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帅:古玺辨伪(二)

纪帅:古玺辨伪(二)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纪帅:古玺辨伪(二)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纪帅:古玺辨伪(二)


古玺辨伪(二)
首发
纪帅
郑州大学文学院
藤井善三郎《有邻馆古玺印精华》7号收录的“庚都右司马玺(如下图)”亦为伪品,原书着录:“战国,铜印,双蟠螭钮,錾刻,1.90mm*2.0mm*11.8mm”。此玺亦被丁佛言《说文古籀补补》所误收。[1]
1、考该玺文字,作伪者不明字形,杂糅了燕齐两系风格。“庚”字,外形取自燕玺[2],却受《说文》讹变字形影响,从二“又”[3];“都”字字形出自燕玺;“右司马玺”四字明显出自齐系古玺,马字左下角缺一笔,也是造伪者不明字形所致[4]。
2、考该玺风格明显仿齐玺,而“庚”却为战国燕地名,曹锦炎先生认为“庚都”当在庚水流域,庚水正在燕境内[5];何琳仪先生认为“庚”应读作“唐”,在今河北唐县,战国亦属燕[6]。“都”是指有城郭的大邑,地名称都,是燕玺的一大特色[7]。传世“庚都”的燕官玺有另有“庚都右司马”,“庚都厃”[8]。
3、从艺术角度考察,该玺“都”、“右”二字长线条软弱无力,极不自然;“庚”字结体也极其不自然;从玺印章法上看“庚都”二字与“右司”二字之间安排很不协调,是作伪者未区分燕系与齐系文字,入印不能统一所致。
综上所述,该玺是伪品无疑。《有邻馆古玺印精华》这两方伪印使我们认识到,在使用《说文古籀补补》这类早期古文字书的时候,一定要分清器物的真伪,尤其在是字书收录之后,器物流落到了国外而不易见着录的情况,往往会被我们忽视。

纪帅:古玺辨伪(二)
纪帅:古玺辨伪(二)
纪帅:古玺辨伪(二)
二零一七年三月九日纪帅于郑州大学松园宿舍



[1] 丁佛言《说文古籀补补》,《说文古籀补三种(附索引)》,中华书局2011年,157页下。
[2] 罗福颐《古玺彙编》,文物出版社1981年,0059、0117号。
[3] 许慎《注音版说文解字》,中华书局2015年,310页下。
[4] 参《古玺彙编》0059、0017等燕玺“都”字,0041齐玺“右司马玺”。
[5] 曹锦炎《古玺通论》,上海书画出版社,147页。
[6] 何琳仪《战国文字通论(订补)》,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年,109页。
[7] 曹锦炎《古玺通论》,上海书画出版社,140页。
[8] 参《古玺彙编》,0059、01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