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文-孟蓬生:释清华简《封许之命》的“[彑豕]”字——兼论“[彑豕]”字的古韵归部

金文-孟蓬生:释清华简《封许之命》的“[彑豕]”字——兼论“[彑豕]”字的古韵归部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金文-孟蓬生:释清华简《封许之命》的“[彑豕]”字——兼论“[彑豕]”字的古韵归部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孟蓬生:释清华简《封许之命》的“[彑豕]”字——兼论“[彑豕]”字的古韵归部


释清华简《封许之命》的“𧰲”字
——兼论“𧰲”字的古韵归部
(首发)
孟蓬生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新出清华简(伍)有《封许之命》一篇,[1]其简3云:
𧻚
金文-孟蓬生:释清华简《封许之命》的“[彑豕]”字——兼论“[彑豕]”字的古韵归部(桓桓)不(不)茍,严
金文-孟蓬生:释清华简《封许之命》的“[彑豕]”字——兼论“[彑豕]”字的古韵归部(将)天命。
生按:整理者隶定为“茍”的字,原形如下:

金文-孟蓬生:释清华简《封许之命》的“[彑豕]”字——兼论“[彑豕]”字的古韵归部1
试比较同书《厚父》中两次出现的“茍”字:

金文-孟蓬生:释清华简《封许之命》的“[彑豕]”字——兼论“[彑豕]”字的古韵归部2
金文-孟蓬生:释清华简《封许之命》的“[彑豕]”字——兼论“[彑豕]”字的古韵归部3
不难发现,二者有明显的不同。一是字形上部不同,“茍”字上部写作倒矢形,与“至”字所从倒矢形相同,而1形是两弧相切的形状;二是1形腹部有口字,而两“茍”字均无口字。因此《封许之命》简3所谓“茍”字的隶定和释读应当寻求更合理的解决方案。
楚简中“豕”字或“犬”字头部往往两笔斜交,略如“X”形,但也有写作两个弧笔相对,略如“
金文-孟蓬生:释清华简《封许之命》的“[彑豕]”字——兼论“[彑豕]”字的古韵归部”形,且左侧弧笔往往偏下。两个弧笔挨得较近时(相切),很接近两笔交的形状(这实际上也是今人写X时的两种方法),但个别字形有分得很开的形状。[2]清华简出现的两个“彝”字,其头部就採用了两弧笔相切的写法:

金文-孟蓬生:释清华简《封许之命》的“[彑豕]”字——兼论“[彑豕]”字的古韵归部
“彝”字上部的“彑”本象豕头,但因为豕头和犬头笔形相似,《封许之命》的“彝”字所从居然被乾脆写成了“犬”。
1头部与豕头或犬头相似,但尾部下垂,而不是上卷,可以肯定其象兽形的主体部分不是“犬”字。所以要破解此字,应该在“豕”、“彑”两部中中寻找。综合字形和辞例分析,我们认为该字其实就是金文中常见的“𧰲”字,[3]当读为“弛(伿)”。
“𧰲”字金文中的写法有繁简两系。繁系是在“豕”形的颈部加“糸”或“
金文-孟蓬生:释清华简《封许之命》的“[彑豕]”字——兼论“[彑豕]”字的古韵归部”( 象绳索或绳套),表示繫束,其后或变为“
金文-孟蓬生:释清华简《封许之命》的“[彑豕]”字——兼论“[彑豕]”字的古韵归部”、 “
金文-孟蓬生:释清华简《封许之命》的“[彑豕]”字——兼论“[彑豕]”字的古韵归部”,后又变为“口”,往往加于“豕”形的腹部。其字形演变序列如下:

金文-孟蓬生:释清华简《封许之命》的“[彑豕]”字——兼论“[彑豕]”字的古韵归部
1保员簋 “
金文-孟蓬生:释清华简《封许之命》的“[彑豕]”字——兼论“[彑豕]”字的古韵归部”字所从(西周早期);2大簋盖(西周晚期,《集成》08.4298);[4]3叔尸镈(春秋早期);4复封壶甲(春秋早期);5邾公华钟(春秋晚期,《集成》00245);6复封壶乙(春秋早期);7清华简《封许之命》简3(战国中晚期)
简系则在“豕”形的基础上加一套环(有多种变体),或施于颈部,或施于腹部。

