珲春历史及简介? 海拉尔历史及简介?

珲春历史及简介?

建置沿革

珲春系满语译音,有“汉汊”、“河汉”之意,后引申为“边地”、“边陲”之意。

1914年撤珲春厅建县。

1945年10月,筹建珲春县民主政府,划归吉合区行政委员会延边地区管辖。

1945年11月,成立珲春县民主政府。11月21日,全县划为1个市、8个区。隶属于吉林省政府延边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1946年1月,珲春县隶属于吉辽省吉东分省。1947年2月,珲春县隶属于延边专区(9月延边专区改名为吉东专区,1948年3月吉东专区改称延边专区)。

1949年5月30日,珲春县政府更名为珲春县人民政府。1952年9月3日,延边朝鲜族自治区成立,珲春县隶属于延边朝鲜族自治区。1955年12 月,根据宪法规定。延边朝鲜族自治区改为自治州,珲春县隶属于自治州至今。同年,珲春县人民政府更名为珲春县人民委员会。

1968年,撤销珲春县人民委员会,成立珲春县革命委员会。1980年,撤销珲春县革命委员会,成立珲春县人民政府。

1988年6月14日,吉林省人民政府[吉政函(1988)110号]文件通知:民政部1988年5月25日[民(88)行批4号]文件批复,经国务院批准,同意撤销珲春县,设立珲春市(县级市)。

以原珲春县行政区域为珲春市的行政区域。新设立的珲春市,仍由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管辖。

1991年开放城市。

1992年国境开放城市。

区划沿革

1945年11月11月21日,全县划为1个市、8个区。

1947年12月26日,汪清春芳区划归珲春县。全县辖10个区。1948年,珲春县城区更名为城关区。

1950年12月6日,将10个区改用序数排列命名。

1956年4月14日,全县辖1个镇:珲春镇,1个区:春化区、21个乡:杨泡、马川子、炮台、二道泡、九沙坪、板石、春景、沙坨子、三家子、英安、密江、凉水、英豪、白兴、哈达门、三道沟、马滴达、五道沟、西土门子、中土门子、草坪86个村。

1958年1月,调整为1个镇、14个乡。9月,全县改划为10个人民公社,87个大队。

1960年8月27日,吉林省人民委员会批准,将珲春县的三岔河、小山、桦树枝子划归黑龙江省东宁县管辖。

1961年,又平划英安、杨泡、镇郊3个公社,共为13个公社。

1964年11月26日,改珲春镇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为珲春镇人民委员会。全县划为1个镇、12个公社。

1980年初,珲春县辖12个公社、1个镇:128个生产大队,641个生产小队。

1983年,调整为1个镇、12个乡。

1984年,调整为4个镇、8个乡。

1988年8月26日,经吉林省人民政府批准,撤销珲春市的珲春镇,设立春城乡及靖和、新安、河南、光明四个街道办事处。撤销英安镇,设立英安乡。

1992年11月21日,经吉林省人民政府批准,撤销珲春市敬信、板石乡,设立敬信、板石镇。

1995年12月,珲春市辖4个街道办事处、3个镇、8个乡;83个居民委员会、126个村民委员会。

1999年12月13日,经吉林省人民政府批准:撤销珲春市春城乡、英安乡,设立英安镇,将原春城乡和英安乡管辖的行政区域划归英安镇管辖;撤销马滴达乡,将原马滴达乡管辖的塔子沟、马滴达等6个村划归哈达门乡管辖,四道沟等6个村划归春化镇管辖;将原板石镇管辖的支边、太阳2个村划归近海街道办事处管辖。

2000年,珲春市辖5个街道、3个镇、8个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市总人口211091人,其中:靖和街道 43852人、新安街道 33168人、河南街道 25851人、光明街道 13055人、近海街道 9012人、春化镇 11384人、敬信镇 5673人、板石镇 7767人、英安乡 10082人、马川子乡 5101人、杨泡乡 3955人、三家子乡 8727人、密江乡 2386人、哈达门乡 7372人、马滴达乡 5865人、春城乡 17841。

