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芹-茶香四溢满红楼

曹雪芹-茶香四溢满红楼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曹雪芹-茶香四溢满红楼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茶香四溢满红楼


五 茶俗:“你既吃了我们家的茶,怎么还不给我们家作媳妇。”
我国饮茶历史源远流长,在长期的饮茶活动中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风俗习惯,成为中华传统文化之一。曹雪芹是中华传统文化集大成者,在《红楼梦》中他也全面展示了这种传统的风习。例如“以茶祭祀”、“以茶待客”、“以茶代酒”、“以茶赠友”、“以茶泡饭”、“以茶论婚”种种,都有所描写,如果有哪位画家有兴趣的话,我想画一幅“十二金钗品茗图”当是不成问题的。为行文方便,下面略作归纳,着重从几个方面看看《红楼梦》中的饮茶风俗。 
(1)“以茶祭祀”。这风俗古已有之。据考证,至晚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就出现了“以茶祭祀”的记载。南齐武帝萧颐,临死前下了一道遗诏,其中说道:“灵座上,慎勿以牲为祭,但设果饼、茶饮、干饭、酒脯而已。”后人相沿此俗。清代亦有此俗,萧奭《永宪录》中就有记载:
户部尚书兼兵部尚书蒋廷锡生母曹氏卒,诏予祭卹,追封一品太夫人。上谕大学士张廷玉、散秩大臣都统佛伦等赐祭茶酒,加恩谕祭二次。《红楼梦》中写到“以茶祭奠”多处,第13回秦可卿夭逝,王熙凤协理宁国府,第14回写王熙凤分派宁府男女仆役时说道:
这四十个人也分作两班,单在灵前上香添油,挂幔守灵,供饭供茶,随起举哀,别的事也不与他们相干。
第53回,写贾府全家人“祭宗祠”的情节,其中也有“供茶”的情节:“……直至将菜饭汤点酒茶传完,……”第58回写芳官祭尊菂官,宝玉告诉他不要烧纸钱,“随便有清茶便供一钟茶”,也是把“茶”作为祭品。第73回“痴公子杜撰芙蓉诔”前序后歌,文中写了备睛雯平日最喜欢的四样东西,在月下芙蓉花前祭睛雯:
谨以群芳之蕊、冰鲛之*[左“壶去业加系”右殳]、沁芳之泉、枫露之茗,四者虽微,聊以达诚申信,乃致祭于白帝宫中抚司秋艳芙蓉女儿之前。诔毕“酌茗清香,庶几未飨。”又写道:“读毕,遂焚帛奠茗。”从这些记载和小说中的描写看,古代人们是将茶作为一种名贵、纯洁的“祭品”,寄托哀思。
(2)“以茶论婚嫁”。这一风俗在唐代最为风行。文成公主入藏以茶陪嫁,为人们称颂。唐代以降,“茶礼”(俗称“下茶”)更加盛行。明代着名小说《金瓶梅》中写到“茶礼”处最多。所谓“吃茶”即是受聘的“茶礼”。清人阮葵生《茶余客话》中写到淮南人下聘礼,“珍币之下,必衬以茶,更以瓶茶分赠亲友。”清人福格《听雨丛谈》中也说:“今婚礼行聘,以茶叶为币,满汉皆然,且非正室不用。”
《红楼梦》中“以茶为媒”、“以茶论婚嫁”有两处。一是第15回写宝玉、秦钟到馒头庵,让智能儿倒茶事,虽是调笑之意,但是以茶论婚的风俗的表现。二是第25回写宝玉被贾环用腊烫了脸,黛玉总不出门,“倒时常在一处说话儿。”一日去了怡红院,正好遇到了凤姐等一干人都在,于是凤姐问起日前赠茶之事,接下写道:
