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博藏五试解七则

上博藏五试解七则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上博藏五试解七则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上博藏五试解七则


(首发)
1.子曰
競建內之1正.囗□。隰朋與鮑叔牙從。日既,公問士大夫:“日之食也害(曷)為?”鮑叔牙答曰:“星變,子(茲)曰:為齊與?”[1]
鮑叔牙答語“星變”是解釋日食的原因,“子(茲)曰:為齊與”是推測天象與人事的聯係。子,陳偉先生讀為“災”,[2]自是一說。竊疑讀為“茲”(或此),郭店簡《尊德義》21“子俍”又作“子諒”、“慈良”,《禮記·樂記》:“致樂以治心,則易直子諒之心油然生矣。”又見《禮記·祭義》,“子諒”,《韓詩外傳》作“慈良”。《禮記·喪服四制》:“武丁者,殷之賢王也,繼世即位,而慈良於喪。”凡針對某事做解釋,多稱“茲曰”、“此曰”,經師解經習用,不備擧。
句末“與”字在簡2,整理者釋文為“兵”,魯家亮先生改釋“與”,是。[3]不過魯先生認爲“此字和‘為齊’似乎不能連讀”。似不必,“與”可讀為“歟”。
陳劍先生將簡5接于簡1,[4]簡5云:“[□]□言曰多。鮑叔牙答曰:‘害將來,將有兵,有憂於公身。’”二簡之間有闕文,因一時無法確證,姑從整理者排序。
2.錢器
鮑叔牙與隰朋之諫3:“器必上博藏五试解七则
上博藏五试解七则(蠲)上博藏五试解七则
上博藏五试解七则(潔),毋内錢器,犧牲珪璧必全。”
季旭昇先生認爲:“毋內錢器”似可釋為“毋納賤器”。[5]
竊疑“賤器”本不入禮,簡文既云“器必上博藏五试解七则
上博藏五试解七则(蠲)上博藏五试解七则
上博藏五试解七则(潔)”,則不煩“毋納賤器”矣。《禮記·禮器》:“曾子曰:周禮其猶醵與。”注:“合錢飲酒為醵,旅酬相酌似之也。王居明堂之禮,仲秋乃命國醵。”簡文所云“毋內錢器”者,謂此祭祀無須衆人入錢納器也。
3.浮
鮑叔牙與隰朋之諫3:“乃命有司箸作,浮(酺)老弱不刑,畞纆上博藏五试解七则
上博藏五试解七则(短),田纆長,百糧箽。”[6]
“作”,疑讀為“胙”,“浮”,疑讀為“酺”。謂既祭,書冊以賜福肉,酺眾民也。
《史記·文帝本紀》:“朕初即位,其赦天下,賜民爵一級,女子百户牛酒,酺五日。”《索隱》:“《說文》云:酺,王者布德,大飲酒也。出錢為醵,出食為酺。又按趙武靈王滅中山,酺五日,是其所起逺也。”
4.沽
鮑叔牙與隰朋之諫5:“公沽弗察人之生(性)三,食、色、憂。”[7]
“沽”,讀為“胡”。《墨子·尚賢中》:“胡不察尚賢為政之本也。”
5.偖
鮑叔牙與隰朋之諫6:“易牙人之與偖(煮)而食人,其為不仁厚矣。公弗圖,必害公身。”
整理者解“偖”為“撦”之訛字,又解仁厚為仁愛、敦厚之德,值得商榷。“偖”應讀為“煮”,《管子·小稱》:“夫易牙以調和事公,公曰:惟烝嬰兒之未嘗。於是烝其首子而獻之公。”《韓非子》卷二:“桓公好味,易牙蒸其首子而進之。”是其不仁之甚。簡文“其為不仁厚矣”句,“厚”是謂語,非“仁厚”爲辭也。
6.宅官
三德6:“凡上博藏五试解七则
上博藏五试解七则(宅)官於人,是謂邦固;上博藏五试解七则
上博藏五试解七则(宅)人於官,是謂邦上博藏五试解七则
上博藏五试解七则(窳)。”[8]
上博藏五试解七则
上博藏五试解七则,整理者讀為“托”,陳偉先生讀為“度”。[9]竊以爲該字乃“宅”字異構,古設官分職,有命某人宅某職守之例,是不必改讀。《書·堯典》:“分命羲仲,宅嵎夷曰暘谷。”是堯命羲仲、羲和、和仲、和叔宅四方以守職也,及虞舜有天下,以伯禹作司空,宅百揆。是宅官於人,猶堯宅疆土之守於羲、和,疆土在堯而不在羲、和也;若宅人於官,猶宅某人於疆土,疆土在人而不在君也。宅官之例,郡縣制為其典型;宅人之例,分封制爲其典型。其間長短,歷代史家已詳辨之。
7.冥冥
三德19.“母曰冥冥,上天又(有)下政。晝□……”
“母”,整理者隷作“毋”。本無可非議,但考慮到下文有“晝”為對文,因改隷作“母”,讀為“晦”。《爾雅·釋言》:“晦,冥也。”《左傳》昭公元年:“晦婬惑疾,明淫心疾。”注:“晦,夜也。明,晝也。”
[1]本文釋文從寬式,凡沿用諸家意見不作進一步討論者,一般不出腳註,因其文章具在網上。若有討論,則註明徵引所自。
[2] 陈伟 :《〈競建内之〉〈鲍叔牙与隰朋之谏〉零识》,簡帛網2006年2月22日。
[3] 鲁家亮:“應該把子曰的內容看作是鮑叔牙在作答時的引述”。此字當改釋作“與”,則此字和“為齊”似乎不能連讀。1、2簡之間存在缺簡的可能比較大,所缺的內容不詳。鲁家亮:《读上博楚竹书(五)札记二则》,簡帛網2006年2月18日。
[4] 陈剑:《谈谈〈上博(五) 〉的竹简分篇、拼合与编联问题》,簡帛網2006年2月19日。
[5] 季旭昇:《〈上博五·鲍叔牙与隰朋之谏〉“毋内钱器”句小考》,簡帛網2006年2月23日。
[6] 畞字從徐在國先生釋,徐在国:《上博五文字考释拾遗》,簡帛網2006年2月27日。
[7] 李天虹:整理者將“三”與“食”連讀,我懷疑“三”當屬上讀,簡文本作“人之性三”。李天虹:《上博五〈竞〉、〈鲍〉篇校读四则》,簡帛網2006年2月19日。
[8]侯乃锋讀“邦”後一字為“覆”,其說為優。侯乃锋:《读上博(五)〈三德〉札记四则》,簡帛網2006年2月27日。
[9] 陈伟 :《上博五〈三德〉初读》,簡帛2006年2月19日。 (责任编辑:admin)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1/05/515075.html

以上是关于上博藏五试解七则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