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烧圆明园-王道成讲火烧圆明园(节选)

火烧圆明园-王道成讲火烧圆明园(节选)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火烧圆明园-王道成讲火烧圆明园(节选)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王道成讲火烧圆明园(节选)


王道成
王道成简历
1933年4月生,四川高县人。1955年毕业于四川大学中文系,1956年调入中国人民大学,从事现代文学、古代文学教学和研究。1972年调清史研究所,研究清代政治史、文化史。主要着作有:《红楼梦与清代封建社会》《颐和园》《圆明园》《慈禧太后》等。
曾子墨:1860年10月18日,是一个让中国人难以忘记的日子。因为,在那一天一座伟大而瑰丽的皇家园林圆明园被西方人的一把大火烧掉了它昔日的辉煌,成了中国人心目中一道永远无法平复的伤口。今天,当我们追溯历史,想知道在火烧圆明园的背后,究竟有着怎样不为人知的历史,这把大火真正是由谁来点燃的?同时这把火又烧掉了什么?我们有请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的王道成先生来演讲。
上次您讲了慈禧,今天来说一说圆明园。您第一次走进圆明园是什么时候?有什么印象?
王道成:是1975年的夏天。当时,颐和园管理处邀请我去帮他们写一本书,叫《颐和园》。我感觉不能孤立地去写,必须把颐和园和其他的皇家园林、宫殿联系在一起进行研究,应该把它放在整个清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的背景下来研究。我第一次到圆明园进行考察,车还进不去,我们编写组三个人是走路进去的,看到的是一处一处的农田,一处一处的农民房屋,听到的是田里的水声,青蛙的叫声,还有柳树上的蝉声。当时在我脑子里浮现了八个字:故宫禾黍,人世沧桑。
曾子墨:您后来最关注圆明园的哪个方向?哪些问题?
王道成:第一次考察圆明园,我脑子里想得还不多。我比较注意圆明园的问题是在1980年参加纪念圆明园被焚120周年的时候。这是由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历史学术委员会召开的一个盛大的纪念会,全国的古建、园林、文物、考古、历史、美术等方面的专家出席。我做了一个圆明园的历史地位的发言,我的研究,基本上沿着这个方向发展。
曾子墨:圆明园的研究二十多年,学术界的观点有什么明显的变化吗?
王道成:随着时间的推移,内容也在不断地丰富。圆明园在清朝是一个皇家园林,一般人不能进去,所以知道圆明园情况的人很少,有关圆明园的书也不多。到了20世纪30年代,开始引起学术界的注意,一些建筑专家搞了一个比较大的展览,有些人开始收集圆明园的资料,翻译外国的一些资料,但是研究的人还不多。在1980年的会议上,形成了两个成果,一个是以宋庆龄副主席为首的1583人发出的《保护整修暨利用圆明园遗址倡议书》,另一个是成立了中国圆明园学会,这样,就把全国的有志于研究圆明园的专家学者团结起来了。所以从1980年开始,圆明园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曾子墨:那为什么在1980年之前圆明园会被忽略呢?有十年动乱的影响,还是没有其它的原因?