林黛玉听了笑道:“你们听听,这是吃了他们家一点子茶叶,就来使唤人了。”凤姐笑道:“倒求你,你倒说这些闲话,吃茶吃水的。你既吃了我们家的茶,怎么还不给我们家作媳妇?”众人听了一齐都笑起来。以凤姐在贾府的地位,她竟然在大庭广众面前,当着黛玉的面说出这种话来,显然不是无心的唐突林妹妹。
(3)家常饮茶。古代小说中写到家常饮茶的情节不胜枚举。《红楼梦》中的贾府是贵族之家,家常饮茶极普通,有专门的茶房、管茶仆妇,就可见这个大家族每天的饮茶情形了。小说中写宴前吃茶,饭后“漱口茶”,“然后又捧上新茶来,这方是吃的茶。”第51回写贾宝玉睡至半夜口渴了还要丫鬟倒茶来。麝月忙“向暖壶中倒了半碗茶,递给宝玉吃了,自己漱了一漱……”还有,贾府逢年过节搭台唱戏,每当众人看戏时也要送上茶来。这都属于家常饮茶,自是曹雪芹处处都点到,绝不放过每一个细节。
(4)客来敬茶。这是中国人待客的传统礼仪。远的有晋代的王濛用“茶汤敬客”、桓温用”茶果宴客”的记载,宋代就有杜来《寒夜》诗写出“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的佳句。至于小说中写“客来敬茶”例子就更多了。李绿园《歧路灯》第2回就有客来“献茶毕”的描写。《红楼梦》中写“客来敬茶”从第1回起就有甄士隐命“小童献茶”招待贾雨村;第三回写林黛玉到王夫人房内,“丫鬟忙捧上茶来。”第13回写太监戴权上祭,贾珍“让坐至逗峰轩献茶。”王熙凤分派人役时说:“这二十分作两班,一班十个,每日在里头单管人客来往倒茶,别的事不用他们管。”第18回写元妃省亲大典,“茶已三献,贾妃降座,乐止。”第33回写贾政接待忠顺王府的人,“彼此见了礼,归坐献茶。”这都是“以茶待客”的风俗。
(5)饮宴上茶。古人有“茶宴”,《啸亭杂录·续录》记载,“茶宴”条云:
乾隆中于元旦后三日,钦点王大臣之能诗者曲宴于重华宫。演剧赐茶,仿柏梁制,皆命联句以纪其盛。复当席御制诗二章,命诸臣和之,后遂以常礼焉。
《红楼梦》中有结诗社联句之类活动,茶酒助兴也是有的,但未提及“茶宴”。我们在小说中看到的是各种宴会是要上茶的。如第3回写贾母到会芳园游玩,“先茶后酒,不过皆是宁荣二府女眷家宴小集。”
(6)以茶馈友。在中国茶文化史上,以茶酒馈亲友,是一个良好的传统。大诗人白居易曾在《萧元外寄蜀新茶》诗中写到:“蜀茶寄到但惊新,渭水煎来始觉珍。”清代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诗中也有谢赠茶诗,《谢兖州太守赠茶》有云:“此是蒸丁无上贡,何期分赐野人家。”这都是“以茶馈友”的例证,说明此风此俗古已有之。
《红楼梦》写茶不让前贤,就连“以茶馈友”的细节也写到了。第26回写王熙凤去看望宝玉时巧遇众姐妹,林黛玉也在场,于是──
凤姐道:“前儿我打发了丫头送了两瓶茶叶去,你往那去了?”林黛玉笑道:“哦,可是倒忘了,多谢多谢. ”凤姐又道:“你尝了可还好不好?”没有说完,宝玉便说道:“论理可倒罢了,只是我说不大甚好,也不知别人尝着怎么样?”宝钗道:“味倒轻,只是颜色不大好些。”凤姐道:“那是暹罗进贡来的。……你要爱吃,我那里还有呢。”林黛玉道:“果真的,我就打发丫头取去了。”凤姐道:“不用取去,我打发人送来就是了。我这儿还有一件事求你,一同打发人送来。”
(7)吃“年茶”。这风俗由来已久,至今人们还常说“吃年茶”。小说第19回写接待元妃省亲大事完毕,“贾府上下安闲。”于是,袭人之母亲来回过贾母,接袭人家去“吃年茶”。同回又写道:“至于跟宝玉的小厮们……也有往亲友家去吃年茶的。”
