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吏治官及黔首》与《爲吏之道》比较

《爲吏治官及黔首》与《爲吏之道》比较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爲吏治官及黔首》与《爲吏之道》比较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爲吏治官及黔首》与《爲吏之道》比较


(岳麓书院)
《文物》首次介绍了《爲吏治官及黔首》(以下简称“《爲吏》”)一文,[1]幷与睡虎地秦简《爲吏之道》(以下简称“《吏道》”)作了简单的比较,以爲两篇文献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制都基本相同。[2]肖永明将《爲吏》与《吏道》的部分内容比较后,认爲它们“属秦代官箴的不同抄本”。[3]这些看法有一定的道理。现在,收录《爲吏》全部材料的《岳麓书院藏秦简(壹)》已经出版。通过对比,我们发现:《爲吏》和《吏道》无论是形式上还是内涵上,都有不少相同或近似的地方。但它们终究不是同一篇文献,它们之间的差异性也非常明显。本文拟从来源、形制、内容等方面将这两篇文献进行比较,以便更好地了解它们之间的共同点与差异性。
一、《爲吏》和《吏道》的来源比较
《爲吏》来源于文物市场。2007年12月,湖南大学岳麓书院从香港抢救性回购一批竹简,经清理共编号2098个,其中比较完整的简有1300余枚。经鑒定,这是一批珍贵的秦简。2008年8月,岳麓书院又受赠与上述秦简同批的竹简,有76个编号,较完整的有30余枚。岳麓书院及时对竹简进行了揭剥、脱水等前期保护工作。经初步整理,这批秦简的主要内容大致分爲6大类:《日志》、《官箴》、《梦书》、《数书》、《奏谳书》、《律令杂抄》等[4]。《爲吏》起先被定名爲《官箴》,[5]后来发现简1531的背面书有“爲吏治官及黔首”七字,应爲篇题,故据此定名爲《爲吏》。[6]
《吏道》则出自科学发掘的墓葬。1975年12月,有关单位发掘湖北云梦睡虎地的11号秦墓。该墓是小型木椁墓,随葬青铜器、漆器、陶器等70余件。竹简原藏棺内,保存较好,字迹清晰,只有少数残断。墓中所出竹简总计有1155支(另残片80片),内容有:《编年记》、《语书》、《秦律十八种》、《效律》、《秦律杂抄》、《法律答问》、《封诊式》、《吏道》、《<日书>甲种》、《<日书>乙种》等10种。其中《语书》、《效律》、《封诊式》、《<日书>乙种》四种简上原有书题,其它几种书题是整理者拟定的。
《吏道》由51支竹简组成,同《语书》等一起发现于墓主腹下。原来没有篇题,现篇题是整理者根据简文第一句“凡爲吏之道”拟定,所以也有学者对《吏道》的篇题表示异议,如余宗发认爲以“佚书”爲篇题比较合适。[7]
《爲吏》由于来源于文物市场,首先,它的真僞就成爲讨论的焦点,引起中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在对样品科学检测与专家鑒定评估后,才被认定是一批非常珍贵的秦简。其次,正因爲来源于文物市场,以致这批简在回购之前就已经“多有残断、破裂,且出现了比较严重的霉斑”。[8]简的严重残缺,导致字词释读、简序的排列困难重重,给整理工作带来比较大的困难。第三,简的出土地点在哪里?是出土于墓葬还是其它?如果是出土墓葬的话,墓主人到底是谁?墓主人与这批简的关係如何?墓葬的规模有多大?有没有随葬其它器物?等等,这一切都难以知道,相关的研究只能够是合理的猜测。曹旅宁认爲:“推测墓主人当爲曾在南郡郡守府服务的小吏”,其墓葬“超过睡虎地11号秦墓的可能性不大”。[9]《吏道》出土于科学发掘,真实可靠,简保存得比较完整,对于《爲吏》的整理、研究有重大的参考价值。
二、《爲吏》和《吏道》的形制比较
按材料、数量、简长、简宽、编联、分栏及其字数等分类列表如下:

