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帝及其时代

康熙帝及其时代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康熙帝及其时代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康熙帝及其时代


在清代,康熙帝以历史上少有的雄才大略,引导大清帝国摆脱明清之际的混乱与动荡,走向和平与安定,为持续时间长达130余年的康乾盛世奠定了坚实的社会基础。后世史家谓康熙帝一生,“虽曰守成,实同开创”,评价可谓公允。即使今天我们反观康熙帝及其时代,也仍能为其杰出的人格魅力所感动,并从中获得很多教益。
以儒家思想为治国之本
自幼即对儒家学说充满浓厚兴趣的康熙帝即位以后,在以熊赐履为代表的一批汉族官僚的推动下,以巨大的热情投入到儒学的学习中,“殊觉义理无穷,乐此不倦”(《康熙起居注》第1册第80页)。康熙十六年十二月,他在御制《日讲四书解义序》中,明确宣布清廷要将治统与道统合一,以儒家学说为治国之具。康熙帝的这一态度为清朝内部持续数十年的文化纷争(也是治国方略的纷争)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此后,儒学在清朝社会特别是在国家政治生活中获得了正统的、合法的主导地位。这一重大历史转折,意味着作为中央政府的清朝政权,在保持自己独有的民族特色的同时,又因吸收博大精深的中原政治传统,从而具有更加丰厚的文化底蕴。政治伦理的儒学化,使这个政权第一次具有了系统而明确的理论指导,从根本上解决了清初社会政治的演变方向,为清朝社会进入协调、稳定的发展阶段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和制度基础。当时,不少汉族官僚为这一新的政治动向而欢欣鼓舞,并预感到中国社会有可能进入一个新的理想状态。
以皇权专制为官僚政体的核心
康熙帝亲政以后,一方面通过各种手段,采取强有力的措施,限制满洲贵族的权力,如剥夺各旗王公干预旗务的权力,破除“军功勋旧诸王”统兵征伐的传统,削弱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政治影响等;另一方面又毫不含糊地提出要建立由皇帝个人独裁的专制政体。他说:“天下大权当统于一”(《清圣祖实录》卷275,康熙五十六年十一月辛未),“天下大小事务,皆朕一身亲理,无可旁贷。若将要务分任于人,则断不可行”(《清圣祖实录》卷284,康熙五十八年四月辛亥)。康熙帝确立的君主专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用人之权、奖惩之权由皇帝亲自控制,不许臣僚干预;通过特务统治、密奏制度,对臣僚实行严密的监督和防范;反对朋党,严防臣僚结党对抗皇权。康熙帝确立的君主专制原则,被雍正、乾隆二帝继承和发展,逐渐成为清朝新的神圣不可侵犯的“家法”。清朝君主专制政体,在康熙朝被正式确立以后,持续两百余年,直到二十世纪初清朝灭亡,方被废除。
康熙帝在加强皇权的同时,也着手完善清朝官僚政治制度。有两个现象值得特别注意:一是康熙九年八月将内三院改为内阁,从此内阁作为清朝法定中央政府、作为官僚政治的重要象征,其地位稳定下来并一直存在到清末;二是康熙二十三年开始纂修《大清会典》。这是清代第一部重要的政典。《大清会典》于康熙二十九年完成,共162卷。从此,清朝官僚政治的运行基本做到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初步实现了政治运作的规范化。
清朝官僚政治直接服务于专制皇权,是实现皇帝个人独裁的重要工具。但与此同时,官僚政治对防止贵族滥用权力、改善官风、规范政治运行及协调社会利益关系等也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健全官僚政治是中国传统社会由乱到治的必不可少的环节。在强化皇权的同时,大力加强官僚政治建设,显示了康熙帝卓越的政治眼光。
以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为职志
清朝对中国历史最重要的贡献是完成了国家统一。清代国家的统一,不但初步奠定了近代中国的疆域版图,而且使各民族在和平安宁的环境中风雨同舟,共求发展,也为近代中国抵御外来侵略、追求富强提供了重要的历史前提。而这一伟大历史成就之基础也是在康熙朝奠定的。
从康熙帝开始,清朝初步形成了剿抚并用、以德服人的统一方针,即“乱则声讨,治则抚绥”(《清圣祖实录》卷180,康熙36年2月壬寅),“仰凭天道,俯惬人情,以万不得已而用兵”(《御制亲征平定朔漠方略序》)。这一方针在实践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大大加强了边疆少数民族对中央政府的向心力,特别是上层贵族和清廷建立了比较和谐、融洽的关系。康熙帝说:“帝王治天下自有本原,不专恃险阻”,“守国之道惟在修德安民,民心悦则邦本得,而边境自固,所谓众志成城者是也”(《清圣祖实录》卷151,康熙三十年五月丙午)。康熙朝的统一事业,为乾隆中叶清朝最后完成国家统一打下了坚实基础。
康熙时期,国家主导意识形态的确立,政治体制的健全,国家统一的推进,从不同的侧面将中国引向繁荣。到康熙中叶以后,清朝社会就呈现出一派“盛世”景象。时人称,“士敦诗礼,民安耕凿,萑苻夜息,桁杨昼静,行旅歌于途,商贾嬉于市。即梯山航海,沐日浴月之乡,欣欣蒸蒸,无远弗及”(《清圣祖实录》卷300,跋)。而这一成就的取得,显然与康熙帝的个人努力密不可分。
需要指出的是,康熙时期的中国社会在走向繁荣的同时,也蕴含着新的隐忧,主要有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政治腐败;二是最高统治权力的继承;三是西方殖民势力的侵略。对这三个方面的问题,尽管康熙帝都深有觉察,并想方设法予以解决,然而未能取得真正的成功。历史就是这样,每一个杰出人物都有自己的局限性。当国家的命运和领袖人物个人的命运过分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时候,个人的局限往往会变成时代的局限。到康熙帝晚年,大清帝国实际上已陷入政治腐败和权力争斗的严重困境。所幸的是,他的继承者雍正帝和乾隆帝都励精图治,奋发有为,最终引导清朝摆脱危机,走向新的繁荣。唯一可惜者是在如何妥善对付西方殖民侵略问题上,雍乾二帝基本沿袭康熙帝遗留下来的闭关政策,从而为19世纪中后期中外形势的巨变埋下了沉重的伏笔。
(转载自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