2001年9月21日,经吉林省人民政府批准,撤销珲春市光明街道办事处,将其划归英安镇管辖。

2002年12月,珲春市辖4个街道办事处、4个镇、3个乡、2个民族乡。

2003年,珲春市辖4个街道办事处、4个镇、3个乡、2个民族乡:新安街道、靖和街道、河南街道、近海街道、春化镇、敬信镇、板石镇、英安镇、哈达门乡、三家子满族乡、杨泡满族乡、密江乡、马川子乡,共有120个行政村。

全市面积5145平方千米,总户数66604户,总人口215430人,其中农业人口72092人,占总人口的33。5%。朝鲜族人口88029人,占总人口的40。9%。

特色介绍一下旅游吧

1 东西炮台遗址: 建于光绪7年(1881)、光绪16年(1890)完工,炮台基本保持原来形状,但官厅、兵舍、弹药库、马道等设施已遭毁坏。

2 沙州: 位于珲春市敬信镇防川村 1 公里处。

3 唐代渤海国仿古城: 位于珲春市三家子乡八连城村北约 0。5 公里处,东距市区约 6 公里,西距离图们江约 2。5 公里,从出土文物认定,八连城是渤海时期的古城,并且是渤海国东京龙源府所在地,公元 785 年至 794 年,八连城曾一度是渤海国的都城,号称亚洲第二大城。

海拉尔历史及简介?

展开全部

海拉尔的名称是因河而来的。早在清朝雍正年间,这里是一座清政府戍边的军事重镇。因坐落在呼伦贝尔草原而被称为呼伦贝尔城,是《中俄尼布楚议界条约》签定后大清帝国北部的重要门户。为捍卫1 000公里长的中俄边界发挥了巨大的历史作用。呼伦贝尔城所处的地埋位置,使其发挥出巨大的辐射作用。建城初即建有通往齐齐哈尔、黑山头、古北口、张家口、库伦(今乌兰巴托)、阿尔山、吉拉林等数条可通车马的道路。当年草原上盛况空前的甘珠尔庙会就是依靠这些古道畅通而促成的。20世纪初,随着中东铁路的修筑、通车,俄、日、德、美等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的侵入,这里进入新的商贸发展时期,在呼伦贝尔城外开辟了贸易市场。1907年被正式辟为对外国人开放的商埠。因修筑东清铁路建立车站时,定名为“海浪”站,是海拉尔的译音,后来新街开发,海拉尔站的知名度渐渐提高,“呼伦贝尔城”的名称被取而代之。

海拉尔河在《辽史》中写作“海勒儿”,《元史》称“海喇儿河”,后来也汉译“海兰儿河”、 “合泐里”等。其含义是什么,众说纷纭,长期以来有四种说法比较流行:

第一种最流行的是“野韭菜”的意思,考证者还用《蒙汉辞典》来作证,说“哈利亚尔”是野韭菜生长的地方,这里有大片的野韭菜,这条河也就叫海拉尔了。

第二种说法是“流下来的水”之意,持这一观点的人用翦伯赞的《内蒙访古》一文为依据,看来也有一定的道理。

第三种说法是“桃花水”之意,这与前一种说法大致相似,只是更进一步,他们认为蒙语的”融化”、“融雪”也语音为“海勒”,春天大兴安岭西坡冰雪消融,其水汇成河海勒,故得“桃花水”之意的河名了。

第四种说法是“黑色”之意,但其解释是海拉尔河两岸牧草繁茂,呈深绿色,远远望去,与蓝天、白云、绿地之间有如黑绿色飘带,所以也称之为墨色之意。

这四种说法都有一定合理的成分,尤其第四种说法更接近事实,但又都没有说准其真正含义。道理很简单,这种河流的名称早在1000多年前就见于史册。当时这里的主人是原始蒙古人,古代人为河流、山脉起名不会去认真引经据典,更不能查阅后人的名著,他们都是根据一般特征而名之。如黄河,就是用水色黄而称之;嫩江,就因其水清而呼之;黑龙江就是因其在黑土地中孕育,形成滚滚黑色大水而命之。我们的海拉尔河,也是因其水色黑而被持原始蒙古语的先民命名为海拉尔。