爲吏
吏道
材料
竹简;正文墨书于竹黄一面;篇题书于简87/1531背面(竹青一面)
竹简;正文墨书于竹黄一面;篇题爲整理者依篇首文字“凡爲吏之道”拟定
数量
80余枚(87个编号);1500余字
51枚;1500余字
简长
约30厘米
27.5厘米
简宽
0.8厘米
未见报道
编联
3道编绳,先抄写后编联。
3道编绳,先编联后抄写。
标识符号
重文号“
《爲吏治官及黔首》与《爲吏之道》比较”14见。删除号“
《爲吏治官及黔首》与《爲吏之道》比较”1见。
重文号“
《爲吏治官及黔首》与《爲吏之道》比较”25见;段首号“•”9见
分栏情况及其字数
第1栏
以4字爲主;3字4见,5字1见。
以3字、4字爲主;5字、8字各2见。
第2栏
以4字爲主;5字10见,6字6见,7字2见。
以5字、6字、8字爲主;3字2见,4字7见,7字6见,10字3见。
第3栏
以4字、6字爲主;5字3见,7字1见,8字5见,10字1见,11字3见,12字1见。
以4字爲主;3字3见,6字2见。
第4栏
以8字、9字爲主;4字1见,6字1见,7字2见。
以4字爲主;2字2见,3字、5字、8字各1见,6字、7字各3见。
第5栏

以12字以上爲主。
“爲吏治官及黔首”抄写于简87/1531背面,爲原来就有的篇题;《吏道》的篇题是整理者根据简文第一句“凡爲吏之道”所拟定。从数量上看,《爲吏》简的数量要多一些,但两者的字数差不多,都是1500余字。这主要是《吏道》51枚简中分5栏抄写有37枚简,分4栏抄写的有13枚,分3栏抄写的只有1枚。而《爲吏》87个编号中分4栏抄写有26个编号,分3栏抄写的有67个编号,可以确定分2栏抄写的有2个编号,通栏抄写的有4个编号。
三、《爲吏》和《吏道》的内容比较
《爲吏》的内容比较单一,主要是讲官吏的思想道德,其中涉及到一些具体的事物。而《吏道》内容较杂,可以说是一种杂抄文集,大致可以分爲6个部分。其中前两部分与《爲吏》无论是形式还是内涵,都有很多相同或相通的地方,后面的4个部分中除开两篇《魏律》爲《吏道》所独有,其他3部分在形式上与《爲吏》相去甚远,但在内涵上二者之间还是有很多相通的地方。这两篇文献内容比较如下:
(一)、《吏道》从“凡爲吏之道”到“治之纪”内容与《爲吏》差不多,主要是讲官吏的思想道德。
1、《吏道》记载:
·凡爲吏之道,必精絜(洁)正直,慎谨坚固,审悉毋(无)私,微密韱(纤)察,安静毋苛,审当赏罚,严刚毋暴,廉而毋刖,毋复期胜,毋以忿怒夬(决)。宽俗(容)忠信,和平毋怨,悔过勿重。兹(慈)下勿陵,敬上勿犯,听间(谏)勿塞。审智(知)民能,善度民力,劳以
《爲吏治官及黔首》与《爲吏之道》比较(率)之,正以桥(矫)之。反赦其身,……安乐必戒,毋行可悔。……临材(财)见利,不取句(苟)富;·临难见死,不取句(苟)免。[10]
《爲吏》也有相应的记载:
精絜(洁)正直,慎谨(坚)固,审悉毋私,徵(微)密咸祭(察),安倩(静)毋苛,审当赏罚,
《爲吏治官及黔首》与《爲吏之道》比较(倨)敖(傲),
二曰不安其
《爲吏治官及黔首》与《爲吏之道》比较(朝),
三曰居官善取,
四曰受令不偻,
五曰安家室忘官府。
一曰不察所亲,不察所亲则怨数至;
二曰不智(知)所使,不智(知)所使则以权衡求利;
三曰兴事不当,兴事不当则民
《爲吏治官及黔首》与《爲吏之道》比较指;
四曰善言隋(惰)行,则士毋所比;
五曰非上,身及于死。
吏有五过:
一曰夸而夬,
二曰贵而企,
三曰亶(擅)折割,
四曰犯上不智(知)其害,
五曰间(贱)士贵货贝。
吏有五失:
一曰视黔首渠骜,
二曰不安其朝,
三曰居官善取,
四曰受令不偻,
五曰安其家忘官府,
五者毕至是胃(谓)过主。
吏有五则:
一曰不祭(察)所亲则韦(违)数至,
二曰不智(知)所使则以
《爲吏治官及黔首》与《爲吏之道》比较(权)索利,
三曰举事不当则黔首
《爲吏治官及黔首》与《爲吏之道》比较指,
四曰喜言隋(惰)行则黔首毋所比,
五曰善非其上则身及于死。
除了个别字词在抄写上有异外,《爲吏》的表述更加详细,有“吏有五失”、“吏有五过”和“吏有五则”等表述;而《吏道》以“吏有五失”包含了前者的三个内容。
《吏道》没有像《爲吏》那样分别称之爲“吏有五失”、“吏有五过”和“吏有五则”,而是以“吏有五失”包含了后者的三个内容。再者,《爲吏》中有的“吏有六殆”在《吏道》也没有出现。
《爲吏》与《吏道》的这一部分相同或相似的最多,主要讲爲吏者应该具有的思想道德。这一部分应该是抄自同一类母本,只是抄手在抄写时根据自己的需要作了部分的变更;或者是在抄写时由于记忆发生改变,从而导致差异的出现。
(二)、“除害兴利”一则可作爲一部分,主要涉及两个内容,一是讲官吏日常工作时所面对的具体事务;再就是思想道德要求。虽然不能像第一部分那麽多、那麽明显的相同,但还是可以找到相应的对比。
1、记载弱势群体的有:
《吏道》:孤寡穷困,老弱独转。……老弱
《爲吏治官及黔首》与《爲吏之道》比较(癃)病,衣食饑寒。
《爲吏》:孤寡
《爲吏治官及黔首》与《爲吏之道》比较(癃)病当巢(隟?)……老病孤寡,
《爲吏治官及黔首》与《爲吏之道》比较(乏)绝当巢(隟?),贷种食弗请,寒者毋衣弗请。
2、与仓库有关的有:
《吏道》:门户关龠(钥),……囷屋蘠(墻)垣,……仓库禾粟,……比(庇)臧(藏)封印,水火盗贼,……屚(漏)屋涂
《爲吏治官及黔首》与《爲吏之道》比较(塈)。
《爲吏》:臧(藏)盖联屚(漏),毋荐毋草,……室屋联屚(漏),……门户难开,关龠(钥)不利,……毋朵不年别,官赢不备,……库臧(藏)羽革, 臧(藏)盍(盖)必法,封闭毋堕。
另外,有关军事、官有器物的管理等方面也可以找到相应的对比。
(三)、《吏道》从“处如资(斋)”到“货不可归”,主要是倡导官吏要得民心。《爲吏》中也有一些语句将如何得民心的,现对比如下:

