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水金关汉简(壹)》73EJT9:115曆日简年代考释

《肩水金关汉简(壹)》73EJT9:115曆日简年代考释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肩水金关汉简(壹)》73EJT9:115曆日简年代考释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肩水金关汉简(壹)》73EJT9:115曆日简年代考释


(台北市立大学)

《肩水金关汉简(壹)》73EJT9:115曆日竹质散简,其年代属汉元帝初元三年(前46年)。简文如下:   丁 丁 丙 丙 乙 乙 甲 甲 癸 癸 癸 壬
廿二日
  丑 未 子 午 亥 巳 戌 辰 酉 卯 酉 寅    73EJT5:56
由简文知本简为某年廿二日之各月日干支,该年平年,无闰月,正月为大月,九月、十月为连大月,余为大、小月相间,可推步该年朔序为:
丙辰 丙戌 乙卯 乙酉 甲寅 甲申 癸丑 癸未 壬子 壬午 壬子 辛亥
两汉(含新莽时期)426年间,符合此年朔序者有二:一是元帝初元三年(前46年);一是灵帝建宁五年(熹平元年;172年)。由于同月朔干支有26、31、36年複现规律,26年和36年再现机会较少,此规律可记为31N±5年,[1]元帝初元三年至灵帝建宁五年恰为217年(31×7=217年)。判定曆简属何年代,尚需其他条件,具注节气是重要线索。节气日干支有八十年複现规律,以八十岁实与六十周甲同余数故也(365又1/4×80=2 9220=60×487)。《淮南子?天文》云:
日行一度,以周于天。日冬至峻狼之山,日移一度,凡行百八十二度八分度之五,而夏至牛首之山。反覆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而成一岁,天一元始,正月建寅,日月俱入营室五度。天一以始建七十六岁,日月复以正月入营室五度无余分,名曰一纪。凡二十纪,一千五百二十岁大终,日月星辰复始甲寅元。日行一度,而岁有奇四分度之一,故四岁而积千四百六十一日而复合,故舍八十岁而复故日。……[2]
元帝初元三年至灵帝建宁五年相距217年,其节气干支名必不同,请列其气朔以明之。
元帝初元三年天正入甲子统癸亥章第1年,列其气朔于下:
太初上元积年 14 3185  太岁在亥
积月177 0972    闰余 7 平年
朔积日5229 8333   小余51
气积日5229 8344   小余2352
建 朔干支  小余儒略日 (月 日)节气干支  小余  日期  节气名寅正月大 丙辰 56170 4663 ( 2.11)己巳 1775 十四惊蛰甲申 2785 廿九雨水卯二月小 丙戌 18  4693 ( 3.13)己亥 3795 十四春分辰三月大 乙卯 61  4722 ( 4.11)乙卯 188 初一穀雨庚午 1198十六清明巳四月小 乙酉 23  4752 ( 5.11)乙酉 2208 初一立夏庚子 3218十六小满午五月大 甲寅 66  4781 ( 6. 9)乙卯 4228 初二芒种辛未 621十八夏至未六月小 甲申 28  4811 ( 7. 9)丙戌 1631 初三小暑辛丑 2641 十八大暑申七月大 癸丑 71  4840 ( 8. 7)丙辰 3651 初四立秋壬申 44 二十处暑酉八月小 癸未 33  4870 ( 9. 6)丁亥 1054 初五白露壬寅 2064 二十秋分戌九月大 壬子 76  4899 (10. 5)丁巳 3074 初六寒露壬申 4084 廿一霜降亥十月大 壬午 38  4929 (11. 4)戊子 477 初七立冬癸卯 1487 廿二小雪子十一月小 壬子 0  4959 (12. 4)戊午 2497 初七大雪癸酉 3507 廿二冬至丑十二月大 辛巳 43  4988 ( 1. 2)戊子 4517 初八小寒甲辰 910 廿四大寒
东汉章帝元和二年二月四日甲寅后施用《四分曆》,灵帝建宁五年天正入天纪庚子蔀28年,列其气朔于下:
四分曆积年332   太岁在子
积月4106      闰余 6 平年
朔积日12 1253   小余634
气积日12 1263   小余  0
建 朔干支  小余儒略日 (月 日)节气干支  小余  日期  节气名寅正月大 丙辰 692178 3923 ( 2.12)丁卯 28 十二雨水癸未 3 廿八惊蛰卯二月小 丙戌 251  3953 ( 3.13)戊戌 10 十三春分癸丑 17 廿八清明辰三月大 乙卯 750  3982 ( 4.11)戊辰 24 十四穀雨癸未 31 廿九立夏巳四月小 乙酉 309  4012 ( 5.11)己亥 6 十五小满午五月大 甲寅 808  4041 ( 6. 9)甲寅 13 初一芒种己巳 20 十六夏至未六月小 甲申 367  4071 ( 7. 9)甲申 27 初一小暑庚子 2 十七大暑申七月大 癸丑 866  4100 ( 8. 7)乙卯 9 初三立秋庚午 16 十八处暑酉八月小 癸未 425  4130 ( 9. 6)乙酉 23 初三白露庚子 30 十八秋分戌九月大 壬子 924  4159 (10. 5)丙辰 5 初五寒露辛未 12 二十霜降亥十月大壬午 483  4189 (11. 4)丙戌 19 初五立冬辛丑 26 二十小雪子十一月小 壬子 42  4219 (12. 4)丁巳 1 初六大雪壬申 8 廿一冬至丑十二月大 辛巳 541  4248 ( 1. 2)丁亥 15 初七小寒壬寅 22 廿二大寒
