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沛霖-对苗沛霖及其集团的考察

苗沛霖-对苗沛霖及其集团的考察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苗沛霖-对苗沛霖及其集团的考察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对苗沛霖及其集团的考察


在太平天国起义时期,安徽省的淮河流域,形成了一个很大的地方势力,其头目就是皖北练总苗沛霖。他曾经被清朝政府任命为四川省川北道员;又曾被太平天国加封为“殿前北方电察天军顶天扶朝纲奏王”。他曾经大动干戈,武力攻陷清政府安徽巡抚驻节之寿州,使清政府的封疆大臣翁同书作了事实上的俘虏;又曾以阴谋诡计,诱擒了太平军的统帅陈玉成,是一个很值得注意的地主集团的首领。还在清朝统治时期,他就已经引起治史者的重视,张瑞墀在其《两淮戡乱记》中曾专门写了一篇《苗逆叛迹始末》,王定安在其《湘军记》中,专门写了《绥辑淮甸篇》,而在其《求阙斋弟子记》中,又专门写了《驭练》一卷。光绪年间修的《凤台县志》,也专门写有《苗逆始末》等数篇。后来,简又文先生所着《太平天国全史》,对苗沛霖其人其事也有长篇论述。故宫博物院编辑出版的《文献丛编》第22辑,也专门辑有《苗沛霖事件》一项。我们今天,要深入研究太平天国时期的地主阶级,总结太平天国起义的经验教训,也很有必要对苗沛霖其人其事进行详尽的探索和研究。
皖北练总苗沛霖
太平天国起义以后,全国的农民起义风起云涌,清朝政府也向有关各省派出团练大臣,大力兴办团练。
各地办理团练,往往制订有《团练章程》,例如安徽省太和县之《团练章程》,把捻军当作他们不共戴天的敌人。团练与团练朋比为奸,逐渐几个县的团练又进行联合,最后,更发展到省与省之间进行联合。这些团练,各自拥兵逞强,也有不少协助清军,在各该地比残酷镇压农民起义的。但是,因为有寨可据,蔑视清朝官府,甚至擅理词讼、聚众抗粮、踞城戕官,“谋为不轨”者也不在少数(《清实录》(穆宗朝)卷86,第5页。)。苗沛霖则为其中之最为典型者.
苗沛霖(?—1863),字雨三,安徽凤台县武家集人。曾参加科举考试,中过“秀才”。以教授蒙馆为生,太平天国起义之后,清朝政府急忙派出官员,分赴各省办理团练事宜。苗沛霖认为“徒团不足恃,必筑寨、积粟、治兵可自保。”捻军屡攻苗沛霖之寨,未能将其攻破,于是苗沛霖名声大震。随着实力的增长,独霸一方之形迹愈显(《两淮戡乱记》。)。袁甲三说他“踞怀远,屯下蔡,占寿春,守颍上,形势要隘,布置周密,负固植党,是诚何心?……盖其阴蓄异谋已非一日,特因附从圩寨皆迫于威而非心服,未敢大举,……其致练局私函,语意似极桀鹜、并无悔罪之词。西捻本其仇也,阳为剿贼,阴以报复,得一处守一处,绝不归官办理,非反而何?”(《端敏公函牍》卷2,第20页,《致李希庵中丞》。)光绪年间修撰之《寿州志》卷十一也记载说:“苗逆蓄叛已久,平素尝与队下闲叙,极慕曹操之为人,而自诩其用兵如诸葛,呼队下某某为五虎将。动以淮南称王为词,并令淮北造谣云:‘高筑墙、广聚粮、先灭贼,后称王’。前冬以宿州董牧不肯听令,拉入老寨,据案讯供。其帐下亲队暗与董说:‘我家老先生他日之皇帝也’。且以日月合照、五星聚奎为已瑞应。(光绪《寿州志》卷11。)”光绪年间修撰之《凤台县志》卷七也记载说,苗沛霖自己筑寨于县之武家集,且“倡为筑寨御捻之计”,命令其他各寨每年分两季纳粮,以备苗部军需,“每寨置心腹一人监守其中,统名为先生。婚姻,田土、钱债细故悉主之,生杀予夺取决于沛。官为守府而已。(光绪《凤台县志》卷7。)”
