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钊:关于秦印姓名的初步考察

刘钊:关于秦印姓名的初步考察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刘钊:关于秦印姓名的初步考察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刘钊:关于秦印姓名的初步考察


关于秦印姓名的初步考察
(首发)
刘钊
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
学术界一般所谓的“古玺”,主要是指战国时期六国的玺印,并不包括秦印 在内。秦印通常是被作为一个专门系列来研究的。从总体上说,以目前学术界的研究水準,从印的形制、字体及风格上辨识秦印已经不是什么难事,但是如果具体落实到某一方秦印,有时要想知道其时代到底是战国的秦印还是秦代的印,甚或是汉初的印,可能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本文所谓的秦印,既包括战国秦国的印,也包括秦代的印,甚至还可能掺杂有极少数汉初的印。
每个具体时代的姓名都不只是区别人与人的符号,同时又是文化的镜像和思想观念的折射。姓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族氏的来源、分化或融合,而名字可以折射出当时的社会思想、信仰、习俗、道德观、文化心理及美学观念。所以姓名研究同时具有历史学、民族学、社会学和文化史上的意义。本文在这篇小文中,将试图对秦印中的姓名做一个初步的考察,并以期通过这一考察,得以窥见秦印姓名中反映出的一些历史文化现象。
目前见于正式着录的秦印,除去官印、吉语格言印外,姓名私玺约有六千方左右。除此以外,不见于正式着录的钤印本还有许多,散见于网上或在私人藏家手中的秦印数量更是难以估计。据施谢捷先生推测,目前已面世的秦印总量不会少于一万方。我们以下的考察将立足于见于正式着录的约六千方秦姓名印及少量网上公布的私人藏家手中的秦姓名印。在论证具体的人名时,将会以见于传世文献的人名以及出土的同时代或相近时代简牍、兵器、陶文等资料上的人名作为参照。
因为战国的秦国、秦代以及部分汉初这三个时段的印目前还不能完全区分清楚,所以下边的讨论是将这约六千方姓名私玺的时代当作一个时间段来看待的,其中透露出的历史文化 信息,也视为主要反映的是秦国或秦代的时代特徵。
在秦姓名印中,单姓印佔绝大多数,複姓印约佔不到十分之一;单名印佔绝大多数,双名印也约佔不到十分之一。战国和秦代的姓名印以单名居多,从西汉开始,双名逐渐增多并最后佔有优势。从汉末王莽时期起,因政令的规定,起双名的习惯又一改而为单名。战国秦汉时期的双名人名,并非随意选用两个汉字来充当,而是两个字所构成的词是有特定含义的,是可以训释的。
秦姓名印的格式大都为“姓+单名”、“姓+双名” 、“複姓+单名”、“複姓+双名”、“单名”,还有的为“名+印”、“姓+名+印”、“姓+名+私印”“姓+名+之印、“名+玺 ”;极少数为“双名”、“姓”、“姓+氏”。所以一般情况下见到单字的秦印时,基本可以断定就是“单名”印。
秦姓名印中还有一些特殊的格式,如个别有“名+肖形”的样式。还有一些穿带双面印,一面是“姓+名”,一面是“臣+名”;或是一面是“姓+名”,一面是“臣+吉语”,如 “臣幸”。或是一面是“姓+名”,一面可能是“姓+字”。个别的还有一面是“姓+名”,一面是吉语,如“仁士”、“行吉”、“信”等。还有的穿带双面印一面是“姓+名”,一面是鹤鸟或单鹳衔鱼或双鹳衔鱼的肖形图案。这些特殊格式的姓名印年代都偏晚,有些可能应该属于汉初。
秦姓名印中的姓氏很多,如按其在目前已见 秦姓名印中的数量看,排在前十位的姓氏是:
1、王
2、李
3、张
4、赵
5、杨
6、任
7、徐 公孙
8、高
9、桥 吕 郭
10、苏 韩 司马 董
其中值得注意的如排在第5的“杨”姓、排在并列第七的“公孙”和排在并列第9的“桥”姓。
杨姓乃出自姬姓,是以国为氏。“杨”本为山西的一个小国(今山西洪洞县东南),周武王分封其弟叔虞于唐邑(今山西翼城),叔虞的儿子燮继位后,因唐地有晋水,就改称晋侯。春秋时晋国灭杨,晋武公时封次子伯侨于杨,称杨侯,是为杨姓人的受姓始祖。伯侨之孙突食采于羊舌,为羊舌大夫,是为羊舌氏。突之孙肸,字叔向,又称叔肸,被分封于杨氏邑,其子伯石(字食我)以封邑作为自己的姓氏,人称杨石,又叫杨食我。公元前 514年,晋灭羊舌氏,伯石的后代逃往华山仙谷,遂居华阴,称为杨氏,史称杨氏正宗。杨姓一开始在陕西,河南一带发展,从西晋末年开始迁入福建,并于元朝迁入广东。杨姓的主要聚居地有:华阴,修武,河内,扶风,梅县等。《万姓统谱》谓杨姓出自弘农、天水二郡。杨姓目前在中国大陆姓氏中排在第六位。
公孙姓望族有两个郡望,一为扶风郡,一为高阳郡。公孙姓目前在中国大陆姓氏排名中没有进入前一百名。
桥姓也出自姬姓,是以山为氏。据《元和姓纂》及《万姓统谱》所载,相传中原各族的共同祖先黄帝死后葬于桥山(今陕西省黄陵县城北),子孙中有留在桥山守陵看山的,于是这些人就以山为姓,称为桥氏。桥姓后又分出“ 乔”姓。乔姓目前在中国大陆姓氏排名中没有进入前一百名。
秦印中的希见姓氏也有不少,如比较多见的“骆”姓和数见的“爨”姓。
骆姓的来源一说出自嬴姓。据《史记》所载,秦的先祖恶来革之玄孙称大骆,子孙乃以名为氏。
河南宜阳爨氏的始祖据载就是由陕西华阴县南园村迁来的,至今陕西省华阴市孟源镇沟李村还保留着一个爨家自然村。
以上所论列的姓氏都与陕西,即秦的地域有关。
秦印中的複姓有如下一些:
上官后来《珍秦》 阳成(又作城)他《珍秦》 赤章兼《珍秦》 右行戎《珍秦》
令狐夭《珍秦》 司马如 《珍秦》 大夫阴《珍秦》 (又作古)褢 《珍秦》
公子遝《珍秦》 马适士 《珍秦》 东门脱《珍秦》 公耳异《珍秦》
外宅
刘钊:关于秦印姓名的初步考察0725关于秦印姓名的初步考察 (责任编辑:admin)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1/04/511002.html

以上是关于刘钊:关于秦印姓名的初步考察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