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博七吴命》校读

《上博七吴命》校读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上博七吴命》校读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上博七吴命》校读


《上博七·吴命》校读
(首发)
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研究生读书会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七》中的《吴命》篇,全篇存简9支,均是残简,文句残损较严重。[1]从书法风格上看,此简当与上博一《缁衣》、上博三《彭祖》爲同一抄手所写。原简文爲曹锦炎先生整理。[2]我们在曹锦炎先生整理的基础上,对简文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现给出我们读书会的暂定校读如下[3](由于各简之间很难连读,我们仅按整理者所定的简号逐简给出释文):
吴命【简3背】

《上博七吴命》校读二邑
《上博七吴命》校读,非疾
《上博七吴命》校读安(焉)加之,而
《上博七吴命》校读(殄)㡭(绝)我二邑之好。先=(先人)又(有)言曰:“马
《上博七吴命》校读(将)走,或童(动)之,速
《上博七吴命》校读(仰?)。”
《上博七吴命》校读(竈-曹?)来告曰:
《上博七吴命》校读【简1】

《上博七吴命》校读孤居
《上博七吴命》校读(襁)之中,亦唯君是望。君而或言,若是,此则社禝(稷)
《上博七吴命》校读【简2】
君之
《上博七吴命》校读(顺)之,则君之志也。两君之弗
《上博七吴命》校读(顺),敢不芒(亡)?道
《上博七吴命》校读(以)告吴,青(请)城(成)于楚。
《上博七吴命》校读昔上天不中(衷),
《上博七吴命》校读(祸)于我
《上博七吴命》校读【简3正】

《上博七吴命》校读孤吏(使)一介吏(使)
《上博七吴命》校读(亲)于桃(郊?),逆、
《上博七吴命》校读(劳)其夫=(大夫),𠭯(且)青(请)丌(其)行。
《上博七吴命》校读(荆)爲不道,胃(谓)余曰:“女(汝)周之
《上博七吴命》校读(孽)子
《上博七吴命》校读【简4】
又(有)轩
《上博七吴命》校读(冕)之赏,或又(有)釜(斧)戉(钺)之
《上博七吴命》校读(以)此前𨒥(后)之,猷不能
《上博七吴命》校读(以)牧民而反志,[4]下之相
《上博七吴命》校读(挤)也,几(岂)不左(差)才(哉)!【简5上[5]】

《上博七吴命》校读(噬)敢居我江𡧍(滨),曰:“余必
《上博七吴命》校读芒(亡)尔社禝(稷),
《上博七吴命》校读(以)
《上博七吴命》校读(广)东海之表。天
《上博七吴命》校读【简5下】
赛(塞),才(在)
《上博七吴命》校读(闲)。咎(舅)生(甥)之邦,聂(摄)周孙=(子孙),隹(唯)舍(余)一人所豊(体?礼?)。寍(宁)心
《上博七吴命》校读𢝊(忧),亦隹(唯)吴白(伯)父。晋
《上博七吴命》校读【简6】

《上博七吴命》校读古(故)甬(用)吏(使)丌(其)三臣,毋敢又(有)
《上博七吴命》校读(期),敢告斫(视?)日。
《上博七吴命》校读𣌭(答)曰:三夫=(大夫)辱命于
《上博七吴命》校读(寡)君之菐(僕)。
《上博七吴命》校读
《上博七吴命》校读(寡)君一人
《上博七吴命》校读【简7】

《上博七吴命》校读(理/俚)先王之福
《上博七吴命》校读,天子之霝(灵)。孤也可(何)
《上博七吴命》校读(劳)力之又(有)安(焉)!孤也敢至(致)先王之福,天子之霝(灵)
《上博七吴命》校读。吴人
《上博七吴命》校读(虐)【简8上[6]】
于周。
《上博七吴命》校读
《上博七吴命》校读(寡)君昏(问)左右:
《上博七吴命》校读(陈)
《上博七吴命》校读(地),
《上博七吴命》校读(以)
《上博七吴命》校读(陈)邦非它也,先王
《上博七吴命》校读(?)大
《上博七吴命》校读【简8下】