苗沛霖集团势力最大的时候,地跨安徽、河南两省。数十州县之练首无不望风归附,听其号令,领取苗之旗帜,接受苗之指挥,给苗提供兵勇、提供粮食;甚至还以苗之威势夸耀于人前,不以为耻,反以为荣(《捻军资料别集》,第128页)
苗沛霖曾经划分寿州、凤台、宿州、灵壁、怀远、蒙城等州县为东练;使徐立壮、邹兆元,张建猷、管致中,刘兰馨主持之。以阜阳、颍上、霍丘、光州、固始、新蔡、息县等州县为西练,使牛允恭、吴正谊、朱鑫、王金奎、董志诚、邓林松、林济川、祝兰芳、潘□、杨天林、郭扬辉、李道南等主之。后来更以赵春和、倘贯金等编成十四营,而以王永年为“五旗总胪”。“连圩数千,众数十万,讼狱大小皆口决。(《两淮戡乱记》。)”苗沛霖势力所及之各圩,“辄置长,收其田入之半。(《湖军志》卷9,第1页。)”交通要冲若正阳,颍州等地则又设置关卡,抽收厘捐,仅其老巢下蔡一地,每月收厘即以万计(《端敏公奏议》,卷20,《苗练终难就抚折》(同治元年)。)。
苗沛霖身长八尺,赤颜蹶项,露目扬声。为人阴鸷,喜怒不形于色。骄矜钳忌,才逾己者必杀之而后已。而性俭约,得财辄分润其部下。甚至“为馆老寨,匾曰‘招贤’,诸生与有旧者多赴之。(《两淮戡乱记》。)”其部下有名姚更生者,后官至清军提督。在苗沛霖因罪被杀之后十余年,仍习惯地称苗沛霖为“苗大先生”,屡受呵斥而不能改(《捻军》第1册,第370页。)。
苗沛霖拥有自成体系的庞大武装力量,拥有大片地盘,是个土皇帝。在苗沛霖这个独立王国,真正是一个民不聊生、哀鸿遍野的地方,有人写了一段“鼓儿词”,摘录如下,以见一斑,他写道:“合肥县北宿、灵西,寿、凤、定、怀不必题,六安、霍丘交界处,蒙、亳、阜各路,强徒都是有的。太平时白昼杀人称好汉,到如今焚惊营生的大跷蹊掳人勒赎小买卖,花桥抢来那问谁人的妻?……说不尽荒凉焦土延三省,那掘土挖坟不算奇。打听着官军得胜佯投顺,领一面遵谕通行团练旗。”又写道:“若说敝处团练,做强盗则有余,做官兵则不足,接得一张谕帖,专门赫诈平民;筑成三尺圩墙,胆敢抗拒官长。贼骑突至,战兢兢帮草帮粮,客货远来,雄纠纠劫船劫马。不思食毛践土,闻捐输个个装穷,那知敌忾同仇,遇打仗人人怕死。岂但逆旗偷领,歧路徘徊、方思荐牍荣登,军心(功)冒滥(《太平天国史料丛编简辑》(以下简称简辑),第6册,第434页。)”
苗沛霖这个独立王国,不仅和捻军相抗衡,而且和太平天国相抗衡。他曾向合肥方面扩张,受到该地团练刘铭传(同治《六安州志》卷16,《六安防御苗逆始末》。) 唐殿魁(《李文忠公奏稿》卷13, 第24页,《唐殿魁请恤片》。)等人的抵制。他也派兵去洪泽湖争夺盐利,屡与李昭寿部“豫胜营”发生火并。他甚至也和清朝政府、特别是清朝政府的地方官员兵戎相见,以至使安徽籍给事中林之望等向清朝皇帝大加弹劾,告发苗沛霖“私刻督办安徽团练关防”,胁迫各州县之团练附首听命,不但“有割据之谋”,而且有北伐之志,并“先遣江太龄出扰陕西以断京饷”,从而认定苗沛霖这个独立王国是十分危险的,深望清朝皇帝绝不要掉以轻心、倏忽大意(档:皖籍给事中林之望等:《为叛练受抚包藏祸心亟宜先事除北路巨患折》(同治元年)。)。
苗沛霖集团之主要成员
