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照诗歌赏析(2)

全诗分为三层,前面四句集中写出了自己在仕途生涯中的悲愤之情,一上来就是极度的愤激,从“不能食”“击柱”“长叹息”这些三个动词来看,充分表明了诗人内心的不满和愤懑之情。诗歌一开头这么激进,一下子就把读者的兴趣给吊起来。接着续写自己悲愤的原因所在,从“垂羽翼”的比喻中,讲明自己深受重重束缚,根本就没法伸张。又想到岁月的短暂,更加深诗人的急躁心情。整个心情的表达,都是以亢奋的格调来叙写。

中间的六句诗歌其实是转折,与其在仕途上的不得志,还不如罢官还乡,跟亲人们相聚在一起,共享天伦之乐。简单地描述了一下生活的情景,尽显情趣盎然,这跟官场上的不得志形成鲜明的对比。

其实,闲居在家这本不是诗人的想法,也不符合诗人最初的本意,根本就不能解决诗人内人的矛盾情感。从叙写家中琐事,一下子心境迸发。引用古人的贫贱,其实这只不过是自嘲自解罢了,还是扩大了失意之感。

鲍照 拟行路难欣赏

?《拟行路难》这其实是乐府组的诗名,是南朝宋鲍照的重要文学作品。一共有18首诗歌,主要抒发了诗人对人生艰辛的感慨,认为自己出身寒门,在这个仕途中的艰难,根本无法前进,深感痛苦。其中还有描绘游子思乡和思妇的作品,其感情表达大多较为强烈,语言刚劲有力,辞藻华丽,多用典故。其诗歌体裁分为五言、七言及杂言句三种类型。

《拟行路难》

《拟行路难》

其中《拟行路难》的第十四首,以游子为主体展开阐述,这首诗歌讲述的是身处战场的老兵,讲述其遭遇,抒发了老兵内心的情感,从而揭露出战争给人带来的祸害,对老百姓造成沉重的打压。

开头两句,直接提到老兵在年轻的时候就从军,到了“白首”仍旧漂泊在外,却不能回归故里。在这里,“少壮”和“白首”形成了对比,加深战争对老兵的摧残,其命运极其的凄惨。老兵到老都不能回归故里,他对家乡和亲人们极其的思念,这种感情刻骨铭心。在诗歌的第三句中就开始对其描绘,“窅窅”二字阐明了老兵身处的战场跟家乡相隔甚远,突出了其远;“日夜隔”写出了离别时间之久,可见老兵对其的思念时间已久;“河关”二字写出了家乡跟自己身处之地中间路途艰辛,阐明其难。就是通过远、久、难,让人再一次体会到老兵的艰辛。

“讲死”附近的两句诗歌,写出了老兵对自己那远在家乡妻子的怀恋,老兵将要在胡马迹而死,其死的原因不详,无非就是战死或者是老死,跟之后的“能见妻子难”,两者之间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虽然跟妻子分别已久,但是对其的思念并没有因为时间的流逝而淡忘,反倒是与日俱增。

老兵对自己坎坷一生的无奈,唯独只能讲自己无边的思乡之愁化作成长长的慨叹。

鲍照代表作有哪些

?鲍照此人是一位文学大家,他主要的创作以诗歌为主,特别是乐府诗的创作,极其的出名。如今留存下来的就有204首。可以说鲍照在诗歌史上具有最要的地位,他对后世的李白等人有着深远的影响。

《鲍照军集》书影

《鲍照军集》书影

鲍照那么多诗歌中就有广为人知的《拟行路难》,可以说是他诗歌的代表作,整整18首诗歌,就表达出了自己对森严的门阀制度的不满和嘲讽,而他只不过是低贱的寒士,只能够在诗歌中抒发不满,对待这种不公平的待遇,敢怒不敢言。而且他也曾描写了边塞战争生活,为后世边塞诗的发展提供启蒙。

论及诗歌地位甚高,其实在散文上,他同样拥有一定建树。其主要的作品是《登大雷岸与妹书》,在元嘉十六年,鲍照被任命为国侍郎,将要到江州任职,于是他就给自己的妹妹写了这么一封信,说是谁,其实是一封优美的骈文。他运用了大量的夸张手法,以及生动的笔触,描绘出了其站在登大雷岸的所看所景,大好河山都被他用语言栩栩如生地展现出来,成为一幅又一副壮阔的画卷。以及自己奔波在外的劳碌,使感情和情景相结合,使整篇文章让人感受到兄妹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