饮茶风俗很多,成为礼数。除上述几个方面外,还有“上果茶”、“茶点心”、“茶泡饭”和烹茶加香片等,都属饮茶风俗一类,限于篇幅无法一一细说。通过以上七个较突出的方面,已可见《红楼梦》中的茶文化是多么丰富多采,绚丽多姿了。作为小说,曹雪芹不可能像某些茶史专着那样详加记录。但是曹雪芹做到了“信手拈来无不是”,使读者在阅读小说的同时,能够获得如此生动有趣的茶文化知识,实是古今中外小说中所不多见的,就此一点而论,曹雪芹实不愧为古今罕见的文学巨匠,一代天才作家。
六 茶入诗词,《红楼梦》亦如是
作为物质文化的茶和精神文化的饮茶,在数千年的发展中,与文学艺术结下了不解之缘。以茶入诗、以茶入词、以茶入歌、以茶编舞、以茶入画、以茶入戏、以茶入小说,几乎遍及一切文学艺术形式。早在晋代就有诗人杜育、文学家左思等人写下了咏茶诗赋多篇。唐代以降,如大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皮日休等人的咏茶诗更是灿烂辉煌,光照人间。倘若有人编选一部“中国历代咏茶诗词”,恐怕非止百万字。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一生嗜茶成癖,留下了五十余首咏茶诗,如《琵琶行》中就有“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9]元稹的《一字至七字诗·茶》[10],别具一格,从一字写到七字,组成了宝塔形的诗。宋代诗词大家苏东坡写过几十首咏茶诗,把“佳茗”比作“佳人”。他的《记梦回文二首并叙》[11]”以回文诗的形式咏茶,可与前面所引元稹的《一字至七字·茶》诗相提并论,被古今诗家称为一绝。苏东坡平日喜欢饮茶,做梦中也不忘饮茶,传为千古美谈。
古人所写咏茶诗词,固有表达闲情意趣之意,但更多的是以歌颂茶的情性来抒发个人的襟怀,借茶喻己,借茶明志。韦应物的《喜园中茶生》[12]就是如此。欧阳修在《双井茶》[13]诗中表达了同样的志趣。南宋大诗人辛弃疾关心国家命运,壮怀激烈。他在《临江仙·试茶》[14]中写道:
红袖扶来聊促膝,龙团共破春温。高标终是绝尘氛。两厢留烛影,一水试泉痕。饮罢清风生两腋,余香齿颊犹存。离情凄咽更休论。银鞍和月载,金碾为谁分。后半阙写出自己不能为国效劳的感慨,借茶喻志。
我在阅读《红楼梦》时对写到“茶”的诗词略加分类,大体上是这样:
(1)回前诗:《红楼梦》第2回“冷子兴演说荣国府”,回前诗有一首,其云:
一局输赢料不真,香消茶尽尚逡巡。
欲知目下兴衰兆,须问旁观冷眼人。
以茶暗示贵族之家的贾府不配有更好的命运,“茶尽”、“香消”犹同云“运终数尽”。
第二首回前诗见于甲戌本第8回,诗云:
古鼎新烹凤髓香,那堪翠@⑩贮琼浆。
莫言绮*[左“壶去业加系”右殳]无风韵,试看金娃对玉郎。诗中的“凤髓”即指名贵的茶。贾府是“钟鸣鼎食”之家,诗中表达了这个贵族家庭的豪富。
(2)茶联:古已有之。为人称道者如郑板桥就有“白菜青盐*[左米右见]子饭,瓦壶天水菊花茶”和“雷文古泉八九个,日铸新茶三两碗”的对联。从时间上看郑虽然晚于曹雪芹,但说明茶入对联是不成问题的。《红楼梦》第17回写宝玉随游大观园,出沁芳亭到“龙吟细细,凤尾森森”的潇湘馆,他就拟了一幅对联:
宝鼎茶闲烟尚绿
幽窗棋罢指犹凉