由上二表可察知元帝初元三年与灵帝建宁五年,其年朔序虽同,但一年中节气干支无一相同。惜乎简T9:115原曆日简册似未具注汉简常见八节,因若为元帝初元三年曆日简册,依常例,其「廿二日……癸酉」下当具注「冬至」,「冬至」是曆法起算点之一;是具注曆非常重要内涵。未见节气具注,便失去「年朔序」之外,所属年代最重要的线索。此情况亦存在73EJT5:56等所编组成《元平元年曆日》简册。笔者不敏,尝为小文,呈本「简帛网」(2014.7.16),该简册似乎亦未具注八节,因「十一日……乙亥」下当具注「秋分」。其实,该年朔序亦见于新莽天凤二年(公元15年),两者相距88年(31×3-5=88年)。又见顺帝汉安三年(公元144年),上距昭帝元平元年217年(31×7=217年),上距新莽天凤二年129年(31×4+5=129年)。各间距皆恰为同月朔複现规律年限。列其气朔,敬供参考:
新莽天凤二年(公元15年)气朔表建 朔干支  小余儒略日 (月 日)节气干支  小余  日期  节气名丑正月小 己亥 5172 6546 ( 1.10)癸丑 4417 十五大寒寅二月大 戊辰 48  6575 ( 2. 8)己巳 810 初二立春甲申 1820 十七惊蛰卯三月小 戊戌 10  6605 ( 3.10)己亥 2830 初二雨水甲寅 3840 十七春分辰四月大 丁卯 53  6634 ( 4. 8)庚午 233 初四穀雨乙酉 1243 十九清明巳五月小 丁酉 15  6664 ( 5. 8)庚子 2253 初四立夏乙卯 3262 十九小满午六月大 丙寅 58  6693 ( 6. 6)庚午 4273 初五芒种丙戌 666 夏至未七月小 丙申 20  6723 ( 7. 6)辛丑 1676 初六小暑丙辰 2686 大暑申八月大 乙丑 63  6752 ( 8. 4)辛未 3696 初七立秋丁亥 89廿三处暑酉九月小 乙未 25  6782 ( 9. 3)壬寅 1099 初八白露丁巳 2109 廿三秋分戌十月大 甲子 68  6811 (10. 2)壬申 3119 初九寒露丁亥 4129 廿四霜降亥十一月小 甲午 30  6841 (11. 1)癸卯 522 初十立冬戊午 1532 廿五小雪子十二月大 癸亥 73  6870 (11.30)癸酉 2542 十一大雪戊子 3552 廿六冬至
顺帝汉安三年(公元144年)气朔表寅正月小 己亥 58177 3706 ( 2.22)庚子 28 初二雨水丙辰 3 十八惊蛰卯二月大 戊辰 557  3735 ( 3.22)辛未 10 初四春分丙戌 17 十九清明辰三月小 戊戌 116  3765 ( 4.21)辛亥 24 初四穀雨丙辰 31 十九立夏巳四月大 丁卯 615  3794 ( 5.20)壬申 6 初六小满丁亥 13 廿一芒种午五月小 丁酉 174  3824 ( 6.19)壬寅 20 初六夏至丁巳 27 廿一小暑未六月大 丙寅 673  3853 ( 7.18)癸酉 2 初八大暑戊子 9 廿三立秋申七月小 丙申 232  3883 ( 8.17)癸卯 16 初八处暑戊午 23 廿三白露酉八月大 乙丑 731  3912 ( 9.15)癸酉 30 初九秋分己丑 5 廿五寒露戌九月小 乙未 290  3942 (10.15)甲辰 12 初十霜降己未 19 廿五立冬亥十月大 甲子 789  3971 (11.13)甲戌 26 十一小雪庚寅 1 廿七大雪子十一月小 甲午 348  4001 (12 13)乙巳 8 十二冬至庚申 15 廿七小寒丑十二月大 癸亥 847  4030 ( 1.11)乙亥 22 十三大寒庚寅 29 廿八立春
新莽时期仍施用太初曆术,但改岁首为十二月丑正;东汉章帝元和二年(公元85年)二月四日甲寅后施用《四分曆》。其年朔序皆同于昭帝元平元年,而一年中节气干支无一相同。小文以探方T5伴出纪年简多出于宣帝时期,近于昭帝时,故捨「天凤」、「汉安」而取「元平」。但如扩大考察範围,不仅限于小的探方,其上下年限则扩大许多,如简73EJT4:104「大初五年」,简73EJT7:50「始建国三年正月癸亥」,则T5:56等曆日简属《天凤二年曆日》散简,亦不无可能。附记于此。回头细审T9:115曆日简,究属何年代,必须考察出土地点,甚至小到探方,但该简未必落在出土地上下年限之内,因此採取较大的考索年限。上文简73EJT4:104出现「大初五年」,又《史记?匈奴列传》2916.2「是岁太初三年也。……使彊弩将军路博德筑居延泽上。」定居延、肩水地区军屯活动上限在太初元年(前104年)。《居延新简》出现「建武」纪年简,如EPT6:12「建武六年十二月」、EPT6:19「建武三年正月」,定下限为光武帝建武中元二年(公元57年)。鄙意以为简T9:115为《初元三年曆日》简册散简。
(编者按:本文收稿时间爲2014年7月17日23:29。)
[1]请见罗见今、关守义《敦煌汉简中月朔简年代考释》,《敦煌研究》1998年第1期,页158。
[2]西汉?刘安着;何宁集释:《淮南子集释》,北京:中华书局,1998年,页203~206。 (责任编辑:admin)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1/05/513320.html

以上是关于《肩水金关汉简(壹)》73EJT9:115曆日简年代考释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