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刘显刚:有一种启蒙叫微言大义

读书-刘显刚:有一种启蒙叫微言大义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读书-刘显刚:有一种启蒙叫微言大义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刘显刚:有一种启蒙叫微言大义


置身于“诉说的欲望堆积成山”的年代,出书似乎是顶稀松平常的事儿。面对泛滥成灾的各类出版物,要想从《日子》和《月子》的包围中突围,淘到一本好书,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也正因为这样,那些用优雅的书写来回馈时代的著者们就显得难能可贵了;如果还能在优雅之外更多一种思想的启蒙与人生的砥砺,那就愈加令人肃然起敬了。郭师世佑先生就是这样一位可敬的著者,他的新作《记问沉浮》又是一本好看又耐读的书。
予生也晚,一路走来幸有诗书道友为伴,常以邂逅良师而自幸。说来惭愧,第一次听到郭师的名号,还是在上大学的时候。那时,校园里风传法大从浙大挖了一位才情学识俱佳的大牌历史学教授,大家都很好奇,期待郭师的到来能对这所大学的“法律帝国主义”造成一种良性的冲击与触动,让嗷嗷待哺的法科学子在习得安身立命的技艺之外,还能多一份人文情怀,多一份对历史的了解与敬畏。郭师果然没让大家失望,他在各种场合不厌其烦地对学生们述说着原本的历史和原本的学术,他的讲述也自然触动了本就思想敏觉的法大学子,于是他成为最受学生喜爱的教师之一。读研之后,因为业师与郭师学谊亲和,我也有了若干与郭师近距离接触的机会。接触越多,惊异越多,敬意亦愈多。他是我既感钦佩又觉亲近的一类师者——他们都对真学术有一种坚持,对假道学抱一种拒斥,对后生晚辈则不计得失、不遗余力地加以提携。
当下这个时代,总体上是浮躁而功利的。人们在专注于猎取名利标签的同时,似乎早已淡忘内心自性的省察和人生意义的追问。在政统更替及历史气候的遽变中,人心之沦丧固然可叹,良知之不致却尤其让人扼腕。大环境如此,即使是动机纯良的治学与从教,亦往往会感受到一种人在江湖的巨大的压迫感。静心尚且如此不易,所谓治学从教亦自然变成各人峻迫的考验,有些人慢慢习惯了学人间的矫情的过从与唱和,习惯了以共谋的默契一起制造虚假的学术繁荣,还以麻木不仁的心态在三尺讲台上日复一日地重复陈旧的说教。淤泥满地,乃生莲花,正因为大环境如此不堪,才愈加衬托出真正秉持学术良知的学人的风骨——郭师世佑先生便是有如此风骨的学人。这风骨凝结成书,便流淌在优雅的字里行间。《记问沉浮》以“求真”为主线,分“河洛捞真”、“近史追真”、“沧浪沥真”、“振铎留真”、“来去是真”、“附录”等编,由作者近年来的若干学术小品与演讲致辞等缀集而成,每文篇幅绝不显得冗长,又不影响信息含量的丰富与多源。
静夜展读是书,有一种久违的阅读快感。一页页翻去,箴言随处可见。随意摘录几句,一瞥之间,为示例耳:
“在人格的塑造中,求真的品质堪称构建人格长城的第一要塞。”
“谦卑与敬业乃任何时代与任何国度的稀有美德,今日之神州尤其是如此。若无谦卑,无以成敬业;若不敬业,无颜对父老。头脑不是被填充的容器,而是需要点燃的火种。思想的羽翼虽不曾招实引惠,而思想藉以获得自由。”
“燃烧的是激情,飞翔的是思想,说服人的是真理,征服人的是真诚。”
“历史与现实之间,毕竟是一条剪不断的因果链,昨日之果,便是今日之因。不管昨日之你我与今日之你我之间隐藏着多少隐私或阵痛,也不管甫逝的死人与活人之间还牵连着多少不便言说的利害关系,回避过去与背叛过去一样,都将自缚于历史的迷宫,人为地增加人类自身的演化成本或发展成本。”
“只有真正刻苦读书者才能感受到读书的苦味,也只有真正刻苦读书者方可最终找到读书的甜头。”
“学术乃天下之公器,大学是求真的职业练场,管理部门应当尽快摒弃衙门理念,莫把学府当官场。”
……
无须更多的列举了。可以负责任的说,《记问沉浮》是一部真诚的作品,读者在书中所感受到的是一种勤谨而优雅的书写姿态,以及充实丰富、令人荡气回肠的言说内容。行进在历史的三峡谷道,群氓环伺之下,睿智如郭师者,依旧在执著地为频临失传的道统和良知而鼓呼着。这种鼓呼的意义并不囿于史家甚或一般意义上的学术,更可烛照人心。我们这些学法用法、操持法律公器之人,更可从中浸染一份“致良知”的自觉。
有一种启蒙叫微言大义,有一种坚持叫义无反顾。停笔之际,晚生愿再一次向所有如郭师一般的学人以及他们真诚的文字致上敬意。
2011.05.10于青城隐学斋
原载《法制日报》周末版,2011年5月24日。
郭世佑著,《记问沉浮:近代史的求真之旅》,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1月版 (责任编辑:admin)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1/10/531348.html

以上是关于读书-刘显刚:有一种启蒙叫微言大义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