(3)“闲情诗”:小说第23回写宝玉在百无聊赖时作了四首“即事诗”,其二《夏夜即事》,诗云:
倦绣佳人幽梦长,金笼鹦鹉唤茶汤。
窗明麝月开宫镜,宝霭檀云品御香。
其三《秋夜即事》末二句:
静夜不眠因酒渴,沉烟重拨索烹茶。
其四《冬夜即事》诗云:
女儿翠袖诗怀冷,公子金貂酒力轻。
却喜侍儿知试茗,扫将新雨及时烹。四首“即事诗”中有三首写到“茶”,可见“茶”在宝玉心目中的地位,也可见“茶”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位置了。
(4)联句中的茶:联句是古诗中的一种常见形式。古人也用联句诗咏茶,最有名的联句诗是唐代颜真卿、陆士修、张荐、李萼、崔万、僧皎然六人所吟《五言月夜啜茶联句》。[15]
《红楼梦》十二钗的联句中也提到茶,第50回“芦雪庵争联即景诗”,从王熙凤“一夜北风紧”起句,中有薛宝琴的“烹茶水渐沸”句。又,第76回“凹晶馆联诗悲寂寞”,有《中秋夜大观园即景联句三十五韵》,槛外人妙玉在收结时续了四句:
芳情只自遣,雅趣向谁言。
彻旦休云倦,烹茶更细论。
曹雪芹诗才横溢,妙笔生花。在《红楼梦》中,他利用韵文的各种形式来写茶、咏茶、从茶联、诗、联句,都写到了。从茶文化史的角度看,这些咏茶之作,恰恰又反映了清代的饮茶风尚。这就是曹雪芹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同时也表现了这位伟大作家与众不同的高妙之处。
七 “茶”在《红楼梦》中的审美价值
自小说创世以来,以茶入小说不乏其例,它是现实生活的一种反映。这虽因为茶作为极有价值的饮料,早已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品。
茶入小说究竟从何本小说开始,我未加详考,不敢断言。假如稍加追索的话,东晋干宝的《搜神记》中已写到“夏侯恺死后饮茶”的故事。《博异志·郑洁》中写其妻死,以茶酒祭奠之事。[16]
传为陶潜所着《续搜神记》中有“秦精采茗毛人”的神异故事,陆羽《茶经》加以征引:“晋武帝时,宣城人秦精入武昌山采茗。”[17]唐宋传奇中也写茶,但当时是以诗词为尚,本文中多所引证,不细说了。明清时代小说走向成熟,不论是文言小说,还是白话长篇小说,都有许多茶事的描写。如《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儒林外史》、《聊斋志异》、《老残游记》[18]诸名着中的“茶事”描写已为许多文章和专着提及,不再详述。其实,如李绿园的《歧路灯》、文康的《儿女英雄传》、西周生的《醒世姻缘传》[19]等小说中也大量写到“以茶待客”、“以茶祭祀”、“以茶为聘”、“以茶赠友”等茶风俗、茶文化。例如《儿女英雄传》第15回就有一段文字描写“饮茶”;第三十七回安公子回家后到张老家,也有一段描写饮茶的文字。这两回客来敬茶的描写算是很细腻,也很生活化,颇为生动,但实在不多见。一般说来,《红楼梦》之外的古典小说中写到茶、饮茶,大多是点到为止,显得十分空泛,谈不上是一种高雅的“茶道”,完全不能与《红楼梦》同日而语。
在中国古典小说中,《红楼梦》有关茶文化的描写堪称典范。
首先,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是把饮茶及其习俗,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来描写的。他通过写茶的种类、煎茶用水、饮茶用具,以及茶祭祀和吃年茶、茶泡饭、以茶敬客等等,展现了我国十八世纪中叶封建贵族之家的风习和茶文化的深远影响。