《吏道》
《爲吏》
备注
1
言如盟。
毋言可复;喜言隋(惰)行则黔首毋所比。
这两部分的表述有很大的差异,但目的是一样的,均要求官吏注意自己的言行,以得民心。
2
宽以治之。
安静毋苛;兹(慈)下毋淩(陵)。
3
事有几时。
事无冬(终)始不欲多业。
4
上亦毋骄。
视黔首渠骜;夸而夬,贵而企;
龚(恭)敬多瓖(让);□富毋骄。
5
不时怒。
唯怒必顾;(厌)忿止欲。
6
戒之戒之,言不可追;思之思【之】,某(谋)不可遗;慎之【慎之】,货不可归。
慎=之=(慎之慎之)言不可追,
谨=之=(谨之谨之)某(谋)不可遗。
《爲吏》和《吏道》都倡导要得民心,表述方式不同,但目的一致,均是要达到“百事既成,民心既宁,既毋后忧,从政之经”。这与前面的“政之本殹(也)”、“治之纪殹(也)”异曲同工。
(四)、《吏道》“凡治事”一则可作爲一部分,其格式是“相”,即当时劳动人民舂米时歌唱的一种曲调。当然,这裏是以“相”的形式来陈述爲官要诀。从内涵来看,《爲吏》也有相关语句,先对比如下:

《吏道》
《爲吏》
备注
1
凡治事,敢爲固,谒私图,画局陈
《爲吏治官及黔首》与《爲吏之道》比较以爲耤。肖人聂心,不敢徒语恐见恶。
精絜(洁)正直,慎谨
《爲吏治官及黔首》与《爲吏之道》比较上?
吏有五过:……五曰间
(贱)士贵货贝。
4
邦之急,在
《爲吏治官及黔首》与《爲吏之道》比较(体)级,掇民之欲政乃立。上毋间阹,下虽善欲独可(何)急?
似未出现。