苗沛霖之所以成为土皇帝,之所以横行霸道,是与其羽翼丰满 部下众多有密切关系的。苗沛霖集团之主要成员,多为各州各县的团练首领,诸如张建猷、管致中、 刘兰馨、牛允恭、吴正谊、王金奎、祝兰馨、潘□、倘贯金、李万春、张士端、童维翰、袁有功、张诚心、金如霖、邹长青等等。但也有不少是属于苗沛霖之本字子弟,诸如苗景开、苗景和、苗景花、苗长春、苗天庆、苗熙年等等(《求阙斋弟子记》,卷15页)。这众多的成员中,有许多人历史记载不详不尽,仅就其有籍可查者介绍若干,必当有助于我们对苗沛霖及其集团更细致、更深入的了解。
1、苗景开,为苗沛霖之侄,是苗沛霖的重要爪牙。经常代表苗沛霖率兵出战,到处与捻军为敌(《简辑》,第3册,第308页。)。由于苗景开违令吸食鸦片,被苗沛霖送寿州监禁:游击李学曾等七人前往探视。被孙家泰等杀死:因而导致了苗沛霖出兵围攻寿州之局(档:《胜保片》(同治元年)。)。其后,为苗沛霖诱擒太平军统帅陈玉成者,也是这个苗景开(档:《胜保折》(同治1、4、23)。)。苗沛霖败亡前后,苗景开投靠僧格林沁亲王部下,继续充任清军副将(档:《胜保折》(同治1、4、23)。)。既引导康锦义、宋庆所部捷足先至寿州,使苗党守将李万春向康锦文等开城投降;又领康锦文等之意旨,将李昭寿部下提督朱元兴、杜宜魁诱入寿州杀死,将李昭寿部下另一提督蒋立功诱入寿州锁押。接着,又引导康锦文等前往下蔡,颠覆了苗沛霖集团老巢,逼走了先至下蔡之李昭寿部将何璜,企图以死力报效清朝政府,借以换取清朝政府对他的宽大处理。但清朝政府却早已决心铲除苗景开,一开始,就命令吏部将苗景开等撤职查办,后又特发一道“上谕”,要求将擒获逆党迅速正法(《求阙斋弟子记》,卷15、第23页)。
2、苗天庆,《两淮戡乱记》把苗天庆与苗景开、苗长春同称为苗沛霖之“犹子”,并且说“金(景)开能将,天庆善战,长春善谋”。苗沛霖用巨额金银购马两千匹,组成马队,命苗天庆统之。苗沛霖围翁同书于寿州时,曾派苗景开率西练十四营向河南省出击,派苗天庆督东练二旗向苏北出击,直达清江浦。苗沛霖反清身死之后,苗天庆率数千人入河南投入捻军。同治二年十二月,随捻军王廷干部由信阳、桐柏至湖北随州。后为捻军领袖任柱所杀。
3、苗长春,为苗沛霖之“犹子”。苗沛霖造有炮船二百只,招募水师、教以水战即命苗长春统之。后清朝政府决计歼灭苗沛霖集团,苗长春与苗熙年以怀远城投降清朝政府。后还是为清朝政府所杀(档:《官文折》、(同治4、124)。)。
4、苗熙年,《两淮戡乱记》等史籍亦尝写作苗希年。为苗沛霖之弟,“尤勇猛嗜杀,军中号人屠”。太平军陈玉成部救援被围之张洛行,苗熙年与苗天庆、苗景开等部练勇,曾与太平军恶战于临淮关之南(《捻军资料别集》,第246页)。后苗沛霖大势将倾,苗熙年以怀远城降清。终被杀(《两淮戡乱记》。)。
5、王金奎,颖州练首,为苗沛霖之心腹爪牙,曾代表苗沛霖至胜保大营进行联络(《捻军资料别集》,第235页)。又在颖州城外用胜保旗号添设厘卡,为苗沛霖集团进行聚敛(《端敏公奏议》,卷20,《苗练终难就抚折》(同治元年)。),及湘军蒋凝学部进驻颍州,王金奎又秉承苗沛霖制造磨擦之意旨, 派队与湘军樵采之兵械斗于朱家圩,擒杀湘勇九人(《求阙斋弟子记》,卷15、第33)。清朝政府曾授与王金奎以清军游击头衔(《捻军资料别集》,第235),尽管王金奎部练勇也曾奉苗沛霖之命,与太平军、捻军协同进攻署安徽巡抚贾臻驻防之颍州城,却仍能得到钦差大臣胜保的大力袒护,免除追究,使王金奎终得漏网幸生(档:《袁甲三片》(同治元年)。)。
