯懦和防御性差,清军的鸭绿江防线很快便崩解了,此时的清朝才加急调配兵力欲收复海城,可是日军增援的兵力已经登陆辽南,紧接着日军攻陷旅顺和大连,清军不抵日军,接连溃败,辽东半岛及以北的重要城镇均落入日本军队的魔爪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