海拉尔河发源于大兴安岭,全长700多公里,流入额尔古纳河,注入黑龙江,是黑龙江的主要源头之一。海拉尔河牙克石以上地段,地形起伏较大,植被良好,水流较急,河水较清,当河水进入呼伦贝尔草原以后,开始放慢了流速,平坦的大草原使河道迂回曲折,河水漫溢扩散,渗透增加,旁蚀力增强。尤其到与伊敏河汇合处以下,也就是现海拉尔市区后,地势开阔平坦,河草茂密深绿,芦苇荡片片相连,河水连起一串串水泡、湖泊,河道流速每秒钟只能走几公分的距离,常年泡在水中的苇根水草、腐殖物把水染的更黑,就连生长在这里的鲇鱼、鲫鱼都是黑色的。早在1 000多年前的原始蒙古人,见到这条黑如墨的水,自然“海拉尔”的河名就产生了。

海拉尔河是条母亲河,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二三万年以前,这里就有古人类活动。当时在呼伦贝尔大草原上生活的古人类被考古界称为“扎赉诺尔人”。自1934年以来,在扎赉诺尔煤矿先后发现古人类化石已有20多个。虽然目前在海拉尔市境内尚未出土古人类化石,但扎赉诺尔人在这里活动是无疑的。不仅是因为海拉尔河与达赉湖相连,按着人类生活规律应同属一个活动范围,而且也有考古证据能说明,那时,在人类社会分期属于旧石器晚期,生活在这里的古人类与没有灭绝的猛犸象、披毛犀、东北野牛等古生物共存,而且人类以此为捕猎对象。在海拉尔地区,无论是北山、东山取土场,都发现大量的此类古生物化石。早在“文革”期间,黑龙江博物馆就在这里征集发掘大批古生物化石,现在黑龙江博物馆展出的猛犸象、披毛犀、东北野牛化石很多是海拉尔市出土的。1985年,在东山取土场,又发现零散的猛犸象化石,考古人员就曾在一块化石上发现人类砍砸的痕迹,充分证明这里在旧石器时期就是古人类活动的地方。

进入全新世(距今1万年左右),海拉尔地区气候、地貌与生物群同现在基本相似,人类也走进了新的发展时期。在考古学中,从旧石器向新石器过渡期间,有一个中石器时代,目前考古界都把海拉尔西山(也称松山)细石器作为中石器时代的代表,也就是在距今6 000~10 000年间,在海拉尔活动着一支使用细石器、走向文明时代的原始人类。他们手持石制工具,同大自然进行顽强的拚博,过着原始氏族社会生活,创造出中石器文化。

当中原进入新石器时代,生活在海拉尔的原始人也步入了新的历史时期,创造了辉煌的哈克文化。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礼器玉器出现了,生产力发展了,先进技术推广了,复合工具应用了,文明出现了,而且将细石器发展到了顶峰。

秦朝和汉朝的历史时间及都城?

秦朝由秦始皇嬴政建立于公元前二百二十一年,历时十五年,建都咸阳,虽然持续时间不长,到对中国历史发展影响深远。它是第一个大一统国家,并实现了书同文 车同轨等,汉朝由刘邦建立一直到三国曹丕代汉建立曹魏结束,西汉建都长安,东汉建都洛阳,持续四百多年,同样是中国历史上举足轻重的时期,很多制度和历史都对中国现在意义重大。

龙门石窟的历史及简介?

龙门石窟是中国石刻艺术宝库之一,现为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龙门石窟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南十三公里处,它同甘肃的敦煌石窟、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并称中国古代佛教石窟艺术的三大宝库。龙门石窟凿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公元494年),之后历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五代,直至北宋。

1961年被国务院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现存佛像十万余尊,窟龛二千三百多个,碑刻题记二千八百余品。其中“龙门二十品”是书法魏碑精华,褚遂良所书的“伊阙佛龛之碑”则是初唐楷书艺术的典范。

奉先寺中的卢舍那佛,据说是仿照武则天雕塑的。

魏窟公元495年魏宗室丘慧成开始在龙门山开凿古阳洞,500--523年魏宣武帝、魏孝明帝连续开凿宾阳洞的北中南三个大石窟,石阳洞和宾阳洞的修建共费人工80万以上,还开凿了药方洞和东魏时开凿的莲花洞等石窟。