《上博七吴命》校读(以)
《上博七吴命》校读(贤?)多
《上博七吴命》校读(期)。
《上博七吴命》校读隹三夫=(大夫)丌(其)辱昏(问)之,今日隹(唯)不
《上博七吴命》校读(敏)既
《上博七吴命》校读(犯?)矣。自暑日
《上博七吴命》校读(以)
《上博七吴命》校读(往),必五六日,皆
《上博七吴命》校读(敝)邑之
《上博七吴命》校读(期)也。吴走
《上博七吴命》校读(陈)。
《上博七吴命》校读楚人爲不道,不思丌(其)先君之臣事先王。
《上博七吴命》校读灋(废)丌(其)
《上博七吴命》校读(?)献,不共
《上博七吴命》校读(承)王事。
《上博七吴命》校读我先君盖(阖)[闾
《上博七吴命》校读]【简9】

《上博七吴命》校读
简1中的
《上博七吴命》校读,原整理者隶定爲从爿从因,不确。其字原形作
《上博七吴命》校读。

《上博七吴命》校读(殄)
原整理者将简1的“
《上博七吴命》校读”读爲“慎”。我们认爲“
《上博七吴命》校读”当读爲“殄”。“
《上博七吴命》校读”、“殄”语音关係密切,他们都是舌音真部字。包山简122有一个写作“
《上博七吴命》校读”,马王堆帛书《老子》甲本则作从“
《上博七吴命》校读(繈)
简2的“
《上博七吴命》校读”二字,图版作
《上博七吴命》校读”[8],读爲“褓繈”。“
《上博七吴命》校读”、“繈”音近可通。“褓繈”犹“襁褓”。《淮南子·要略》:“武王立三年而崩,成王在褓繈之中,未能用事,蔡叔、管叔辅公子禄父而欲爲乱。”《吕氏春秋·明理》:“夫乱世之民,长短颉牾,百疾,民多疾疠,道多褓繦,盲秃伛尪,万怪皆生。”

《上博七吴命》校读(孽)子
见于简3之末。原整理者隶定爲“菊是”,读爲“旧氏”。前一字原图作
《上博七吴命》校读”。此字声符即楚简中常见的“
《上博七吴命》校读
见于简5。整理者隶定爲从车从冕。该字原图作
《上博七吴命》校读(噬)
原整理者读爲“衍”,不确。“
《上博七吴命》校读”在上博《周易》中用爲“噬肤”之“噬”。“噬”可作发语词。《诗·唐风·有杕之杜》:“彼君子兮,噬肯适我。”朱熹《集传》:“噬,发语辞。”
江𡧍(滨)
见于简5。原整理者隶定爲“江完”,读爲“江干”。第二字原形作
《上博七吴命》校读芒(亡)尔社禝(稷)
简5此句当能与《国语·越语上》“吾将残汝社稷灭汝宗庙”句对读。因此“芒”可读爲“亡”,训爲“灭”。“
《上博七吴命》校读芒”疑与“残亡”同义。《墨子·所染》:“国家残亡,身爲刑戮,宗庙破灭,絶无后类。”

《上博七吴命》校读(理)
简8简首之“
《上博七吴命》校读”当读爲“理”,训爲“赖”。《孟子·尽心下》:“稽大不理于口。”“理”即训爲“赖”。“理”或写作“俚”。

《上博七吴命》校读
简9原字形作
《上博七吴命》校读”字隶定,据陈剑《试说战国文字中写法特殊的“亢”和从“亢”诸字》,将刊于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主编《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第三辑。
点击下载附件:

《上博七吴命》校读0241《上博七·吴命》校读 (责任编辑:admin)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1/05/512106.html

以上是关于《上博七吴命》校读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