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见皇榖鼎初探

新见皇榖鼎初探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新见皇榖鼎初探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新见皇榖鼎初探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

新见皇
新见皇榖鼎初探鼎一件(图一),通高44釐米,宽44釐米,盖微隆,盖顶有一兽首衔环和三个兽形的环钮。方形附耳,深腹,圆底,三蹄足外撇。器盖腹部均素面,耳饰綯纹和蟠虺纹,底部有烟炱。属于高崇文先生在《东周楚式鼎形态分析》一文中所分的CI3式[1],此鼎为典型的凸棱型子母口深腹鼎。
鼎的形制和纹饰,从整体来说最接近于1978年发掘的河南淅川下寺春秋楚墓M10:48所出土的一件鼎(图二)[2],M10出土的这件鼎属于春秋晚期时器,这种形制和纹饰的楚式鼎是春秋晚期最为典型的器形,所以这件鼎的相对年代应该属于春秋晚期。
下面再看鼎的铭文,盖、腹带有相同的铭文五行二十二字(图三、四),现依原行款隶写如下:

新见皇榖鼎初探
新见皇榖鼎初探公子皇
新见皇榖鼎初探择其吉金自作
新见皇榖鼎初探
新见皇榖鼎初探,千岁之外我是以遣。”

新见皇榖鼎初探”字不识金文中首次出现,
新见皇榖鼎初探
新见皇榖鼎初探为人名,疑为一楚王名,但在文献中查不到,皇
新见皇榖鼎初探也为人名,是
新见皇榖鼎初探
新见皇榖鼎初探的公子,公子一词在金文与文献中习见,如公子土斧壶(《集成》09709),春秋晚期齐国公子(或即齐景公的公子)[3],楚庄王的儿子文献记载有公子榖臣、公子贞囊氏、公子午、公子追舒,由上揭例子我们知道公子只是楚王的儿子,并不一定是太子,此鼎铭文中的公子“皇
新见皇榖鼎初探”笔者疑为楚庄王的儿子“公子榖臣”,因为“榖”与“
新见皇榖鼎初探”字形相近,可能文献中“榖”为“
新见皇榖鼎初探”之误,但是楚庄王名“旅”一作(吕 侣)与
新见皇榖鼎初探
新见皇榖鼎初探不一致,如何解释这一矛盾,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新见皇榖鼎初探
新见皇榖鼎初探,在以前发现的楚式青铜器中出现过,目前发现最早的自名为“鐈”的鼎为1971年由武汉市文物商店收集到的春秋晚期邓国铜器“邓子午鼎”铭文邓子午之
新见皇榖鼎初探鐈。《说文》:“鐈,似鼎而长足”正与此鼎的形制相合,有学者指出楚国此时期的子口鼎多为高足,而唯独此型名鐈鼎,也可能意味着楚人对于所创新的这类鼎看的比较高贵。例如战国末年的楚幽王墓,所出其他鼎都无较长的铭文,唯独此类鼎有较长的铭文,并明言“以供岁偿”即用于祭祀大典,可见楚人对这类鼎是相当重视的,所以这类鼎可以看做是高级贵族的标誌物[4]。最后一字释为“遣”,与“追”字相区别,对于这一点可以参看谢明文先生的《固始候古堆一号墓所出编镈补释》文末“射壶所谓“追”字的释读”一节,详细区分了金文中“遣”与“追”字形的差异。[5]
下面我们将来重点讨论“千岁之外我是以遣”这句话的含义,先把与此句相似的铭文搜集如下:
(1)固始候古堆一号墓所出编镈:百岁外,述(遂)以之
新见皇榖鼎初探。
(2)敬事天王钟:江汉之阴阳,百岁之外,以之大行。
(3)上官登:台(以)为大
新见皇榖鼎初探(役)之从登。
《诗经·唐风·葛生》:“夏之日,冬之夜,百岁之后,归于其居。”所以“千岁之外” “百岁外”就相当于 “千岁之后”, “百岁之后”,是对死亡的讳称。[6]关于固始候古堆一号墓所出编镈铭文的最后一字,以前学者们争论很大,赵世纲先生释为“音”,吴镇烽先生释为“韶”,谢明文先生认为该字与“音”、“韶”字形皆不合,应该释作“
新见皇榖鼎初探”或“
新见皇榖鼎初探鼎铭文与固始候古堆一号墓所出编镈铭文合观,就明白董珊先生释为“遣”是正确的,那么“遣”在此处当如何训释,《仪礼•既夕礼》“书遣于策”,郑玄注:“遣,犹送也。”又“读遣卒”,郑玄注:“遣者,入圹之物。”所以这两句铭文的意思就是千年之后,百年之后(也就是死后),就把这件鼎、镈随葬。
那么敬事天王钟和上官登铭文中的“大行”和“大
新见皇榖鼎初探(役)”又当如何训解,对于这一点刘洪涛先生曾专门讨论过,认为此处“行”字的意思应该跟上揭固始侯古堆编镈铭文中的“遣”字相近也是随葬的意思,《诗·秦风·无衣》“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毛传:“行,往也。”但随葬的这种往行跟一般的往行必竟还是有所不同的,它跟指人死的“大行”同样是往而不返,所以才在“行”字之前也加一个“大”字。《小尔雅·广名》:“死而复生谓之大苏。”死而复生跟一般的苏醒也有所不同,故在“苏”字前也加一个“大”字,以示区别。“大役”的结构跟“大行”、“大苏”相同,它们“大”字的用法也应该相同。因此,上官登的用途“大役”跟一般的使役应当是有所区别的。[8]
(编者按:本文收稿时间爲2014年9月1日08:40。)
[1]高崇文:《东周楚式鼎形态分析》,《江汉考古》1983年第1期。
[2]河南省文物研究所等:《淅川下寺春秋楚墓》,第250页,文物出版社,1991年。
[3]吴镇烽:《金文人名彙编》(修订本),第56页,中华书局, 2006年。
[4]刘彬徽:《楚系青铜器研究》,第115-117页,湖北教育出版社,1995年。
[5]谢明文:《固始候古堆一号墓所出编镈补释》,《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第四辑,第109-111页,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
[6]刘洪涛:《上官登铭文新释》,待刊。
[7]谢明文:《固始候古堆一号墓所出编镈补释》,《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第四辑,第108-109页,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
[8]刘洪涛:《上官登铭文新释》,待刊。
新见皇榖鼎初探
新见皇榖鼎初探 新见皇榖鼎初探
新见皇榖鼎初探
图一 图二
新见皇榖鼎初探
新见皇榖鼎初探 新见皇榖鼎初探
新见皇榖鼎初探
图三盖内铭文 图四腹内铭文 (责任编辑:admin)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1/05/513306.html

以上是关于新见皇榖鼎初探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