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气节的人物的故事?

中国有气节的人物的故事?

中国有气节的人物很多,南宋末年状元宰相文天祥就是一个突出代表。在南宋都城临安被元军攻破、皇帝南逃的情况下,组织力量抗元。

后来因为实力悬殊被俘,元朝派了很多人劝降,但是他始终不屈,最终在元大都就义。写有《正气歌》、《过零丁洋》等作品,其中“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两句更是体现了文天祥的气节!

与气节人物故事简单概括?

苏武,中国西汉大臣,武帝时为郎.天汉元年(前100年)奉命以中郎将持节出使匈奴,被扣留.匈奴贵族多次威胁利诱,欲使其投降;后将他迁到北海(今贝加尔湖)边牧羊,扬言要公羊生子方可释放他回国.苏武历尽艰辛,留居匈奴十九年持节不屈.至始元六年(前81年),方获释回汉.苏武死后,汉宣帝将其列为麒麟阁十一功臣之一,彰显其节操.

关于气节的故事?

关于二十四节气,各地有很多民间传说,其中一个传说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从前,有一个浪子,家中颇为富有。可这浪子不知时令节气,不好好种田,成天只知花天酒地,吃喝玩乐,坐吃山空,把父亲留下来的一份祖业吃光了,后来只好向亲戚借贷。

时间长了,亲戚都不理他了。他只好向舅舅借衣服去当,把舅舅仅有的几件衣服也当得差不多了,只剩下一件稍值钱一点的棉袄了。

正月初一这一天,浪子名为上门给舅舅拜年,实际上就是为了借这件棉袄。一看舅舅把棉袄穿在身上,天气又是那样的冷,也没好意思开口让舅舅把这件棉袄脱下来。

好不容易等到到了二月份,浪子心想:舅舅这些时可能不会穿棉袄了,于是来到舅舅家。舅舅一听说他要借棉袄,就说:“二月二十八,冻死鸡和鸭。”浪子一听,没门儿,只得走了。

到了三月份,天气逐渐转暖。浪子心想:舅舅这些时可能不会穿棉袄了,于是来到舅舅家。舅舅一听说他要借棉袄,就说:“三月三,冻死单身汉。”

浪子知道舅舅是个单身汉,一听这话又没门儿,只得走了。

到了四月份,天气更暖和了。浪子心想:舅舅这些时可能不会穿棉袄了,于是又来到舅舅家。舅舅一听说他还是要借棉袄,就说:“四月二十,冻断树枝。”浪子一听,知道借棉袄又没门儿,只得走了。

到了五月份,人们都穿单衣孔浪子心想:现在去借棉袄,舅舅还有什么话说?谁知舅舅却说了一句:“吃了五月粽,寒衣不可送。”

到了六月份,天气热得很,人们都打起赤膊来了。浪子心想:我六月三伏天去借棉袄,看你还有何话说!谁知舅舅却说:“人是不毛虫,单怕六月天的冷北风。”

到了七月份,天气仍然很热,浪子又找舅舅开口借棉袄。舅舅说:“吃了七月半的饭,放牛儿子堤坡站。”这意思很明白:

天气冷起来了,棉袄借不成了。到了八月份,浪子不死心,又去找舅舅。舅舅说:"八月十五雁门开,雁儿头上带霜来。”开始下霜了,谁还愿把棉袄借出去?

到了九月份,浪子还是不死心,又去了舅舅家。还没有开口,舅舅说:“起了重阳风,虫子蚂蚁都要准备过冬你就不要再打我件棉袄的主意。我以前接济你,实际上是害了你。你以后借东西典当是没有门了,我有也不会借给你,你还是好好种田,自己养活自己吧!”

后来浪子回头,勤扒苦做,终于积起了一份家业。

历史上有哪些和梅花有气节的人物和故事?

1.伯夷、叔齐于商亡后隐居首阳山,决心不食周粟。

2.西晋大音乐家、“竹林七贤”头面人物嵇康宁可被斩首洛阳东市,也不为司马氏王朝所用,临刑前还当众演奏了他的拿手保留曲目《广陵散》。

3.东晋诗人陶渊明(陶潜):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

4.唐朝诗人李白“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尝沉醉殿上,引足令高力士脱靴”,“戏万乘若僚友,视侪列如草芥”。他高扬人格,宣称“君不能狸膏金踞学斗鸡,坐令鼻息吹虹霓”,高歌“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历史上有气节的人物故事陆游?

陆游一生都志在恢复中原,一直到死前也是如此。

虽然理想一直到南宋覆灭都没有实现,但他忧国忧民、恢复中原的气节却长留在华夏大地,激励后人。

具有民族气节的人物故事?

