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抄写者误加‘句读符号’”的更正意见

关于“抄写者误加‘句读符号’”的更正意见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关于“抄写者误加‘句读符号’”的更正意见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关于“抄写者误加‘句读符号’”的更正意见


(首发)
拙文《上博簡〈姑成家父〉一個編聯組位置的調整》[1]在“簡帛”網發布後,看到蘇建洲先生《〈上博(五)楚竹書〉補說》[2]一文。蘇先生認爲抄寫者誤加“句讀符號”這種可能性是存在的,他還補充了一例,即《上博(四)·曹沫之陣》簡7~8有“然而古亦有大道焉”一句話,簡文在“古”下就有一個標點,蘇先生認爲這應該也是抄寫者誤加上去的。
2月24日晚,李家浩先生來電話告訴我,在戰國簡中,人名下往往加所謂“句讀符號”,包山簡有數例,有的情況跟“由丘觀之”還很相似。推測其原因,可能是抄寫者怕讀者把人名讀錯,因此在人名後面加上一個符號。《姑成 家父》的“君”字下面加這種“符號”,情況是相同的,不應該看成是抄寫者誤加上去的。
根據李先生的提示,我們粗略檢查了一下包山楚簡的情況,確實如李先生所言,其例甚多。其中由人名組成的聯合詞組,其各個組成成分下面加所謂“句讀符號”的例子尤其多。下面略舉兩例,其中就有“以現在的句讀觀念而言”[3]不必加標點,但簡文中確實加了所謂“句讀符號”的例子(釋文用寬式,所加符號用“━”表示):
(1)八月己丑之日,射叴君之司敗臧关于“抄写者误加‘句读符号’”的更正意见
关于“抄写者误加‘句读符号’”的更正意见受关于“抄写者误加‘句读符号’”的更正意见
关于“抄写者误加‘句读符号’”的更正意见,癸巳之日不关于“抄写者误加‘句读符号’”的更正意见
关于“抄写者误加‘句读符号’”的更正意见射叴君之司馬駕與射叴君之人南关于“抄写者误加‘句读符号’”的更正意见
关于“抄写者误加‘句读符号’”的更正意见━鄧敢━以廷,阩門有敗。 包山簡38
(2)東周之客鄦关于“抄写者误加‘句读符号’”的更正意见
关于“抄写者误加‘句读符号’”的更正意见歸胙於关于“抄写者误加‘句读符号’”的更正意见
关于“抄写者误加‘句读符号’”的更正意见郢之歲,夏关于“抄写者误加‘句读符号’”的更正意见
关于“抄写者误加‘句读符号’”的更正意见之月,癸丑之日,侌司敗梅倝告湯公競軍言曰:執事人屬侌人?关于“抄写者误加‘句读符号’”的更正意见
关于“抄写者误加‘句读符号’”的更正意见━苛冒━舒关于“抄写者误加‘句读符号’”的更正意见
关于“抄写者误加‘句读符号’”的更正意见━舒关于“抄写者误加‘句读符号’”的更正意见
关于“抄写者误加‘句读符号’”的更正意见━舒慶━之獄於侌之正。 包山簡131
按照現在的習慣,例(1)“以”字前面、例(2)“之”字前面,都是不應該加句讀符號的。
由於時間的關係,我們就不找更多的例子 了。把大家已舉的“丘”、“古”等例都聯繫起來看,就可以知道,這種所謂的“句讀符號”都是加在專有名詞[4]特別是人名下面的,具有很強的規律性,在當時無疑是一種很正常的做法。由此,我們對這種符號的性質就有了更清楚的認識,即它們都是為了提示所標識的詞語是一個專有名詞,不要讀成別的詞語,例如“然而古亦有大道焉”的“古”字下面加這種符號,就是要提醒讀者:這個“古”字是專有名詞“古今”的“古”,而不能讀成“故”或其他什麼詞。(這顯然跟當時“一字表多詞”的現象是有關係的。這樣做,就是要提醒讀者不必把所標識的詞“破讀”為別的詞—它們僅僅是專有名詞而已。)對於幾個並列的專有名詞,分別為每個專有名詞都加上這種符號,同時也能起到使每個專有名詞之間界線清楚、彼此可以區分開來的作用,其中最後一個專有名詞的下面可以加這種符號,也可以不加這種符號,後者類似於現代人使用頓號的方法。如果最後一個專有名詞加了這種符號,當然也能起到這樣的作用,即:使這個專有名詞跟它後面的文字有了明顯的界線,讀者不至於把後面的文字也混入這個專有名詞當中。總之,拙文中把“君” 後面的符號看成是抄寫者誤加上去的,這是不妥的,應當改正。
陳劍先生告訴我,《上博簡(五)·弟子問》簡22“賜不吾知也”一句話,“賜”下面有所謂“句讀符號”,原釋文讀為“賜,不吾知也”。他阅读時覺得這種讀法不對,因此,他在寫《談談〈上博(五)〉的竹簡分篇、拼合與編聯問題》[5]一文時,是讀為“賜不吾知也”的。現在我們可以肯定地說,陳先生的讀法是正確的。“賜”這個符號正是為了提示“賜”是人名,不要讀成別的詞語。它絕不是句讀符號。今後,我們或許可以把這種符號叫做“專有名詞提示性符號”,或簡稱為“提示性符號”,這樣就可以避免跟一般的句讀符號相混了。
感謝李家浩先生的指教,文中敍述李先生的意見如不符他的原意,或所舉之例與李先生的意見不合,責任都應歸本人負責。也感謝蘇建洲和陳劍兩位先生,他們提供的例子,使得我對這種符號的性質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006.2.24
(编者按:[1]“簡帛”網站首發,2006年2月22日。
[2]“簡帛”網站首發,2006年2月23日。
[3]季旭昇先生語,見所著《上博五刍议(上)》,“簡帛”網站首發,2006年2月18日。
[4]我們所說的“專有名詞”,包括人名、地名、時間名詞、稱謂詞等。
[5]“简帛”网站首发,2006年2月19日。
(责任编辑:admin)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1/05/515099.html

以上是关于关于“抄写者误加‘句读符号’”的更正意见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