其次,从文学创作的角度考察,《红楼梦》所写茶、饮茶活动,都是为他塑造人物、刻划人物性格、表达人物的内心世界和对人生的认识而服务的。同时通过这些真实的描写,起到烘托故事气氛、丰富小说情节的目的。下面我们分别从几个方面具体看看茶在《红楼梦》中的审美价值。
(1)以饮茶表现人物的不同地位和身份。第41回贾母不吃“六安茶”而喝“老君眉”,活现贾府老祖宗的身份,刘姥姥吃了油腻不懂喝茶之道闹肚子,又在接过贾母半盏茶后说:“好是好,就是淡了些,再熬浓些更好”,表明这位老人来自农村,哪里有什么饮茶的知识呢?妙玉的高谈阔论,随手能拿出那么多稀奇古怪、令人咂舌的茶具,连“诗礼簪缨”的荣宁二府都相比逊色,就把这位生来“金玉质”的“槛外人”的身世明白地揭示出来了。王熙凤的娘家是“金陵王家”,爷爷时代就管理各国的来使朝贡,所以她能拿出“进贡”的暹罗茶分赠给姐妹们。这些看起来都是闲闲的一笔,但却在小事、细节上突出了人物的地位和身份。
(2)以饮茶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和性格。林黛玉初进贾府,小说中写道:“黛玉也照样嗽了口,然后盥手毕。又捧上茶来方是吃的茶。”表面上看似乎是指大家族的饮茶礼节、规矩,其实也表现了黛玉的心思过人。在这段文字之上甲戌本有眉批:“……观此则知黛玉平生心思过人。”第6回写凤姐吃茶时的形容:“凤姐儿不接茶,也不抬头”把凤姐内心所思跃然纸上,脂批道:“神情宛肖。” 
最能表现人物性格处是第41回,妙玉因刘姥姥用了成窑茶杯:“忙命将那成窑茶杯别收了,搁在外头去罢。”靖藏本眉批写道:“妙玉僻处,此所谓‘过洁世同嫌’也。”又在“你虽吃的了,也没这些茶糟塌”下有庚辰本批语道:“茶下‘糟塌’二字,成窑杯已不屑再用。妙玉真清洁高雅,然亦怪谲孤僻甚矣,实有此等人物,但罕耳。”这一回写妙玉的清高怪僻淋漓尽致,突出了这一人物的性格。
(3)以茶为媒介表现了人物之间的复杂关系。王熙凤赠茶各姊妹,这是一种表现。但品茶栊翠庵,妙玉独拉黛玉、宝钗到另屋去喝“梯己茶”,用雪水烹茶,用珍贵的茶具,最能表现出人物之间的关系来,不然就不必称“梯己茶”了。至于宝玉也能“混迹”其间,那自然在妙玉心目中有不同他人之处。这些微妙的关系,在读者面前很容易被忽略,但在作者写时确实是别有一番心思的。
(4)字里行间渗透的强烈的对比。第17回写宝玉到袭人家,给宝玉倒茶,袭人家当然拿不出成窑杯和“老君眉”,所以袭人不得不拿出自己的杯子和茶叶来招待宝二爷。第77回写宝玉去探晴雯,晴雯口渴要茶喝:
宝玉看时,虽有个黑沙吊子,却不像个茶壶。只得桌下去拿了一个碗,也甚大甚粗,不像个茶碗,未到手,先就闻得油膻之气。这是茶具,再看茶:
看时,绛红的,也不太成茶。晴雯扶枕道:“快给我喝一口罢!这就是茶了。那里比得咱们的茶!”宝玉听说,先自尝了一尝,并无清香,且无茶味,只一味苦涩,略有茶意而巳。尝毕,方递与晴雯。只见晴雯如得了甘露一般,一气都灌下去了。
读之令人酸鼻!富人、穷人就连使用的茶具,饮的茶都是如此悬殊!就种无声的对比,同“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难道不都是对一个制度的控诉吗?