1.鲁迅: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先驱,他的作品充满着对封建社会的批判和对民族精神的强烈呼唤。他在《伤逝》中写道:“我以为,一个民族的精神,不论何时何地,应该表现在对于自己的历史和自己的文化遗产所持的态度上”。这句话反映了鲁迅对中国民族气节的关注和追求。

2.孙中山: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导者,他提出的“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成为了中国现代化的基础。在辛亥革命前夕,他曾经发表过一篇著名的演说,称“天下为公,民族为本”,倡导了全体中国人民的团结和奋斗,表达了他的民族气节和爱国情怀。

3.岳飞:岳飞是中国南宋时期的一位将军,他在对抗外敌侵略的过程中,表现出了极其坚定的民族气节和忠诚。他曾经说过:“身为中国之子,不肯为国捐躯,岂非大丧国家之器乎?”这句话表达了他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和对民族荣誉的高度追求。

4.纪德:纪德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位民族英雄,他在西北战场上凭借着自己的勇气和毅力,打败了日本侵略者的进攻。他的一句名言:“宁可血流满面,也要把祖国守卫好”,表达了他的民族气节和为国家捍卫尊严的决心。

5.郑成功:郑成功是中国明朝时期的一位将领,他率领海军抵御荷兰殖民者的入侵,最终重夺台湾。他在抗击外来侵略的过程中,表现出了顽强的民族气节和强烈的爱国情感,成为了中国民族英雄的代表之一。

气节的含义与故事?

坚持正义,在敌人或压力面前不屈服的品质。

不食嗟来之食

春秋时齐国连年灾。有个姓黔敖的富户在路边设了一个粥摊来周济逃荒的穷人。一天,黔敖看见一个人用袖子蒙着脸,拖着没精打采地走过来,就高声喊 道:“喂,来吃粥。”来人抬眼看着黔敖说:“我因为不吃嗟来之食才落到这样的地步。”说完他辞 谢了黔敖又向前走了,终于饿死在路边。

子罕辞宝不失节

春秋时宋国有人获得一块美玉,奉献给大夫子罕。子罕不受。献玉的人说:“这块玉拿给玉匠鉴定过,认为是宝贝,所以才进献给您。”子罕说:“你把玉作为宝贝,我把不贪物作为宝贝,如果你把玉给了我,我接受了你的玉,我们两人就各自都丧失了自已的宝贝。不如各人保有自已的宝贝吧。”献玉的人说:“我怀藏美玉,一定传统被盗贼杀害,不能回到家乡,把美玉献给你是为了我免于一死。”子罕听后,便将他的美玉交给玉匠雕琢,卖了很多钱给了献玉者,然后送他回家乡。

不为五斗米折腰

东晋诗人陶渊明在泽做县令时,有一次,郡里的督邮到彭泽检查公务。郡里派人送信给陶渊明,要求他做好迎接准备,也就是备好礼品,备好美食佳肴,穿戴整齐,恭恭敬敬地迎来送往。陶渊明气得将信撕得粉碎。他大声说:“我决不为小小县令的五斗米薪俸,就低声下气地向那家伙献殷勤?”说完,脱下官服,摘下官帽,交出官印,坐下来写了辞职书,辞官回家。

一方砚台,二人忠心

宋代抗金英雄岳飞有一方砚,背刻着这样一句座右铭:“坚持守白,不磷不溜。”意思是要保持玉石一般坚硬、洁白的本质,决不让黑色所玷污,象征了他忠贞不渝的爱国精神。后来,这一方砚又转到另一位民族英雄文天祥手国,他在上面也刻了一 座右铭:“砚虽非铁难磨穿,心虽非石如其坚,守之费失道自全。

古人坚守气节的故事?

陶渊明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后一次做官,已过“不惑之年”,四十一岁的陶渊明因为生计问题,在朋友的劝说下,再次出任彭泽县令。

有一次,县里派督邮来了解情况。有人告诉陶渊明说:那是上面派下来的人,应当穿戴整齐、恭恭敬敬地去迎接。陶渊明听后长长叹了一口气:“我不愿为了小小县令的五斗薪俸,就低声下气去向这些家伙献殷勤。”说完,就辞掉官职,回家去了。陶渊明当彭泽县令,不过八十多天。他这次弃职而去,便永远脱离了官场。

陶渊明因“不为五斗米折腰”,而获得了心灵的自由,获得了人格的尊严,成为中国后代有志之士的楷模。

有气节的历史人物?

历史上具有气节的英雄人物包括岳飞,文天祥,苏武,鲁迅、闻一多,梅兰芳,朱自清,林则徐,卫青,霍去病等。

岳飞,公元1129年,金攻陷建康,岳飞坚持抵抗,于次年收复建康大破金兵郾城。

文天祥,南宋杰出的民族英雄和爱国诗人,名言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频频向反动当局和一切恶势力挥去他的投枪,他有不为权势为国为民坚持真理的傲骨。

苏武是西汉尽忠守节的著名人物,公元前100年,他以中郎将之职奉命出使匈奴。

闻一多,著名爱国民主战士,一二一惨案发生后,他英勇地投身爱国民主运动,最后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林则徐,主张严禁鸦片,虎门销烟,在中国有民族英雄之誉。

中国历史故事经典人物?

班超投笔从戎

  班超为人有远大的志向,不计较一些小事情。然而在家中孝顺勤谨,过日子常常辛苦操劳,不以劳动为耻辱。他能言善辩,粗览了许多历史典籍。公元62年(永平五年),哥哥班固被征召做校书郎,班超和母亲也随同班罟到了洛阳。因为家庭贫穷,班超常为官府抄书挣钱来养家。他长期抄写,劳苦不堪,有一次,他停下的手中的活儿,扔了笔感叹道:“大丈夫如果没有更好的志向谋略,也应像昭帝时期的傅介子、武帝时期的张骞那样,在异地他乡立下大功,以得到封侯,怎么能长期地在笔、砚之间忙忙碌碌呢?”旁边的人都嘲笑他,班超说:“小子怎么能了解壮士的志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