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航期间,一架美国军机向我编队方向飞来(2)

太平洋深处,天气反复无常,偶有云块飘过,带来倾盆大雨,过后即转为晴朗。天空随时会出现虹与霓的景象,颇为壮观。我们的船只在大洋中随水波有规律地颠簸着,一些来自北方的官兵感到十分难受。主机锅炉仓的温度达五六十度,所有操作人员和机电设备正接受严峻考验。这些天来,大家每天只能领到20升淡水供生活之用,但比起为我们护航的军舰上每人只有2-3升淡水要舒适得多。 5月7日清晨,大洋上空乌云盖天。船上收到消息,将有大风。午后,果然风卷浪袭,汹涌海浪直扑船上建筑,当时真是险象环生。待警报解除后,主船体结构与各动力设备均完好无损,这让官兵们内心颇为自豪。傍晚驶过加罗林群岛时,巧遇迎面驶来的“益阳”号万吨货轮,双方相互鸣笛问候,感觉格外亲切。 5月9日晚,船上收到中央台关于我国将向南太平洋发射洲际导弹的新华社公告,全体官兵和参试人员心情都很激动。当然,公告播出后,外国飞机、军舰的跟踪也相应增多。半夜,船长宣布船队进入赤道,各船按惯例鸣笛3分钟进入南半球。大家每人还领到一枚金光闪闪的“过赤道纪念章”。这里的海域常有鲨鱼出没,炊事兵为调剂大家口味,大胆地用铁钩放置生肉诱钓,不到几分钟就钓起百来斤重的贪吃鲨鱼。 迎候“飞弹” 5月12日,整个编队胜利到达南太平洋指定区域,并准确定位在东经171度31分与南纬7度之间的洋面上。各舰船在此迎候来自几千公里外的“飞弹”。“校飞”工作开始,由舰载国产直升机模拟运载火箭飞行轨迹,供相关舰船测试训练。6艘导弹驱逐舰在深海远处护卫。在编队外围,发现两艘苏联电子侦察船和“考察船”。澳大利亚一艘考察船死活不肯离开“校飞”区域,最后被我驱逐舰强行赶走。为友谊出发,我驱逐舰邀请新西兰军舰军官上船做客,互送礼物,劝其退出试验区域。 1980年5月18日,历史性的日子到来,全船“实战工作”进入倒计时。北京时间上午10时,我国首枚洲际导弹点火升空,飞行29分钟即到达南太平洋600公里高空。“远望”号姊妹船上的设备早早地锁定目标,并跟踪监视其进入大气层。导弹像火红的流星一样,眨眼间从船队上空擦过,落在附近洋面上,掀起百余米高的大水柱。而与弹头分离的数据仓,则由自动开启的降落伞吊挂着飘落下来,被我“J506”号潜艇救援船上起飞的直升机迅速捞起。这一情景让官兵们非常激动,有的甚至脱下衣服扔进大海,我也将一个刻有船厂名称和姓名的杯子抛向大海,以作纪念。 当天深夜,我们收到中央发来的贺电。5月21日,我国又进行第二枚洲际导弹发射试验。随后新华社“公告”称,任务圆满完成,取消指定海域管制。接下来,我编队仍按三个梯队返航,过美军基地关岛,穿宫古海峡进东海。附近,有我国神圣领土钓鱼岛。之前,仍有日本侦察机盘旋侦察。 6月2日,因大雾影响,取消原定由三艘驱逐舰和护卫舰及9架“轰五”飞机进行的公海迎接仪式。3日清晨,抵达吴淞口锚地的18艘舰船列队接受张爱萍总长检阅。下午,在水巡区礼堂召开庆贺大会,叶剑英元帅与全体人员合影留念。 回顾33年前我国海军远征太平洋,目击中国向南太平洋发射洲际导弹,总会激起我的自豪感。我认为,这样的“亮剑”行动,意义非凡,对于当时打破美苏军事垄断以及保障之后我国改革开放的安定环境有很大作用。(王福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