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回归文本背景解读“九州”

考古-回归文本背景解读“九州”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考古-回归文本背景解读“九州”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回归文本背景解读“九州”


“九州”概念产生自何时?其历史演变经历了哪些过程?在现代学术背景下如何更好地理解“九州”及其相关古史问题?在华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近日主办的“九州问题”学术研讨会上,学者们就此展开探讨。

大禹治水的传说及相关九州的划分,在我国历史上有深远的影响。与此相关的《禹贡》文献,作为我国最早的地理学著作,长期受到学者的关注。
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辛德勇认为,传统上对于《禹贡》的认知一直以为是夏朝流传下来的著作。晚近以来,以顾颉刚为代表的一批学者,开始对此提出质疑。以顾颉刚和史念海为代表的历史地理学者,主张《禹贡》撰著于战国时期。最近几十年,随着新石器时代考古和研究的发展,以及一些相关西周铜器和战国文献的出土,有学者对于《禹贡》的成书时间又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辛德勇表示,顾颉刚和史念海论述的《禹贡》成书年代的一些关键证据,至今仍无法否定。
华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张淑一称,根据《诗经》中的《殷武》《长发》《玄鸟》诸篇与《遂公盨》《叔夷钟》铭文的互证来看,“禹划九州”的传说起源相当早,西周时期就已经流传开来。在商代就有以某一地方为中心或者坐标、将人们所能认识的区域延伸出去的观念,说明西周时期的人们对“禹划九州”的想象,在理论上是可以成立的。“禹划九州”传说在西周到战国的流变过程中,“州”的概念和空间范围被巨量扩展,禹平水土的足迹也被一层层铺陈演绎。
跨学科整合研究
近年来,学者开始结合考古学研究成果思考《禹贡》及其相关问题,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考古文化区系的逐渐成熟,为《禹贡》及九州研究提供了新视野。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楚文化研究所副研究员尹弘兵认为,结合考古学研究成果,从考古学角度探究《禹贡》及九州研究已成为当前研究的新趋势。对于早期文明而言,历史文献学与考古学的整合研究,以及与其他学科在更大范围的整合研究是必由之路,但关键问题是如何整合。
尹弘兵表示,若将九州区划与新石器文化区系作直接对应,则过于简单粗暴。九州观念及其体系,是早期华夏文明视野内的世界范围及其划分方案,如果从早期文明视野内的世界体系及其形成过程来考察《禹贡》以及九州,或许能有新的思考。
(责任编辑:admin)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1/20/547598.html

以上是关于考古-回归文本背景解读“九州”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