6、祝兰馨,颖州练首。苗沛霖曾将颖州四乡练众编成十二营,祝兰馨为第八营营主。在太平军、捻军会攻颖州期间,祝兰馨为捻军领袖张洛行所杀(《苗沛霖部上陈玉成禀》(壬戌12、1、29),见《太平天国文书汇编》,第237页。)。祝兰馨,亦作祝兰芩。
7、潘垲(?——1864)、潘立勋父子,为安徽霍丘县三河尖练首。潘氏约五百户,聚族而居。咸丰六七年间,皖北捻军起义者至六七十万人。潘垲父子先后被裹入,甚至统带捻军七八万人,成为重要首领,却仍然“私与官军通消息”。后来,解散部属,只身奔寿州,叩谒安徽巡抚翁同书,极力表白自己,“且言贼中情形”。翁同书大喜,赏给五品军功牌,命令潘垲父子与苗沛霖合办团练(《捻军》,第6册,第355页。)。咸丰十一年,苗沛霖反清,攻打寿州,同治元年,苗沛霖再次受抚于胜保,同治二年,苗沛霖再次反清,忽东忽西,飘浮不定。潘垲父子首鼠两端,既不与苗沛霖反目,又同袁甲三乞抚归官(《端敏公奏议》,卷17,《南北西三路军情筹商进剿折》。)。及曾国藩的大军压境,又屡次呈禀,“颇以忠义自许”(《捻军史料丛刊》第3册,第2页)。曾国藩派寿州举人刘本忠去三河尖安抚潘垲父子,刘本忠亦言“潘垲平日办事尚近情理,不至遽从苗沛霖为叛逆云云。又言潘垲之妹夫名李熔铸,尤晓大义(《曾文正公手书日记》(同治2、8、16)。)”。湘军提督成大吉、总兵肖庆衍、道员叶兆兰等率兵行至河南省之固始,淮南百姓即请先攻归附苗沛霖之潘垲父子,淮北百姓则请优先援颖州燃眉之急。成大吉明知潘氏父子首鼠诡谲,且疑且畏,还是接受了潘氏父子的投诚(《捻军史料丛刊》第3册,第26页)。因为曾国藩认为“该练首鼠两端,原不足信,而目前未敢公然背叛,只可因势而利导,不必鸣鼓而遽攻。查苗逆三月中昌言复叛,彼时僧邸北去、希部(案指安徽巡抚李续宜部)未到,淮南北一无足恃,潘练久居尖镇,若起而与苗逆响应,早已多树一敌,乃屡次具禀前来,颇知顺逆,虽不能保其心之无他,而尚知顾惜名义,其非甘心从苗,或犹可信,……牺牲玉帛待于二境,以待强者而托庇焉,不特潘垲有此心,即凡圩皆有是心。彼既两利而俱存,我亦可羁縻而弗绝。(《捻军史料丛刊》第3册,第28页)”曾国藩招抚了潘垲父子,并且使潘氏父子广为招来,涉及河南省境,河南巡抚张之万通函质疑,曾国藩再写长函解释(《捻军史料丛刊》第3册,第32页)。光绪《寿州志》卷十一说三河尖接受潘氏父子调遣指挥者计有二百余圩,按其实际控制的势力范围来说恐怕还远远不止此数。
同治三年二月,御史吕序程对潘氏父子严加参劾,指出“潘垲系积惯讼棍,其子潘立勋着名捻匪,率众投苗,占据三河尖,招匪数万,逼胁光、固官圩归伊调遣,勒令良民蓄发,东西数百里烧抢一空,率众数万,助苗攻破寿州,复于光州、固始各城门、衙署张贴告示,语多狂悖,请饬僧格林沁将该犯等一并正法。(《清实录》(同治朝)卷95,第2页。)”结果,潘垲、潘立勋乃于同治三年四月被清朝政府一并杀死(《捻军》,第6册,第355页。)。
8、吴琪树、吴正谊父子,为颍州城东乡练首。为苗沛霖集团重要头目之一。专替苗沛霖与太平天国传递信息之余安定,亦曾以吴家为其安身立命之巢穴(档:《袁甲三片》(同治1、3、13)。)。捻军首领张隆之妾刘氏,在张隆被清军残杀之后,胜保即认刘氏为义女,甚至为刘氏请求四品封典。胜保的这个义女复由苗沛霖作主配给吴正谊为妄。因此关系,吴氏练勇虽曾协助太平军围攻颍州,仍得不被清朝政府追究,吴氏父子深感胜保庇护之恩,特送白银千两,对胜保表示谢意(档:《袁甲三片》(同治元年)。)。