5
审民能,以赁(任)吏,非以官禄夬助治。不赁(任)其人,及官之
《爲吏治官及黔首》与《爲吏之道》比较岂可悔?
审智(知)民能,善度黔首力;
举吏审当;间(贱)士贵货贝。

6
审之义,以毄畸,欲令之具下勿议。彼邦之
《爲吏治官及黔首》与《爲吏之道》比较
(倾),下恒行巧而威故移。
审当赏罚。
7
将发令,索其政,毋发可异史(使)烦请。令数
《爲吏治官及黔首》与《爲吏之道》比较环,百姓榣(摇)贰乃难请。
毋言可复;喜言隋(惰)行
则黔首毋所比。

8
听有方,辩短长,囷造之士久不阳。
似未出现。
从形式上看,《吏道》的“凡治事”与《爲吏》相去太远,但它们的内在含义却是一样的,目的也是一样,都是爲了在官场上“终身毋咎”。
(五)、《吏道》两条魏律可作爲一部分。《爲吏》中没有与此对应的部分。
(六)、《吏道》“口舌”部分。抄写人的目的就是要提醒自己要出言谨慎,这部分与《爲吏》的一些语句还是有相通的地方。
《吏道》:口,关也;舌,几(机)也。一堵(曙)失言,四马弗能追也。口者,关;舌者,符玺也。玺而不发,身亦毋薛(辪)。人各食其所耆(嗜),不
《爲吏治官及黔首》与《爲吏之道》比较以贫(分)人;各乐其所乐,而
《爲吏治官及黔首》与《爲吏之道》比较以贫(分)人。
《爲吏》中有:多言多过,择言出之,勿言可复,疾言不可悔。……丑言出恶……慎之慎之,言不可追。
《吏道》与《爲吏》这部分在表达方式上各有特点,但二者均强调言语的重要性,提醒自己要出言谨慎。
综上可知,从来源上看,《爲吏》回购于香港的文物市场,《吏道》爲考古出土。从形制上看,两者非常的相似。从内容上看,《爲吏》与《吏道》的第一部分有很大的相同性或相似性,二者显然是源自同一类母本。除了两条魏律,其它的部分爲《吏道》有而《爲吏》没有,其实仔细分析这些内容的内涵,会发现它们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繫,都是官吏在官场生活中爲追求“终身毋咎”乃至有“赏”得“赐”而奉行的“金科玉言”。通过以上比较可以看出:《爲吏》与《吏道》有部分内容是源自于同一类母本,但《吏道》的其他内容却爲《爲吏》所没有,这些内容是否也源于一类母本,却不得而知。
附记:本文草成后蒙许道胜老师审阅、修改,谨致谢忱!
(编者按:[2]陈松长:《岳麓书院所藏秦简综述》,《文物》2009年第3期,第79页。
[3]肖永明:《读岳麓书院藏秦简〈爲吏治官及黔首〉札记》,《中国史研究》2009年第3期,第59页。
[4]陈松长:《岳麓书院所藏秦简综述》,《文物》2009年第3期,第76页。
[5]陈松长:《岳麓书院所藏秦简综述》,《文物》2009年第3期,第79页。
[6]陈松长:《岳麓书院藏秦简〈爲吏治官及黔首〉略说》,中国遗産研究院:《出土文献研究》(第9辑),北京:中华书局,2010年,第30-36页。 [7]转引自陈松长:《岳麓书院藏秦简〈爲吏治官及黔首〉略说》,中国文化遗産研究院:《出土文献研究》(第9辑),北京:中华书局,2010年,第30-36页。
[8]陈松长:《岳麓书院所藏秦简综述》,《文物》2009年第3期,第75页。
[9]曹旅宁:《岳麓书院新藏秦简丛考》,《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09年第6期,第98页。
[10]本文所引用《爲吏之道》简文均来自:睡虎地秦墓竹简整理小组:《睡虎地秦墓竹简》,北京:文物出版社,1990年,第167-176页,下略。 (责任编辑:admin)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1/05/513949.html

以上是关于《爲吏治官及黔首》与《爲吏之道》比较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