(5)从饮茶、喝茶中看人物的知识和修养,古人讲品茗,把饮茶提高到一种典雅清和的意境中,展现出生活的享受、生活的情趣和生活的艺术化。所以历来文人名士把“品”字作为茶道的真功夫,甚至有了“功夫茶”之谓。唐代诗人卢仝有《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诗,常被人们称为“七碗茶歌”。[20]
《红楼梦》中的妙玉可以说得卢仝之真传,她在论品茶时的高论为茶史专家们称道广引,就是一个最好的例证:
妙玉笑道:“……岂不闻‘一杯为品,二杯即是解渴的蠢物,三杯便是饮牛饮骡了。’你吃这一海便成什么?”
这是妙玉同宝玉斗嘴时说的话,但说明妙玉的知识和修养并不在宝玉、宝钗、黛玉诸人之下。如果我们联系一下妙玉对琴理、棋理等方面的知识和修养,那就更可以看出这个人物的不凡来。
《红楼梦》所描写的茶文化范围之广,内容之细,作用之大,远不止本文所述。常有人问我:“《红楼梦》为什么能吸引那么多中外学人去研究,而且研究了二百年还没有完,原因究竟在哪里?”这本是一二句话说不完的,但仅就小说中所写到的“茶道”,人们就不难明白她的魅力所在了。今天的作家们写出的小说固然各有其成功之处,但为什么只能“各领风骚三五年”而不能如《红楼梦》久盛不衰,蔚为显学──红学呢?其根本原因就在于《红楼梦》中所蕴藏的内容太丰富了,这是古今一切小说所不能相提并论的。由此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考,即今天的小说家们在传统文化的继承方面究竟下了多大功夫,又有多少知识于胸间?
《红楼梦》不是《茶经》,曹雪芹也不会以陆羽的传人自居,但他用自己所创造的《红楼梦》生动形象地传播了茶文化,而茶文化又丰富了他的小说情节,深化了小说中的人物性格,强化了小说的主题思想。这是一个令人赞叹不止的事实。
茶香四溢满红楼。
1992年10月18日写毕于京华放眼堂
注释
[9]白居易:《琵琶引》载《全唐诗》卷435,中华书局1960月4月版,第4822页。
[10]元稹:《一字至七字诗·茶》,同上,卷423第4652页。
[11]苏轼:《记梦回文二首并叙》,转引自姚国坤等编着《中国茶文化》,上海文化出版社1991年5月版第184页。
[12]韦应物:《喜园中茶生》,载《全唐诗》卷193,中华书局版第1994页。
[13]欧阳修:《双井茶》,转引自《茶与文化》春风文艺出版社1990年6月版第76页。
[14]辛弃疾:《临江仙·试茶》,转引同上。
[15]颜真卿等:《五言月夜啜茶联句》,载《全唐诗》卷788,中华书局出版社第8882页。
[16]谷神子:《博异志》,唐人传奇集,中华书局1980年12月版,第40-42页。
[17]“秦精采茗”的故事:陶潜《搜神后记》收入,见中华书局1981年1月版第50页。
[18]古典小说中写茶、饮茶之例太多,《水浒传》和《金瓶梅》中都写王婆开茶房的情节;《金瓶梅》卷首《四贪词》中有“今后逢宾只待茶”、“渴饮清泉闷煮茶”之诗句:《聊斋志异》写书痴“用茶代酒”;《老残游记》有“申子平桃花山品茶”故事,凡此种种,均非本文所能细述。
[19]西周生《醒世姻缘传》写到茶及饮茶的情节也不少,如第2回写计氏请众妇人“到家吃茶”,第3回写以茶酒糕饼送灶事,第93回还写到了“管茶博士”。
[20]卢仝:《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载《全唐诗》卷388,中华书局版第4379页。
出处:红楼梦学刊199404
(资料来源:《红楼梦学刊》1994年第04期) (责任编辑:admin)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1/04/509551.html

以上是关于曹雪芹-茶香四溢满红楼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