王道成:在那以前,还没有能够引起专家们注意的问题。1980年,有一家外商提出要到圆明园开发,专家们听到这个消息,觉得这不行。圆明园是中国的一个名园,被帝国主义焚毁了,我们没有把它修复,现在让外国人来进行开发,这太不像话。于是,在学术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曾子墨:圆明园对于中国人来说,可能是一种非常复杂而且非常特殊的情感,毕竟它是我们一段不光彩的历史,但同时也有助于我们记住那一段历史的教训。那么火烧圆明园它到底真相是什么?接下来就请王道成先生给我们进行主题演讲,《火烧圆明园》。
今天我准备讲四个问题,第一个是什么人烧毁了圆明园,第二个是他们为什么要烧圆明园,第三个是被烧以后的圆明园是什么样子,第四个是火烧圆明园对我们的启示。
现在讲第一个问题,是什么人烧毁了圆明园?现在有一种很流行的说法,说八国联军烧了圆明园。这个说法是错误的。其实早在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中国之前,也就是1860年,圆明园就被英法联军抢劫和焚毁了。
1856年,英法两国政府分别以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父事件为借口,发动了侵略中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12月29日,攻陷了广州。他们想迫使清政府就范,继续北上,到了天津的大沽口外。1858年5月20日攻陷了大沽炮台,26日侵入了天津的城郊,扬言要进攻北京。当时清政府派了两个大臣,一个是大学士桂良,相当于总理这一级的人物,还有个吏部尚书花沙纳,作为钦差大臣到天津议和。6月26日和27日,他们和英国、法国,分别签订了《天津条约》。但是,英国政府认为,这个条约有关商务方面的条款,还不能令人满意,决心重新挑起战争,从中国取得更多的特权。1859年,英国公使普鲁斯、法国公使布尔布隆,还有美国公使华若翰,来中国和清政府交换天津条约的批准书。为了挑起战争,对清王朝施加压力,派了一支强大的舰队跟着来。可这次他们打了败仗,就想进行报复。1860年春天,英国的额尔金和法国的葛罗带领了英法联军两万人,从白河登陆,打下新河,打下军粮城,然后绕到大沽炮台的背后,从背面攻击大沽炮台,这样,大沽炮台也沦陷了。
北京震动了,咸丰派遣怡亲王载垣和军机大臣穆荫两个人到通州和英法联军进行谈判,一些具体的条款都达成了协议,有一条没有达成协议,那就是“面见大皇帝,亲递国书,立而不跪”。现在看来,这是一个很简单的礼节问题,但是在清政府看来,却是事关国体,拒绝了这一条。英法谈判代表巴夏礼态度非常傲慢。据外国人的记载,谈判时争论得很激烈,巴夏礼掀翻了桌子,瓷器都摔坏了。载垣通知僧格林沁在张家湾出动一支队伍,把巴夏礼他们抓起来。这样,就抓了巴夏礼等二十几人,送到了圆明园。清军和英法联军打仗,清军失利,退守通州西面的八里桥。9月21日,两军大战于八里桥,清军大败。消息传到圆明园,咸丰马上传旨,准备逃往热河避暑山庄。但是英法联军认为,咸丰还在圆明园,所以他们绕过北京城直奔圆明园。1860年10月6日,法国侵略军进入圆明园,从第二天开始,法国的兵士就开始对圆明园进行抢劫,把圆明园的珍宝抢走。当时法国军队里有个翻译官叫德里松,他在《翻译官手记》里描绘了英法侵略者抢劫圆明园的情景。他说:“这一大群各种肤色,各种样式的人,这一大帮地球上各式人种的代表,全部闹哄哄地蜂拥而上,扑向这堆无价之宝。他们用各种语言呼喊着,争先恐后,互相扭打,跌跌撞撞,摔倒又爬起,诅咒着,辱骂着,叫喊着,各自带走自己的战利品,初看起来真像是一个被踏翻的蚂蚁窝。”
10月16日,英国公使额尔金、英军统帅格兰特决定烧毁圆明园。10月18日,米启尔将军率领英军3500人前往纵火。因为圆明园的建筑多是用松木修建的,又经过了这么多年,木材干燥,容易燃烧,几分钟之内,五十多处就燃起了熊熊大火。在侵略军的着作里讲,“日光被天空的浓云所笼罩,仿佛一场持久的日食一般,周围的地区也是一片黑暗。”亲眼看到这场浩劫的斯文侯这样讲,“红红的火焰照在军队的脸上,看起来仿佛是魔鬼一样。”连他们自己人都认为烧毁圆明园的人像魔鬼。两天两夜的焚烧,这座凝结着中国人民智慧和血汗的一代名园,就被英国侵略者烧毁了。
现在讲第二个问题,就是英国侵略者为什么要烧圆明园?按照英国人的说法,是因为有37名俘虏在圆明园受到了虐待,所以要焚烧圆明园来作为报复,但是经过我们的研究,不是这么一回事。9月21日,僧格林沁捉拿了巴夏礼等二十几人送到圆明园,只过了一个晚上。因为圆明园不是关押俘虏的地方,所以第二天就把他们转送到了刑部,分别囚禁在刑部的南监和北监。因为刑部监狱关押外国人是破天荒的事,刑部尚书赵光和另外两个刑部官员,亲自到南北监察看,看俘虏生活究竟怎么样,还跟管理监狱的人讲,“要小心看守,不可凌虐。”又令饭银处先提银50两,改善巴夏礼等人的饮食,简直是待如上宾。巴夏礼在离开刑部监狱的时候,还摘下帽子向监狱的管理人员一再地表示感谢。你们看,如果他们真的在监狱受了虐待,像额尔金讲的那样,巴夏礼离开监狱时会这样吗?