北朝石窟都在龙门山,古阳洞自慧成至东魏末50多年的营造,表现出列多的中国艺术形式,大佛姿态也由云岗石窟的雄健可畏转变为龙门石窟的温和可亲。以宾阳中洞主佛为代表的佛像,人物面部含着微笑,龙门石窟比云岗石窟表现出更多的中国艺术佛像。

唐窟最盛期是唐朝,占石窟总数的60%以上,武则天执政时期开凿的石窟占唐代石窟的多数,与她长期有洛阳有关。奉先寺是最具有代表性的唐窟,二菩萨70尺,迦叶、阿难、金刚、神王各高50尺(唐代长度)。规模之大,在龙门石窟中称第一,先后用了四年时间,武则天自己出钱二万贯。

龙门二十品是珍贵的魏碑体书法艺术的精品。代表了魏碑体,字形端正大方,气势刚健有力,是隶书向楷体过渡中的一种字体,有十九品在古阳洞内。

谁有大理王朝资料,帝王表及年号?

01 太祖神圣文武皇帝段思平。  年号文德、神武,公元937年至公元944年。公元937年灭大义宁,建立大理国。

02 文经皇帝段思英。年号文经,公元944年至公元945年。皇叔段思胄争位,被废帝为僧,法号宏修大师。

03 太宗慈武皇帝(文武皇帝)段思胄(良)。  年号至治,公元945年至公元951年。  

04 广慈皇帝段思聪。年号明德、广德、顺德,公元951年至公元968年。  

05 应道皇帝段素顺。年号明正,公元969年至公元985年。  

06 昭明皇帝段素英。年号广明、明治、明统、明圣、明德、明应,公元986年至公元1009年。   

07 宣肃皇帝段素廉。年号明启、乾兴,公元1010年至公元1022年。  

08 秉义皇帝段素隆。年号明通,公元1022年至公元1026年。  

09 圣德皇帝段素贞。年号正治,公元1026年至公元1041年。  

10 天明皇帝(炀皇帝)段素兴。  年号圣明、天明,公元1041年至公元1044年。因荒淫背废,立太子曾孙段智思之子段思廉为帝。   

11 兴宗孝德皇帝段思廉。年号保安、正安、正德、保德、明侯,公元1044年至公元1074年。  

12 上德皇帝段廉义。年号上德、广安,公元1075年至公元1080年。段思平传12世至段廉义时,权臣杨义贞于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杀廉义自立为广安皇帝,年号德安。 4个月之后,善阐(昆明)侯高智廉命其子高升泰起兵诛杀杨义贞,立段廉义之侄段寿辉为王。  

13 上明皇帝段寿辉。年号上明,公元1080年至公元1081年。段寿辉在宋神宗庚申元三年(1080年)即位,该年因日月交晦,星辰昼见,段寿辉认为天变,遂禅位于思廉之孙段正明。  

14 保定皇帝段正明。年号保立、建安、天佑,公元1081年至公元1094年。段正明是北宋年间云南大理国皇帝,祖父为大理兴宗段思廉。宋神宗元丰四年(1081年)时,高智升与高升泰父子逼迫上明帝段寿辉退位出家,接著便拥立段正明继位。十三年以后的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年),一直以来都在专权的高升泰废段正明,自立为王。<?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后大理国   

15 中宗文安皇帝段正淳。年号天授、开明、天政、文安,公元1096年至公元1108年。段正淳(生卒年不详),南诏大理国第十五任皇帝,是段正明之弟。段正明被高升泰篡位,称富有圣表正德皇帝,年号上治,高升泰于三年后(1096年)病卒,临死前要其子高泰明将政权还给段氏,于是段正淳便被拱上皇位。由于段氏政权中断过,故从段正淳起的大理国称为后大理国。段正淳虽然是后大理国的皇帝,接受高氏归还的政权,然而高氏在朝廷仍有很大的势力,宰相皆出自高氏之门,最后在1108年时让位给其子段和誉,出家为僧。死后谥号为文安帝,庙号中宗。  

