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刍议仿铁兵铜兵

考古-刍议仿铁兵铜兵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考古-刍议仿铁兵铜兵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刍议仿铁兵铜兵


作者:沈融
这是一些很另类的青铜兵器。论材料,这些兵器确确实实是用青铜铸造而成的,没有理由把它们从“青铜兵器”中剔除出去;论形制,这些兵器与战国时期的青铜兵器并无传承关系,而是同时代钢铁兵器的模拟物,时间足足晚了2.5个世纪以上:不足以代表青铜兵器,却足以代表钢铁兵器的阶段性特征。目前,对这部分青铜兵器的识别已无问题;对其定性亦无异议——明器。然而,这些“边缘品种”至今尚未形成明确的专门概念,容易造成混淆,甚至误导学人。兹不量梼昧,为此短文,将其权名为“仿铁兵铜兵”,并对其三个主要品种作一些肤浅的讨论和评估。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其一为仿铁戟铜戟,典型标本是河北定县北庄第75号标本。本体狭长扁薄,平视形状呈“卜字形”。直刺,前锋收成圭首形,中脊起棱、横截面呈菱形。胡部与刺部直线相连,无枝的一侧开刃为胡、有枝的一侧不开刃为阑。横枝与刺、胡部分成90°角相交,前锋收成圭首形,中脊起棱、横截面呈菱形。横枝基部紧靠侧阑贯穿一鎏金柲冒。刺、胡通高约27.5、横枝长约11.4厘米。广州羊山岗、龙生岗出土的仿铁戟铜戟,通高分别为33厘米、26.6厘米。年代均为东汉早期。从形制来看,仿自两汉时期的卜字形铁戟,但由于材料强度远低于钢铁,不能用于实战,也就没有必要做得像铁戟一样大。考古发现的东汉铁戟,凡完整者刺胡通高多在50厘米以上,最大的一例刺胡通高69厘米、横枝长27厘米。定县、广州出土的仿铁戟铜戟的缩小率在50%左右。
其二为仿铁矛铜矛。典型标本是定县北庄第66号标本。矛身呈剑形,叶中起脊棱,前锋收成圭首形,两刃直而微斜、最宽处在叶末。叶下为管形长骹,口部略大于根部,周壁微斜起锥度,骹口圆形。叶、骹结合部加装两端上翘起锐尖的镡,略呈“W”形,从而具有一定的格架功能,镡的一面中间有半环形单鼻钮。骹部及镡表面鎏金。纵长25.5厘米,“W”形镡展幅10.5厘米。年代为东汉早期。从形制来看,完全仿自汉代一种带镡的剑形长叶铁矛。根据《说文》“铩,铍有镡也”的诠释,也可以称作“铩”。洛阳烧沟出土的铁铩,前锋及骹部已锈蚀无存,残长犹有26.4厘米左右;铁铩在考古资料中发现不多,在画像石上却有所反映:徐州青山泉白集画像石墓中室绘的兵阑图,插在中间的就是一枝带镡的铩;从图上可以看出,铩的锋刃部明显长于两侧的矛和戟。依此类推,定县北庄仿铁矛铜矛的缩小率起码也在50%左右。
其三为仿铁刀铜刀。以资兴旧市、木根桥出土的环首铜刀为例。皆为直背,前端收成半弧形刀锋,刀身上粘有朽木和残绢,刀柄上也粘有朽木:说明原来装有木鞘和木把。有的环首上残留有麻布和细丝绢。标本M204:9上缘与刀背、下缘与刀刃皆直线贯连,刀身与茎部交界处起段,无格,通长72.2厘米;年代为东汉中期。标本M134:3上缘与刀背直线贯连,下缘略高于刀刃,无格,通长74.5厘米,年代为东汉晚期。标本M133:8上缘与刀背直线贯连,下缘略高于刀刃,但不起肩,而是缓缓外斜、达到刀身的宽度,无格,通长68.5厘米。年代为东汉中期。资兴东汉墓出土的“环首铁刀Ⅰ式”35件。通长60~108厘米不等,性质为实用战刀。从形制来看,前者是后者的模拟物;从规格来看,铁刀与仿铁刀铜刀的平均长度相差无几,即使取铁刀之最高值108厘米,仿铁刀铜刀的缩小率也就在2/3左右。
西汉立国后,老旧的青铜兵器尚未完全淡出军队的武库。随着社会的安定,钢铁兵器取代青铜兵器的进程加快了。从现有考古资料来看,汉景帝阳陵从葬坑以缩小尺寸的明器铁戟、铁矛、铁剑等随葬;刘姓诸侯王墓则以实用兵器随葬,有青铜兵器也有钢铁兵器。“汉因秦制”,西汉王朝早在高、惠时期便以铁腕铲除了异姓诸侯王。景帝时代,丞相周亚夫的儿子为父亲买了一批专门用以随葬的甲盾,直接导致周亚夫获罪并最后绝食致死。此事的内幕出于景帝的蓄意安排,对广大臣民而言则是一个严禁兵器随葬的强烈信号。西汉中期汉武帝削藩,原刘姓诸侯王子孙的所有政治特权终被取消,延续了十几个世纪的兵器随葬习俗,就这样被逐步遏制了。东汉立国后,政策上出现了松动。但是,兵器随葬习俗在人们的观念上已经动摇;另一因素可能因为赤眉军入关后发掘汉室宗庙园陵,致使人们得知随葬的钢铁兵器锈蚀不堪、实际“效果”反而不如青铜兵器。于是人们开始用青铜材料模拟钢铁兵器制造仿铁兵铜兵,专门用于给死者随葬,这种做法就这样在东汉时期蔚然成风了。
仿铁兵铜兵虽属明器,但青铜材料具有化学性能稳定的优点;同时正因为是明器,基本不受历史上时而出现的“毁兵随葬”现象的影响。所以考古发现的仿铁兵铜兵完整率相对较高,补充了实用钢铁兵器资料质、量的不足。如河南方城东关汉画像石墓一帧画面上,一门吏手持一柲刺尖后倾、枝端下曲的长戟,广州龙生岗出土的仿铁戟铜戟,证明了这种形制在当时的存在。从东汉墓室壁画所反映的铁戟形制来看,戟枝尖端趋于上翘,甚至整个戟枝呈香蕉形弧曲上翘;考古发现的属于此种形制的铁戟严重断缺,广州羊山岗、零陵第四中学出土的仿铁戟铜戟填补了这个空白。考古发现的有镡铁铩都是残件,定县北庄出土的仿铁矛铜矛,提供了这种形制的完整标本。环首铁刀往往锈蚀严重,只能显示最基本的造型轮廓,而仿铁刀铜刀所提供的形态特征则更为具体……
东汉以后,中原地区兵器随葬习俗进一步衰落,人们完全倒向于用壁画、陶俑等模拟物取代实物兵器。从此以后,除边远地区外,墓葬出土文物中很少含有兵器,包括仿铁兵铜兵。
文章来源:中国文物信息网
(责任编辑:admin)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1/07/524620.html

以上是关于考古-刍议仿铁兵铜兵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