第二种说法在我们国家比较流行:英法侵略者为了掩盖他们抢劫圆明园的罪行,把圆明园烧了。这个说法也是不可靠的。因为在英法侵略者看来,战胜了一个国家,抢劫它的东西并不是什么罪行。所以法国的巴特雷上尉写信给雨果,要雨果歌颂他们。他认为,“这次远征行动是干得体面而漂亮,是法兰西和英格兰共享之荣耀。”他们并不认为这次抢劫是一种罪行,他能够放火把它烧掉吗?
第三种说法,是根据我自己的研究得出的结论。我认为英国侵略者之所以要焚毁圆明园,是要以此对清王朝施加压力,使清政府尽快接受他们提出的条件,签订和约,以便他们能够按原定的计划从北京撤出。为什么我要这么看?因为在1860年,英法联军从香港出发的时候,还是春天,他们的军官和士兵都是春装,但是北京到11月就冷了,天气寒冷对英法侵略者是很不利的。拿破仑一世在攻打莫斯科的时候,就遇到了严寒天气,因为他们的士兵还穿着春天的衣服,很多士兵被冻死饿死。所以英法联军从香港出发就定下了撤军的日期,必须在11月1日以前撤离北京。但是他们提出的条件非常苛刻,作为清方谈判代表的奕訢不敢接受,接受了不好跟咸丰交代,所以不敢跟英法侵略者接触。一直到了10月15日都还没有动静。额尔金认为,只有用烧毁圆明园的办法,才能解决问题。因为额尔金和格兰特知道圆明园在咸丰皇帝心中的地位,它不是一座普通的园林,而是雍正以来五朝皇帝经常居住和向全国发号施令的政治中枢。当时的政治中枢,不是在紫禁城,而是在圆明园。皇帝的绝大部分时间都住在圆明园,处理国家大事。他认为,焚毁圆明园可以对清统治者产生震撼的作用,所以就以在圆明园虐待英法俘虏为借口,下令焚毁圆明园。事实证明确实是起到了效果,在侵略者的压力下,奕訢完全接受了侵略者提出的一切条件,在10月24、25日,分别和英国公使额尔金、法国公使葛罗,交换了《天津条约》的批准书,订立了中英、中法《北京条约》。英法侵略者说,烧毁圆明园大大加快了达成最终协议的步伐。由此可见,中英、中法《北京条约》,是被圆明园之火逼出来的。
第三个问题讲圆明园被烧之后是怎么一步步地变成废墟。经过1860年这场大火,圆明园的建筑绝大多数都被烧毁了,花草树木也遭到了严重的损害,但是,山形水系是依然如故,没有遭到破坏。1873年,同治为了给慈禧太后庆祝40岁生日,准备重修圆明园,让内务府的大臣明善和堂郎中贵宝,对圆明园被焚以后的建筑物进行调查。他们汇报的调查结果是,圆明园还有13处没有被烧,根据古建专家刘敦桢先生的研究,13处之外还有许多建筑被保留下来。由此看来,英法联军焚烧之后,圆明园里边的中国园林部分,并未成为一片废墟,西洋楼部分,有的建筑还保存的相当完整。不过,英法联军对圆明园的疯狂抢劫和野蛮的纵火焚烧,是这座名园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圆明园从此一蹶不振,这是中国人民应该永志不忘的国耻。
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圆明园又一次遭到破坏,残余的陈设被洗劫,幸存的建筑物被拆毁,大量的古树被砍伐,圆明园被彻底摧毁。但是,到现在为止,还没有材料证明八国联军破坏了圆明园。有的学者在自己的着作里则明确地讲,破坏圆明园的是当时驻守西郊的一些八旗兵的败兵散勇、太监和地痞流氓,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不肖子孙干的。