16 宪宗宣仁皇帝段正严(和誉)。年号日新、文治、永嘉、保天、广应,公元1108年至公元1147年。北宋徽宗大观二年(公元1107年),段正严接替其父段正淳为大理国(实际上是权臣高升泰篡权之后的大理国)第16代皇帝,直至南宋高宗绍兴十七年(公元1147年)禅位为僧,在位长达39年,是后理国诸王中在位时间最长的国王。段誉是个有所作为的君主,他明白与宋朝建立友好关系是立国之本。尽管宋朝与大理国的关系由于宋太祖的"不暇远略"的方针而有所疏离,然而大理国仍然一直向宋朝称臣。段誉特别重视加强与宋朝的联系 ,入贡大理马、麝香、牛黄、细毡等土特产,还派幻戏乐人(魔术师)到宋朝表演,深得宋徽宗的礼遇,册封他为金紫光禄大夫、云南节度使、大理国王等。   

17 景宗正康皇帝段正兴(易长)。年号永贞、大宝、龙兴、盛明、建德,公元1147年至公元1171年。   

18 宣宗功极皇帝段智兴。年号利贞、盛德、嘉会、元亨、安定、亨时,公元1172年至公元1200年。

19 英宗亨天皇帝段智廉。年号亨时、凤历、元寿,公元1200年至公元1204年。  

20 神宗永惠皇帝段智祥。年号天开、天辅、天寿,公元1205年至公元1238年。   21 孝义皇帝段祥兴。  年号道隆,公元1239年至公元1251年。  

22 武安皇帝天定贤王段兴智。年号道隆、利正、兴正、天定,公元1251年至公元1254年。段兴智是后大理国的最后一任君主天定贤王,元世祖忽必烈灭大理国后成为大理总管。

哈尔滨果戈里大街历史及简介?

果戈里大街始建于1901年(曾更名为商务街、奋斗路),以19世纪俄国批判主义文学奠基人果戈里命名,于2004年恢复原名。该街全长2 642 m,平均宽度约为30 m,因连接哈尔滨市南岗和道里两个主要区段而成为哈尔滨市主要的交通干道,同时它作为秋林商业圈的延续,街道两侧分布的商业业态成为哈尔滨市较为繁华的商业区。此外,在规划范围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的建筑栉比节林,如始建于1926年俄罗斯巴洛克式的阿列克耶夫教堂,始建于1900年巴洛克风格的秋林公司……经历百年沧桑,老街已经积淀了无尽的建筑文化、宗教文化、商业文化,但现在老街在功能、空间布局等方面都存在着一些发展中的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老街的形象,更制约了周边经济的发展

全球历史朝代及顺序表?

夏、商、周、秦、汉(西汉、东汉)、三国时期(魏、蜀、吴)、晋、五胡十六国、南北朝[南朝(宋、齐、梁、陈)、北朝(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十国[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荆南)、北汉]、宋、辽、西夏、金、元、明、清。--引自网络

对于古代朝代的历史排序,现在存在一些争议,辽西,夏金这几个国家是和宋朝在同一时代建立的少数民族政权,很多历史学家认为并不能把它们列在古代朝代序列当中,他们没有形成稳定的经济、政治、文化制度,过着游牧民族的生活,没有真正融入到中原文明中原地区的文化当中,现在排列古代朝代顺序都是按照中原地区建立政权为主。北宋灭亡南宋虽然仅仅只占有南方的半壁江山,当时仍然认为南宋是当时中原地区唯一的合法政权。

另外,春秋战国、南北朝、五代十国,这是在一个特定的历史阶的特殊时期,并没有形成统一的政权和国家,没有任何一方力量能够征服其他国家,中华大地处在四分五裂烽火狼烟的处境中。

严格意义上来讲并不能称之为朝代,只是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5000年中华文明可以大概分为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中华文明历史文化还在继续延续下去。

中国历史朝代顺序表及皇帝?

夏夏启,夏桀

商商汤,纣王

周周武王,周幽王十,周平王

秦-秦始皇,秦二世

汉-汉高祖刘邦,汉武帝刘彻,光武帝刘 秀,汉献帝刘协

晋司马炎,司马睿

隋杨坚,杨广

唐李渊,李世民

宋赵匡胤,赵光义

元忽必烈

明朱元璋,朱棣

清顺治帝福临、康熙帝玄烨、末代皇帝溥仪

通背拳历史简介,通背拳特点及套路有哪些?