金文-孟蓬生:释清华简《封许之命》的“[彑豕]”字——兼论“[彑豕]”字的古韵归部
“桓桓”,传世典籍多训为“威武貌”,施于此处不太合适,当别寻他解。金文有 “𧻚”字。秦公镈:“十又二公,不𧰲上下,严龏夤天命。余虽小子,穆穆帅秉明德,叡尃(敷)明刑,虔敬朕祀,以受多福,协龢万民,唬(疑虔之讹字或误摹)夙夕,剌剌𧻚𧻚。”复封壶甲(《金文通鑒》12447):“戠(翼~𧝀)龏威(畏)諆(忌),不𧰲(弛)夙(夙)夜,从其政事,𧻚乍(将?)圣公命。” 简文“桓桓”与秦公镈“𧻚𧻚”和复封壶之“桓”用法相近,都是指作器者自己而言,若据传世文献解作“威武”,不仅有自伐之嫌,而且与前文“虔敬”、“勤勉”之语意不相谐调。《逸周书·謚法》:“克敬勤民曰桓。”用这个解释似乎较“威武”更为合适。
虔敬和勤勉语义相近,故金文中虔敬和勤勉的词往往可以出现在相同的语境中。如金文有“虔夙夕”、“敬夙夕”(大克鼎),亦有“
金文-孟蓬生:释清华简《封许之命》的“[彑豕]”字——兼论“[彑豕]”字的古韵归部(劭)夙夕”。[5]蔡侯
金文-孟蓬生:释清华简《封许之命》的“[彑豕]”字——兼论“[彑豕]”字的古韵归部镈云:“余虽末少子,余非敢宁荒,有虔不惕,左右楚王,
金文-孟蓬生:释清华简《封许之命》的“[彑豕]”字——兼论“[彑豕]”字的古韵归部
金文-孟蓬生:释清华简《封许之命》的“[彑豕]”字——兼论“[彑豕]”字的古韵归部为政,天命是
金文-孟蓬生:释清华简《封许之命》的“[彑豕]”字——兼论“[彑豕]”字的古韵归部(将),定均庶邦,休有成庆。”[6]清华简《封许之命》云:“桓桓不𧰲(弛),严
金文-孟蓬生:释清华简《封许之命》的“[彑豕]”字——兼论“[彑豕]”字的古韵归部(将)天命。”两处文字可以互参。清华简《封许之命》之 “桓桓不𧰲(弛)”与蔡侯申器之“有虔不易(弛)”语意略同,“严
金文-孟蓬生:释清华简《封许之命》的“[彑豕]”字——兼论“[彑豕]”字的古韵归部(将)天命”与蔡侯申器之“天命是
金文-孟蓬生:释清华简《封许之命》的“[彑豕]”字——兼论“[彑豕]”字的古韵归部(将)”语意略同。
“𧰲”字所记录的词在金文中也常常用其他字来表示。晋姜鼎:“虔不𧰲。”蔡侯钟:“有虔不惕(易)。”毛公鼎:“敬今王威不睗。”克钟:“克不敢𧰲。”内史亳同:“弗敢虒。”[7]易(惕睗)和虒古音各家一般归支锡部。陕西眉县出土的单叔鬲(西周晚期)自名为“𧰲”,[8]其辞曰:“单弔(叔)乍(作)孟
金文-孟蓬生:释清华简《封许之命》的“[彑豕]”字——兼论“[彑豕]”字的古韵归部尊𧰲,𠀠(其)万年子子孙孙永宝用。”董珊先生读“𧰲”为“鬲”,[9]其说可从。《说文·彑部》:“𧰲,豕也。从彑,从豕。读若弛。”弛从也声。也声字古音学家或归支部,或归歌部。[10]近年刘洪涛先生撰文认为也声字在较早的时候当归支部。[11]按,李家浩先生认为“只”、“也”为一字分化,“只”字古音在支部,则“也”声字上古音前期归支部无疑。[12]只声字归支部,则也声字亦当归支部。 “𧰲”总是跟支锡部字发生关係,其上古音亦应在支部。[13]在“懈怠”、“懒惰”的意义上,𧰲、易(惕睗)和虒都是假借字,我在十八年前发表的《释“𧰲”》一文中认为其后出本字为“弛”或“伿”(《说文·人部》:“伿,隋(惰)也。从言,只声。”以豉切),现在看来,应该距事实不远。需要指出的是,有资格充当其后出本字还不限于“弛”或“伿”两字。《说文·卧部》:“䭆,楚谓小儿懒䭆。从卧食。”尼戹切。又《女部》:“嬾,懈也,怠也。一曰䭆也。”[14]《言部》:“
金文-孟蓬生:释清华简《封许之命》的“[彑豕]”字——兼论“[彑豕]”字的古韵归部,待也。从言,伿声。读若䭆。”胡礼切。
金文-孟蓬生:释清华简《封许之命》的“[彑豕]”字——兼论“[彑豕]”字的古韵归部从伿声而读若䭆,说明在“懈怠” 、“懒惰”的意义上,伿、䭆所记录的也应是同一个词。
附记:本文在资料方面得到冯胜君先生和刘洪涛先生的帮助,并请我的同事萧晓晖先生看过,谨致谢忱!



[1]李学勤主编:《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伍)》上册“图版”,下册“释文”,中西书局,2011年。
[2]参阅李守奎《楚文字编》第576页“犬”字,华东师範大学出版社,2003年。
[3]孟蓬生:《释“𧰲”》,《古汉语研究》1998年第3期。陈剑释“彖”,见氏着《金文“彖”字考释》,《甲骨金文论集》第243-272页,綫装书局,2007年。
[4]董莲池《新金文编》隶定为“彖”(卷九第1367-1368页,作家出版社,2011年),《拼音检字表》注音为“豕”。
[5]孟蓬生:《金文考释二则》,《古汉语研究》2000年第4期。
[6]黄德宽:《说
金文-孟蓬生:释清华简《封许之命》的“[彑豕]”字——兼论“[彑豕]”字的古韵归部》,《古文字研究》第24辑,中华书局,2002年。
[7]吴镇烽:《内史亳丰同的初步研究》;王占奎《读金随劄——内史亳同》,两文俱见《考古与文物》2010年2期。
[8]单叔鬲“𧰲”字相关资料蒙冯胜君兄告知,谨致谢忱。
[9]董珊:《略论西周单氏家族窖藏青铜器铭文》,《中国历史文物》2003年第4期。
[10]陈复华、何九盈:《古韵通晓》第344-345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年。
[11]刘洪涛《上古音“也”字归部总论》,《中国语言学》第3辑第120-122页,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
[12]李家浩:《释老簋铭文中的“
金文-孟蓬生:释清华简《封许之命》的“[彑豕]”字——兼论“[彑豕]”字的古韵归部”字》,《古文字研究》第27辑,中华书局,2008年。也声字当归支部,还可参考下文关于“地(
金文-孟蓬生:释清华简《封许之命》的“[彑豕]”字——兼论“[彑豕]”字的古韵归部)”字的讨论。
[13]冯胜君兄也有同样的看法,见其2011年2月18日致笔者电子邮件。
[14]大徐本“䭆”原作“卧食”,此从段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