9、李万春,为苗沛霖之重要心腹爪牙,攻陷寿州,踞而守之者,就是这个李万春。胜保调往陕西督师,使苗沛霖报效僧格林沁。僧格林沁札饬苗沛霖令其单骑赴宿州谒见,苗沛霖对僧格林沁心怀戒惧,“始而应允,继而不果”,改派李万春为代表,赴僧格林沁大营 ,代替苗沛霖谒见僧格林沁(《端敏公奏议》卷19,《遵查苗练现在情形折》(同治1、10、8)。)。湘军蒋凝学部进驻寿州 以 后,李万春还秉承苗沛霖之意制造磨擦,希望借此将湘军挤出寿州、正阳等地,并且确实也达到了苗沛霖的目的(《求阙斋弟子记》,卷15、第15页)。但等到清朝政府派各路大军对苗沛霖集团进行围攻,苗沛霖已在蒙城被其部下杀死,李万春却又以重镇寿州投靠李昭寿。苗景开率僧格林沁所部先至,李万春亦立即开门迎降。僧格林沁所部冒充李万春之人,将李昭寿部之来受降者朱元兴、杜宜魁诱入城内杀死。又将过路之李昭寿部将蒋立功诱入城内锁押。李昭寿不敢怪罪僧格林沁,即将罪责全部加在苗景开、李万春身上。 僧格林沁顺水推舟,立即奏准将苗景开、李万春杀死抵罪(《求阙斋弟子记》卷14, 第31页,卷15,第35页。),既削弱了李昭寿集团的武力,也达到了对苗沛霖集团斩草除根的目的。
10、董志诚,为苗沛霖属下西练(包括阜阳、太和、亳县一带)头目之一。为真武集人,亦“一方领袖”。他借助苗沛霖的势力与捻军抗衡(档:《端敏公奏议》卷20,《遵旨激励团练折》(同治2、4)。),死心踏地与消朝官府合作。苗沛霖受太平天国封号之后,董志诚仍不剃发,表示不归顺太平天国(档:《胜保片》(同治1、3、 1))。苗沛霖反清政府之后,董志诚也不再与苗沛霖一致行动。
11、邓林松,邓家圩人,为苗沛霖属下西练头目之一。 他和董志诚为同类,死心踏地作清朝政府的臣民。他与苗沛霖有共同利益,那就是共同协力与捻军对抗;他与苗沛霖也有重大的分歧,所以苗沛霖与太平天国勉强合作时,邓林松仍不剃发(档:《胜保片》(同治1、3、 1))。苗沛霖正式反抗清朝政府时,邓林松坚决不与苗沛霖一致行动(档:《端敏公奏议》卷20,《遵旨激励团练折》(同治2、4)。)。
12、张士端,为苗沛霖之重要爪牙。为苗沛霖集团镇守蚌埠。但在苗沛霖将被清军围歼之际,张士端却首先以蚌埠城向清军投诚。进而伪为败走怀远,再作清军内应,使清军又顺利占领了怀远(档:《唐训方折》(同治2、10、28)。)。种种表现,足以说明张士端也是一个两面三刀的人。
13、姚有志,寿州练首,自寿州之保义集至六安之严家店,纵横数十里,居民数十圩,皆属姚有志之势力范围。清军压境之后,姚有志立即改弦更张,不再追随苗沛霖,而主动向清朝政府投案自首(光绪《寿州志》卷11。张锡嘏:《上巡抚李乞师援寿禀》.)。同样是一个首鼠两端,忽东忽西的人。
14.赵春和、寿州练总。亦为苗沛霖之重要爪牙(《两淮戡乱记》。)。听他调遣指挥的团练达百余圩。清军在即将进攻苗沛霖时,对赵春和进行招抚,赵春和也立即向清朝政府投降了(光绪《寿州志》卷11。张锡嘏:《上巡抚李乞师援寿禀》.)。
15、牛允恭,阜阳练总。本受苗沛霖调遣,但在苗公然围攻寿州之后,即决计不再追随苗沛霖。在淮北练董平鸿绪、文生王者香赴临淮呈首的同时,牛允恭亦赴河南省告变,中允恭等数家老小居然因此而被苗沛霖一律斩尽杀绝(光绪《寿州志》卷11。张锡嘏:《上巡抚李乞师援寿禀》.)。
【资料来源:《安徽史学》1987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