当然,我们可以这样讲,没有八国联军的入侵,就不会有这些人的趁火打劫,圆明园这次破坏和八国联军有关系。但是,他们提供了条件并不等于是他们干的。所以,我们不能说是八国联军烧毁了破坏了圆明园。这个时候,圆明园的山形水系仍然没有遭到破坏。清王朝覆灭以后,管理圆明园的机构和人员没有力量对圆明园进行管理。军阀、官僚、政客,对圆明园的石料巧取豪夺,一些单位和个人也肆意地取用了圆明园的石料。有一个军阀叫王怀庆,就把圆明园的一些石料弄去修了自己的一个园子——达园,就在圆明园旁边。现在在一些单位和圆明园附近的居民家里,我们可以看到圆明园的石质遗物。
1917年以后,一些农民进入了圆明园,山形水系开始遭到破坏。新中国成立以后,进入圆明园的农民越来越多,破坏也越来越严重。据1980年圆明园管理处统计,圆明园里有7个生产队,农业人口2000多人,劳动力700多个,住户270多家,形成了近20个大小居住点。农民进园后,为了种水稻,挖山填湖;为了建房屋,挖山取土;为了养猪羊,挖山垫圈。几十年当中,他们每天挖山不止。圆明园的山形水系主要是近几十年破坏的。经过一次又一次的破坏,圆明园终于成为了一片废墟。有的专家把圆明园遭劫的经过,分别称为火劫、木劫、石劫和土劫。
第四个问题讲火烧圆明园对我们有什么启示。我们在讲圆明园的时候,很多人都会讲这一句话:落后就要挨打。这个说法是对的。中国为什么会落后?原因很多。我认为,闭关锁国是重要的原因之一。闭关锁国,造成一种夜郎自大的心态,觉得中国了不起,我是世界的中心,是天朝大国,别人都是蛮夷小邦。清统治集团,对世界大事茫然无知,鸦片战争以后两年多,道光皇帝还不知道英国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离中国有多远。这样的皇帝,能够正确处理跟英国的关系吗?所以圆明园被焚,闭关锁国应该是一个最重要的原因。但是圆明园之火,也烧掉了清统治者因闭关锁国造成的一些落后的心态。当圆明园被焚的消息传到热河避暑山庄的时候,咸丰皇帝气得口吐鲜血。中英、中法《北京条约》签订后,咸丰帝也不得不予以批准。允许外国使臣驻京,允许外国人到内江通商、到内地游历。不久又设立了一个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专门管理外交,而且,这个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位居六部之首,表明重视对外关系了。后来,又在总理衙门的主持下,开展了求强求富的洋务运动。培养外语人才,学习西方的先讲科学技术,创办军事工业,创办民用工业,把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魏源提出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落到了实处。洋务运动又成为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所以,圆明园的焚毁,是圆明园由盛到衰的转折点,亦是中国由封闭到开放,由传统到现代的一个转折点。我今天就讲到这里,谢谢。
(来源:凤凰卫视出版中心编:《世纪大讲堂·清议》,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07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