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王恩田:吕方考

文化-王恩田:吕方考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文化-王恩田:吕方考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王恩田:吕方考


吕方考
(首发)
王恩田
山东省博物馆
一、释吕
甲骨文有常见字:
A.
文化-王恩田:吕方考 《合集》06060
B.
文化-王恩田:吕方考 《合集》24145
孙诒让释昌。林义光释古,谓古方即鬼方。叶玉森释苦。唐兰释
文化-王恩田:吕方考,即邛之本名,其地在今四川邛县。丁山释吉。胡厚宣“疑即共”。于省吾、董作宾、李孝定均同意释
文化-王恩田:吕方考。于、董认为
文化-王恩田:吕方考方即鬼方。李则认为
文化-王恩田:吕方考方“地望今不可考,则阙之可也”[1]。丁山后又释涅。陈梦家认为邛在河内太行。李亚农、饶宗颐释为《玉篇》的“呩”。饶氏认为呩即嗜之古文。
文化-王恩田:吕方考方即嗜方,也就是黎方,“当在太行山一带,与上党之黎,地理吻合”。徐南洲释“胡”[2]。
子组卜辞有:
丁巳,
文化-王恩田:吕方考方水 《合集》20615

文化-王恩田:吕方考字,卜辞初见.《甲骨文字编》3649,未释[3]。字形像有内外间的房子,中间有通道相连。陕西长安张家坡曾发现过这种形制的房屋遗址(图一)[4]。此字可隶作“吕”,即山西吕梁山的吕。《庄子·达生》:“孔子观乎吕梁。”《释文》引司马注:“吕梁,河水有石绝处也。”上引字形B应是吕字的简化。而字形A则是吕字的异体。之所以要在字形A的竖画上再加短横画,应是指事符号,用以表示这里是开门的地方。应是闾的本字。《荀子·大略》:“弔者在闾。”注:“闾,门也。”《公羊·成公二年》:“相与踦闾而语。”注:“闾,当道门。”A字字形正像在通道上开门形。《说文》:“闾,里门也。”是其孳乳意,因为殷商时代还没有“二十五家为闾”(《周礼·里胥》司农注)和“五邻为里”(《周礼·遂人》)的制度。闾通吕,闾方即吕方。

文化-王恩田:吕方考
二、释吕方
吕方卜辞粗计多达五六百条,除上引《合集》20615属子组,《合集》24145属出组外,其余都是宾组,吕方应是武丁时期强大的方国。大部分吕方卜辞是殷王朝对吕方的征伐。少部分是吕方出侵,出伐殷王朝西部边境城邑。有5条是“爯册
文化-王恩田:吕方考吕方”(《合集》6160),《说文》:“爯,并举也。”册与
文化-王恩田:吕方考通用无别。册即典册,
文化-王恩田:吕方考为册命。意为奉举典册册命吕方。这是在殷王朝战胜吕方后,对吕方的册命。约有20条卜辞是“我受吕方祐”(《合集》8503),是殷王朝战胜吕方后,化敌为友,祈求保佑吕方。
三、吕方地望
根据卜辞“允有来
文化-王恩田:吕方考自西”(《合集》584正)。吕方应是位于殷都安阳以西。另据“吕方其微”(《合集》6366)。微即参加武王伐纣八国联军中的微。微通魏。《汉书·古今人表》:“鲁魏公。”《律历志》作“微公”。《左传·昭公七年》:“我自夏以后稷魏、骀、芮、岐、毕、吾西土也。”周人认为魏属于西部国土。微、魏又通郿,即今陕西宝鸡之眉县。此外,吕方所侵扰的国族有“微戈”(《合集》548正)、“微友唐”(《合集》6063反)、“微友化”(《合集》6068正)、“微友角”(《合集》6057正)。《广雅·释诂》:“友,亲也。”证明微与戈、唐、化、角四族之间存在血缘亲属关系。戈即《高家堡戈国墓地》之戈,地在泾阳一带。唐即“作大邑于唐土”(《英》1105正)之唐。唐土即汤社。汤通荡。汤社即《史记·秦本纪》宪公二年所灭之荡社。地在今三原与始平的交界处。化通华。地在今华县、华阴一带。角通洛。地在今洛水、洛川一带。微友四族的分布范围,大体应是西起泾阳,东至华县的陕西东南部地区[5]。此外,如上所述,吕方与吕梁的关系密切。《说文》:“梁,水桥也。”《尔雅·释宫》注:“石绝水者为梁。”《方言》九:“艁舟谓之浮梁。”梁可以是指桥,也可以是水中可以过河的石头。还可以是指船。总之,吕梁得名应是去往吕方的渡河津梁。吕梁山在黄河以东,则吕方必在黄河以西。
四、吕方的考古学文化
考古发现证实,在黄河以东的山西石楼、保德、柳林、永和、湿县、吉县等县和黄河以西的陕西绥德、清涧、延川、延长等县所发现的殷代遗址,具有与殷商文化不同的文化面貌和独特的地方风格[6]。笔者认为河东山西石楼等地的地域文化应是鬼方文化。鬼通媿,又通怀。山西绛县横水西周媿姓倗伯墓地应即分封给晋侯“怀姓九宗”之一,可以作为鬼方应在晋西地区的旁证。黄河以西的陕西绥德、清涧等地的晚殷地域文化应即吕方文化。在清涧李家崖[7]和辛庄都发现了殷商时代的城址。辛庄城址内还发现大型建筑基址[8],辛庄故城有可能是吕方的都城。进一步证明吕方地理位置应在陕北清涧、绥德一带。



[1] 上引各家看法参见李孝定《甲骨文字集释·第二》0415~0424页,中研院史语所专刊之五十,1965年。
[2] 上引各家看法参见于省吾主编《甲骨文字释林》0738,中华书局,1996年。
[3] 李宗焜《甲骨文字编》下册,1149页,中华书局,2012年3月。
[4] 考古研究所沣西发掘队《1955—57年陕西长安沣西发掘简报》,《考古》1959年10期。
[5] 王恩田《甲骨文周微四族戈、唐、化、角考》,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网站,2015年6月11日。
[6]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考古学·夏商卷》584~593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12月。
[7] 张晓文、吕智荣《陕西清涧县李家崖古城址发掘简报》,《考古与文物》1988年1期。
[8]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2013年陕西省考古研究所考古发掘调查新收获》,《考古与文物》2014年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