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元起义领袖张士诚名字的由来是什么

张士诚名字的由来

张士诚在历史上是个非常有名气的人物,他出生在1321年,是元末时期抗元起义的重要领导人,曾经带领着十八人在盐丁一起进行起义,被人们称为十八条扁担起义,他是消灭元朝的主要功臣之一,然而到了后期他和朱元璋的矛盾却越来越明显,最后被朱元璋杀死。谈到张士诚这个人物,历史上除了记载了他的事迹之外,还曾经有过一段关于张士诚名字的由来,那么张士诚名字的由来是什么呢?

张士诚图片

张士诚图片

张士诚名字的由来还要从他的家世说起,他的家是泰州兴化白驹场的一户普通的亭民,家庭环境非常贫困,他和三个弟弟都依靠着撑船运盐生活,日子过得十分的艰辛,因此根本没有学习读书的机会,从小就不认识字,那时候他的名字是九四。这样的环境反而让他对文人十分推崇,尤其是在他进行起义之后,对文人的敬仰便更加地明显。

曾经有历史记载过张士诚名字的由来,因为他做了王爷之后,九四这个名字就显得十分不合适了,又因为他对文人十分的崇拜,于是他便让文人帮他想了一个官名,别人就给他起了士诚这个名字,当时张士诚还十分地赞赏得意,然而却不知自己已经被他最为尊崇的文人所戏弄嘲笑,因为《孟子》中记载着“士,诚小人也”,这句话也可以读成“士诚,小人也”,那个文人其实是在嘲弄张士诚是个小人,可是张士诚被人叫了一生,到死都不知道这个名字的由来。

张士诚为什么失败

元末盐枭张士诚为什么失败了?这跟他的性格有很大的关系。张士诚跟朱元璋相持有近十年,双方打来打去,谁也不能打败谁。直到鄱阳湖之战中,朱元璋一举消灭了陈友谅,同时又击溃了张士诚的军队,最终朱元璋举得了胜利。优柔寡断、斤斤计较的性格是张士诚为什么失败的主要原因。

张士诚

张士诚

张士诚跟元朝的关系疏近疏远,时而叛变了,时而又投降了,这跟他的出身和经历有关。历史学家评价他“没有主见,生性迟钝,比较怕事。江湖兄弟做错事情了也不忍心指责,赏罚不分。”朱元璋在得到天下之后,跟君臣讨论经验,对陈友谅和张士诚的性格都进行了剖析,他们认为张士诚顾虑多,遇事总是斤斤计较,而陈友谅则野心欲望极大。

所以,朱元璋断定先攻打陈友谅,张士诚会选择袖手旁观,如果是先打张士诚,那陈友谅肯定会倾巢而出。后来事实证明朱元璋的判断是正确的,朱元璋对张士诚性格的判断十分准确。张士诚投降元朝,也有他的私心。在此后的几年里,他打着官方的招牌,不断进行侵略,拥地达到二千多里。

1363年,朱元璋击溃了陈友谅,再顺势剑指江浙,张士诚也只能选择自保。1367年,朱元璋大军包围平江城,张士诚拒绝投降。经过十个月的奋战,朱元璋大军攻破平江城,张士诚成了俘虏,被押往应天府。之后,因为张士诚拒绝问话以及不进饮食,朱元璋一怒之后下令将他打死。

朱元璋与张士诚

朱元璋与张士诚究竟谁厉害?如果单论军事的话,张士诚是败在朱元璋的手中。所以,若以成败论英雄,张士诚去朱元璋甚远。在朱元璋手下的第一谋臣刘伯温看来,虽然张士诚占据的地盘最富庶,经济实力最强,但他的威胁远不如心狠手辣的陈友谅。所以,僵局之下,朱元璋可以全力去对付陈友谅,一点都不担心张士诚会趁机来阴自己一把。朱元璋和刘伯温早把张士诚看穿了,他胸无大志又不敢冒险,只愿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既然这样,就让他帮自己多守一段日子吧。

朱元璋剧照