通背拳一、通背拳简介通背拳流传很久,较早流传于山西的“洪洞通背”,也属于通背拳系中的一个流派。手法有摔、拍、穿、劈、钻等,步法有行步、散步、连环步等,腿法有勾、踢、蹄、弹等。套路运动要求甩膀抖腕、双臂摔劈、肩臂撩挂、击拍轻快、闪展灵活、虚实分明、腰背发力、冷弹脆快、坚韧交错。通背拳侧重实用,不讲究套路而讲求招法。入学先练基本功,如“五行拳”(摔、拍、穿、劈、钻)、散手后,再习练“单操势子”,有“十二连锤”、“十二野马奔槽”、“十把擒拿”等。单操势子有套路性质,只是短小精悍的招法。因该拳讲“见招打势”,故没器械的固定套路,习练时按拳术使用器械,常用器械只有刀、枪、棍,表演现组织套路。通背门的功夫既有健身术,又有技击术,男女老少皆可练习,既可以内坚持五脏,又可外壮筋骨,既能祛病延年,又能防身护体。二、通背拳历史通背拳在汉族传统武术中源远流长,流传十分广泛。关于通背拳的起源,传说不一。有人说是战国时代孙膑所传,显然很牵强。传说中在战国时期的“鬼谷先师”传道云蒙山中:仿诸猿之栖息、猎食、争斗、求生之法取其精华而成。始称为通臂,以通臂猿形为主,仿其形而练,旨在加长臂力,击法单操居多。为一种练法。历经千载,先人去粗取精,取长补短,至清末浙江人祁信,始创通臂拳门称祁家门(江湖称为老祁派)。其子祁太昌采各家之长,将流散在民间的通臂单手、单操、击法、练法柔化合一。通背拳展了老祁派通臂拳,形成了一种以柔为主,刚柔相济,以背力为法,放长击远先发制人,特殊练法的拳法;通背拳术(江湖称少祁派)。因练法,击法独特,变化灵活快捷,以摔、拍、穿、劈、钻五掌为主,又附会阴阳五行金、木、水、火、土之法,因此又称为“五行通背拳”五行通背拳完全脱离了原通臂猿形的仿形模式,采用人体科学合理的锻炼法则,力发腰背力达掌尖,全身上下、内外贯通、刚柔相济,正确运用心法、身法、气力,使之成为武林中特殊练法的拳种,有别於“少林”、“武当”。三、通背拳流派1、祁家通背拳道光时祁信传子太昌和琢州人陈庆。陈传王占春,王传张策等,称为“老祁派”。太昌传许天和, 许传修剑痴,加入太极拳技巧,称五行通臂。  2、白猿通臂清末山东人任十,传北京某皮货店管账石鸿胜。“白猿通臂”盛传于北京牛街回民聚集区。此系崇白猿为始。3、劈挂通臂,实为劈挂拳,清末因其与通臂拳特点相近,被作为通臂拳系的一支。4、洪洞通背拳又称太极通背,或叫通背缠拳。洪洞通背传自清朝,由河南的郭永所传授。洪洞通背一共有108式,它的特征是:进手而缠,随式而绕,侧身而入,闪惊巧取。 洞通背拳和太极长拳非常的相似,也有人认为洪洞通背拳就是 太极长拳!5、其他支派还有"少林通臂拳"以及"独流通背拳"或是"五猴通背拳"等。6、到近代,猴拳大多失去实战本质,大多被江湖艺人所利用。四、特征通臂拳的通臂这个名称,是根据攻打对方时伸肘的一种特殊动作而命名。此动作劲由背发,经肩和肘而圆滑地到达到手指的一种方法,也就是说实际上并不是只伸肘臂,而是背和肩协调伸展的一种拳法。通臂拳与一般拳法相比,它采用的拳和掌的形状比较丰富。例如通臂拳主要采用单晃掌、撩阴掌、双盖掌、双推掌、引手掌、拍掌、劈掌、踏掌、透骨掌、平拳、尖拳、斩首拳等,劈挂通臂拳则用勾搂手、摔掌、撩阴掌、点掌、掖掌、中拳、崩中拳、立冲中拳、扣冲中拳、石猴诀拳、猿猴诀拳,祁家通背拳则采用捋带、搂带、穿掌、掩手、云手、圈手、掸手、引手、斩手、捋手、爽手、列门掌、开心掌、合口、擒捉(下中拳)、贯耳(扣拳横打)等,都各有运用的秘诀。五、套路拳法:二十四手拳术、救命三腿、通臂串珠、通背救命三腿串珠、通背连环套手、通背六路、明堂功、总手、盘手、十字拦。(10种拳法) 器械套路:白猿棍、白猿单刀、白猿双刀、白猿花枪、白猿大枪、白猿大刀、白猿单剑、白猿双剑、白猿短剑。

中国历史朝代顺序表及开国皇帝?

1、夏朝:禹(世称大禹)姒文命

2、商朝:汤(世称成汤、商汤) 子天乙(又名子履)

3、西周:周文王姬昌(武则天废唐建周时,被追尊为周始祖文皇帝)

4、东周:周平王姬宜臼

5、秦朝:秦始皇嬴政

6、西楚:西楚霸王项羽

7、西汉:汉高帝刘邦

8、新朝:新始祖/新太祖/建兴帝王莽

9、玄汉:更始帝刘玄

10、赤眉汉:建世帝刘盆子

11、成家:成家帝公孙述

12、东汉:汉光武帝刘秀

13、三国魏:魏文帝曹丕

14、三国蜀(蜀汉):汉昭烈帝刘备

15、三国吴:吴大帝孙权

16、西晋:武帝司马炎

17、东晋:元帝司马睿

18、桓楚:楚武悼帝桓玄(桓温之子)

19、成汉:成武帝李雄

20、汉赵:汉光文帝刘渊

21、后赵:明帝石勒

22、冉魏:武悼天王冉闵

23、前凉:昭王张

24、后凉:懿武帝吕光

25、西凉:武昭王李

26、南凉:武王秃发乌孤

27、北凉:文王段业

28、前燕:文明帝慕容

29、后燕:成武帝慕容垂

30、西燕:归帝慕容泓

31、北燕:惠懿帝高云

32、南燕:献武帝慕容德

33、胡夏:武烈帝赫连勃勃

34、前秦:惠武帝苻洪

35、后秦:武昭帝姚苌

36、西秦:宣烈王乞伏国仁

37、代国:拓跋猗卢

38、西蜀:蜀王谯纵

39、宋:武帝刘裕

40、齐:高帝萧道成

41、梁:武帝萧衍

42、西梁(后梁):宣帝萧(chá)

43、陈:武帝陈霸先

44、北魏:道武帝拓跋

45、东魏:孝静帝元善见

46、西魏:文帝元宝炬

47、北齐:文宣帝高洋

48、北周:孝闵帝宇文觉

49、隋朝:隋文帝杨坚

50、许国:许太祖高皇帝宇文化及

51、唐朝:唐高祖李渊

52、武周:南周则天大圣皇帝武

53、后梁:太祖朱温

54、后唐:庄宗李存勖

55、后晋:高祖石敬瑭

56、后汉:高祖刘

57、后周:太祖郭威

58、吴越:太祖钱

59、闽国:太祖王审知

60、殷国:世宗睿武帝王延政

61、荆南(南平):武信王高季兴

62、南楚:武穆王马殷

63、南吴:太祖杨行密

64、岐国:忠敬王李茂贞

65、桀燕:桀王刘仁恭

66、南唐:烈祖李

67、北汉:世祖刘(原名刘崇)

68、南汉:高祖刘

69、前蜀:高祖王建

70、后蜀:高祖孟知祥

71、北宋:宋太祖赵匡胤

72、南宋:宋高宗赵构

73、刘齐:武烈帝刘豫

74、辽朝: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75、北辽:辽宣宗耶律淳

76、西辽:辽德宗耶律大石

77、西夏:景宗李元昊

78、金朝:金太祖完颜

79、元朝:元世祖忽必烈(薛禅汗)

80、明朝:明太祖朱元璋(洪武)

81、大顺:李自成

82、大西:张献忠

83、南明:明安宗朱由崧

84、清朝: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天聪、崇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